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高校博物馆也受到社会、政府的重视 ,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首先高校博物馆改变了过去的观念 ,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位置 ,坚持以科研、教育服务的同时 ,将对外开放、科普宣传放在首位。这一举措不仅给高校博物馆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且在社会上也占领了一席之地。当前摆在高校博物馆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进行陈列布局改造 ,本文从我们长春科技大学地质宫博物馆奇石展陈列形式分析 ,初步探讨高校博物馆的陈列形式设计。  一、根据我馆的特点 确立陈列选题确立陈列选题是博物馆实现其主要社会功能的基本前提 ,是总体研究与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迅速;但是,也有一些运营管理问题困扰着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本文将从博物馆专业化运营的角度,探讨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与管理的问题。主要从高校博物馆运营管理的专业化、高校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博物馆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坚守、立体的多层次的社会网络的建立与融入等几个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高校博物馆与近代高等教育相伴而生,已百余年。山东大学博物馆围绕着海岱地区文化遗产资源,依托考古学科田野发掘、研究阐释等教学活动,将唯物史观、历史自觉、文化自信同教书育人融于一体,跨越两个甲子的励精更始。不仅将中国高校博物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格物兴教的实践,追溯至19世纪末,揭示出中国高校博物馆的核心意旨与职能,亦能从博物馆教育的线索,厘清高等学校教育观念、方法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4.
任何行业的现代化都离不开现代化的人、现代化的管理和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三大要素。文物博物馆领域的现代化也不例外。所谓现代化的人,指的是人的观念的现代化。即是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观念来取代和克服那些旧的、落后的、封闭的观念。这是现代化三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要素。就文博领域而言,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涉及许多内容。其中,对博物馆标准化工  相似文献   

5.
要发挥好高校博物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博物馆的内涵建设。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对公共资源投入的考核要求日渐增强,以及公共博物馆2008年以来开展的评估定级工作,我们认为高校博物馆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专业评估,以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发展方向,促进内涵建设。本文从高校博物馆的特点出发,借鉴公共博物馆近年来开展定级评估的经验,提出了高校博物馆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介绍了上海开展高校博物馆评估的做法。最后,文章还对如何认识高校博物馆的功能与定位,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校博物馆评估工作等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试谈我国高校博物馆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高校博物馆”是指各级各类综合性大学或专业院校所属博物馆、陈列馆、标本室、以及由高校管理的文物保护、自然保护单位,等等。其与主要隶属文化、文物部门的博物院、馆,美术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及部分自然保护单位、森林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即有广泛的共性,也存在着个性。 本文从研究高校博物馆发展的角度,试图对高校博物馆的特点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起源于收藏,然而从个人的私密橱柜到公共性文化空间,博物馆为人类观察、认识、处理物品和遗产提供了自己特有的视角和理论、方法,大大拓展了物人关系的维度和深度。随着遗产观念的不断扩展和深化,以及文化在人的适应和进化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博物馆必将在物人关系以及人的世界观建构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普遍遗产化和博物馆化生存将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发展历经蓄势积淀、起步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教育资源丰富,研学旅行市场需求旺盛,但在高校博物馆研学课程建设和研学配套资源供给方面存在欠缺,影响高校博物馆高质量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本文从立足独特馆藏资源、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加强研学课程开发、优化研学配套资源供给等四个方面提出新时期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的优化策略,以期打造高质量的高校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充分释放高校博物馆的教育潜能。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志愿者作为博物馆重要的社会资源,其素质、态度和能力直接影响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博物馆在志愿者培训存在观念落后、方式单一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建设高效的博物馆志愿者培训体系必须从更新观念、运用多种培训方式,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培训运行机制、激励与评估机制等方面落实,促进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外一流大学的博物馆发展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着重从博物馆本体与业务拓展、博物馆人员组成和素养、博物馆管理与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国内外高校博物馆的对比研究,以期为国内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与建设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观众为中心"的新动向,正在为我国博物馆人所熟稔并接受,应在回溯"以观众为中心"观念诞生历程的基础上,从浅层、中层和深层三维度对该观念进行再讨论,重新理解这一观念。认识"人如何利用物"的问题是其灵魂所在,以助推我国的观念重置与实践变革。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博物馆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林林总总的博物馆中,高校博物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既有历史和社会的原因,也有高校博物馆自身的原因。作为博物馆,它应该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具有集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功能。但是由于高校博物馆的特殊性,多年来它们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公众的教育作用更为薄弱。本文以高校博物馆的特点为出发点,总结高校博物馆的现状和问题的根源,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体会,初步探讨其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一 高校博物馆的特点高校博物馆隶属于某一大学或学院,经费来源、人员以及馆…  相似文献   

13.
高校档案文博事业的主要组织机构是档案馆与博物馆,而博物馆多为档案馆的附属机构。本文试图从高校档案馆、博物馆的紧密关系着手,探讨新形势下档案文博事业向纵深发展的可能路径,以建立具有高校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文化交往空间,在出现的那一刻就与美术、美术展览、美术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在近代中国同时出现,并一起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在美术观念发生变化的今天,美术学院、博物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但观念的变化使二者功能上更加接近,因此也提供了美术学院和博物馆新的合作机遇。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通识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理念重点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高校博物馆也应当积极寻找自身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高校博物馆既可以通过成为通识教育第一课堂的课程传播博物馆知识,也可以通过临时展览、近距离接触文物等第二课堂途径对学生的德、智、美等方面素质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加快文化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背景下,近几年来的新一轮"博物馆热"逐渐影响到社会各行各业。诸多高校陆续建成了自己的博物馆,成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在完成科教兴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高水平的高校博物馆是深厚学术和文化积淀的典型体现,也逐渐成为优质大学的重要指标之一。诚然,高校博物馆迅速崛起过程之中亦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样也是许多综合性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之中已经克服或是仍需解决的。基于此,高校博物馆与综合性博物馆及其背后无形的资源之间的合作共赢、联动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青少年观众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与青少年观众”,是国际博物馆协会为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选定的主题。博物馆要认真看待青少年观众对其教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认识上早已不成问题。然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在个别博物馆,为青少年观众服务甚至变成了一句空洞无物的口号。本文从博物馆人的观念转变、与学校达成共识、多样化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就博物馆为青少年观众服务的方法和途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展教结合,是典型的可视化教学手法,是校内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追溯源流,博物馆及其展览活动所依傍的资源、理论基础和施教手法皆源自高等教育;其内涵基于人本关怀,重视信息、知识的可视化传播及学习者对知识生产过程性体验的需求。21世纪,高校博物馆应致力于成为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策略的实验室,以展教活动为依托,注重人的学习过程性培养,不断尝试科学的教育观念、题材和方案,为教育社会化提供先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的理念进入中国已有近20年的历史,如何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体系,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高校博物馆为通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维度。国外高校博物馆参与大学通识教育可以分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两种情况。我国高校博物馆参与通识教育刚刚起步,进一步加强高校博物馆与教师、学生及校内相关教学职能部门的联系,通过高校博物馆的平台促进通识教育的深化,将有助于推动当代大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博物馆学学科30余年来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遭遇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专业隶属关系尴尬、学术环境不佳、师资力量薄弱、招生困难,而且四重困境相互交织,其影响波及学科本身、专业人才培养和博物馆机构实践等方面。由此,本文提出高校博物馆学突破困境的发展对策: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学科研究整体水平;放眼世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变革教育观念,培育高水平博物馆学人才队伍;养成独立意识,实现多学科合作;合纵连横,建设学科发展环境;争取话语权,在社会领域发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