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要解决它就显得更为复杂了.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独特视角:人属于自然而具有受动性;人具有能动性而超越了自然;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这对于我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问题和自觉能动性的作用问题,是目前理论界热烈讨论的问题.讨论中,感到对自觉能动性的功能作用没作为历史唯物论的基本理论来认识,因而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没有从自觉能动性的系统功能中得到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自觉能动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系统,研究自觉能动性的系统功能,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粗浅地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人本质曾做出"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人的需要"三种不同的界定.目前学界对这一理论的解读方式要么片面强调人的社会性,要么将其界定为三者的简单叠加.其实,这三种结论间并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它们呈现为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在赋予人的本质以具体历史性的同时遗失了前者蕴含的宝贵的主体能动性维度,而"人的本质即人的需要"的命题则扬弃了上述理论的不足,有机整合了人与历史两种不同的考察向度,实现了人的历史的逻辑和历史的人的逻辑的完美统一,使人之本质中主体能动性得以复归.将"人的需要"视为人本质的最佳概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抵制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主体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理论没能处理好实践中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其关键就在于对主体能动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而造成这一状况的更深一层原因却在于我们的思维方式没有转变.探讨"主体能动性"在不同思维方式下的历史命运可以帮助我们自觉地运用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准确地理解主体能动性思想的理论真谛,更好地发挥这一理论对当代人的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耀强 《教育导刊》2003,(12):23-25
自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我校针对传统教育忽视学生自觉能动性培养的弊端,并从本校生源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从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2000年,我校在原有探索的基础上构建自觉能动教育模式,作为一项科研课题进行研究探索。经过专家的指导和教师的努力探索,课题研究的思路逐渐清晰,相应策略逐步形成,模式的框架也初步构建起来。去年,这一课题有幸成为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一、自觉能动教育模式的内涵教育不是造物,而是育人。要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电视媒体作为媒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为己任,自觉担当起历史使命,坚持政治家办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舆论形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问题和自觉能动性的作用问题,是目前理论界热烈讨论的问题。讨论中,感到对自觉能动性的功能作用没作为历史唯物论的基本理论来认识,因而对社会发展的动力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没有从自觉能动性的系统功能中得到合理的解释。笔者认为,自觉能动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系统,研究自觉能动性的系统功能,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粗浅地谈淡对这  相似文献   

8.
政治文化是政治的灵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内含着社会成员对和谐社会政治发展前景的向往,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化构建的主体性原则,首先要承认人在和谐社会政治文化构建中的主体地位;其次主体的现实性、多元性、历史性等外在的特性和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内在根本特性对政治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意义;最后,满足主体的利益需求,是和谐社会政治文化价值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哲学社会科学是和谐社会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国家资源、理论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和政策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又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自觉的能动性”这个科学概念是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来的。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哲学概念。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历来受学者们的关注,并作了一系列研究。但可惜的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把它限定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认识论领域来加以研究。从《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可见一斑。作者说: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亦称主观能动性。是毛泽东在认识论方面经常强调的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这种把“自觉的能动性”理论排除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之外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单一、纯粹的状态,多元、差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自生自发的。民主宪政是现代制度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宪政主义与民主理论的结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确保宪法至上的权威。司法公正是民主宪政的基本追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追求目标。强调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要求。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借鉴和吸纳外国文化的合理内容,以服务大众为方向,使和谐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规律和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显示出我们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本文从执政意识、执政方略和执政宗旨三个方面探讨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宪法修正案其亮点是人权保障和私有财产的保护.这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大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大学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新型大学的重要手段和目标.从和谐大学构建的本质而言,就是要促进大学内部成员和各种要素的全面、协调发展,以形成进步、高尚、和谐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具体途径则要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和人员组成三个方面来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行政伦理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要求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决定了行政伦理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可以从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二个层面来进行,内部控制的手段主要是重塑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行政伦理价值体系,外部控制的手段主要是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行政伦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未来社会科学构想的本质诉求,是我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所决定、制约和影响,必须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它不仅适应国情、世情、党情的新变化,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概念,还对这一新概念做出了全新的系统概括,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客观真实性、现实可能性及可行性的分析,说明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并试图结合西部欠发达地区实际寻找一条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