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明德 《新闻知识》2000,(12):24-25
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作品的优劣。新闻记者水平的高低.与其新闻采写能力有关,更与思维能力和方法有关,懒于或不善于思维的“低能儿”写不出高水平的作品。我很羡慕会思维、点子多的记者.别人写出来平平淡淡的事物,在他们的笔下却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是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使记者能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对于新闻采写中的思维方法,这些年来我曾作过用心实践和研究.这里提出如下一些见解。一、追踪…  相似文献   

2.
刘达齐 《新闻传播》2009,(7):111-111
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概念、新闻判断和新闻推理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用来充分开掘新闻事实的信息资源.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否决定了新闻作品的优劣。在此本人试将记者采写新闻中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一、创造性思维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相似文献   

3.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实践中的巧妙运用,可以拓宽记者的思维空间,使思路豁然开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编作品是经过记者独立思考的结晶,是记者独特思维加工后的产物,因此,新闻作品的优良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完全是由新闻的本质所决定的。而思维能力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日积月累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体现求异思维的新闻作品往往能在众多的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把一件平常的事赋予不同寻常的意义,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中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两个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狂轰滥炸的互联网高速发展年代,人们每天接收到的新闻量越来越多,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新闻内容,逐渐导致人们的阅读兴趣和记忆度呈普遍下降趋势。那么,如何能够在短暂的时间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呢?笔者看来,新闻采写时的求异思维方式便是突破重围的"制胜法宝"之一。顾名思义,求异思维是一种有别于他人、具有独特创造性的思维,其主要表现的形式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等。运用该种思维在新闻采写时,往往反而更容易打破常规,使人想到与众不同的角度,将所要表达的新闻内容呈现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相较于常规思维采写所达到的效果,求异思维更利于揭示新闻的深刻主题内涵。本文就求异思维的内涵和作用进一步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新闻信息,并迅速发掘出能令受众为之心动的兴奋点,是广大记者非常头痛的问题。所谓新闻的兴奋点,是指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能给编辑、记者以采写冲动的新闻事实。 常言道,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寻找新闻的思维方式同样也决定着记者能否迅速找到新闻,能否找到新闻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采访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了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记者蜂拥而上,有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游刃有余,写出胜人一筹的报道,而有的记者却身在“宝地”不识“宝”,采写的新闻只能免强应付刊播,吸引不了受众的眼球。这种强烈的反差,就反映了记者在思维方式的差距。毋庸置疑,记者素质是靠长期工作实践形成的,这种素质的积累形成便成就了记者的求异性思维。求异性思维要求记者的报道不落俗套,善于“同中求异”,使报道有着自己的独特视角和个性魅力。而得力于这种思维方式,记者就会从相同事物中寻找不同点,从一般性中寻求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和地球村时代,新闻采编工作每天面对数量庞大、内容复杂的新闻信息,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在坚持报道真实性原则基础上,根据所报道事件发生的领域,开动脑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采用逆向思维,编辑撰写出独具特色的新闻稿件,以期实现正社会视听,传播正能量新闻报道的责任。本文概括介绍求异思维的含义、特点,说明了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应用的作用,进一步探讨新闻采写中求异思维的应用价值,以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闻贵在一个“新”字,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怎样才能出新呢?新闻采写过程,是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新闻要有新意,关键是思维要新。在资讯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今天,要在新闻界展露才华,写精品,出华章,必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就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思维方式,它可充分发挥记者的创造力,促其寻找新颖的报道角度,为新闻作品注入新活力.在两岸互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求异思维的灵活运用是提高涉台新闻作品质量和报道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毛超 《大观周刊》2011,(26):210-210
新闻采写是记者的天职。无论是在十六世纪新闻事业诞生之时,来往跑动于各大船埠码头间靠传递和出售商业行情、交易讯息谋生的早期新闻从业人员.还是现代社会中广泛活跃在各大新闻现场:用各种方式为大众报道最新信息的新闻记者,其所有职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闻信息的采写和传播。然而。通过阅读大量的新闻稿件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可观性)及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包括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素养、知识结构、撰写水平、逻辑分析能力及思维方式等。而笔者认为.其中.对记者要求最高也是最难培养的是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如何采用独特的、多角度的切入点去进行采写.即采写活动中的多角度思维的运用能力。因此,本文仅就当前记者在新闻采写活动中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运用进行一番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写的过程是充分体现新闻工作者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需要新闻采写者利用自身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来寻找和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颖的采写方法、方向和目标。逆向思维就是新闻采写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即以相反的观点和视角来思考或观察事物,将这一思维方式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中,将会挖掘出更具价值的新闻。本文就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新闻采写的具体方法,并提出了将逆向思维应用到新闻采写过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
新闻贵在新,需要记者深入社会生活挖掘新题材,提炼新主题,从新的角度报道新闻事件。正确掌握和运用创新求异意识采写电视新闻,是解决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老面孔、老一套”,使作品出新的好途径。创新求异意识是指记者在新闻采写过程中,不依常规,对客观存在的事实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独创性的思考和分析,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更新的信息,以满足受众的需求。通俗地说,创新求异意识就是追求与众不同,对于既定的规范提出疑问,也就是能够觉常人之未觉,发常人之未发,在或许不成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对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作出解释。创新求异意识主要表现为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形式。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就像记者大脑思维网络中的两根可以无限伸缩的天线,或独立启动,或交织为一,帮助记者一次又一次地达到新闻采访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思维,就是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写作是思维的艺术,是思维在作者头脑中的一种反映。思维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联想思维活动,绝对写不出好的作品,新闻写作也不例外。新闻是社会现实的最直接的反映,而社会现实是一个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非常复杂,因此记者要写出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正确认识,就需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这种品质使记者遇事能够求异求新求深,不肤浅,不盲从,更不会随大流。《羊城晚报》一位记者,一次在晚间近12点钟时,发现街上到处都是人,而这些人多数都背着书包,步…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是新闻从业者体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过程,是需要新闻从业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以下两种思维来寻求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第一是逆向思维,第二是发散性思维。在新闻采写过程中,逆向思维是其中的一种非常关键的思维方式,就是用相反的观点来观察事物,然后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新闻采写当中,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挖掘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本文主要围绕新闻采写,分析在其中运行逆向思维的效果以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常规的思维定势,是影响记者创造力的枷锁,写出的稿件平淡无奇。而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创新思维的记者,往往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能够采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新闻。打开记者新闻发现力的"金钥匙",就是记者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张影 《记者摇篮》2007,(1):60-60
综观近年来能够引起关注或者获得奖项的电视新闻片,大多以角度奇巧。引入注目;或观点别致,给人启发。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它们称得上是胜者。而这些片子的致胜“法宝”。大多是在采访和制作中运用了求异思维。我们对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可以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不依常规,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从多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探求多样性的结沧。因而,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性思维。与此相对应的求同思维,则是一种以集中为特征的逻辑思维。指记者在思维过程中,将信息加以抽象。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聚敛,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寻求唯一的答案、结论或规律,也称收敛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胡涛 《新闻窗》2006,(3):31-33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做好新闻工作同样需要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新闻作品的优劣。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一个记者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