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席楠 《教书育人》2010,(6):110-112
获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奈保尔(1932-)是一位典型的移民作家。他出身于印度婆罗门种姓,从其祖父辈起移民到非洲一个叫特立尼达的西印度小岛。特立尼达是一个多种族聚居的英属殖民地国家,奈保尔从小在那里接受了英式殖民教育,成年后进入了牛津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大学期间,奈保尔努力研究西方文化,期望能早日融人英国社会。毕业后,因为是有色人种,奈保尔在伦敦求职时四处碰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八一村这一移民社区精英“主政”格局形成过程的追述,并以精英参与社区运作的方式为研究个案,试图阐明精英参与社区运作,是建构和谐移民社区的决定性变量,进而揭示因势利导地利用精英的作用,对构建和谐多民族移民社区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3.
温州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移民带来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移民文化呈现多种形态,其中包括温州侨乡的移民文化、旅居地的移民文化和新温州人的移民文化。温州移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温州移民社会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西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成为其中点晴之笔。本文从精英理论视角对海西城市社区文化问题进行思考,梳理精英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发现精英是社区文化的推动者,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但其自身存在流动性、排他性和局限性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从思想层面、社区记忆载体、两岸文化根源三个方面提出建设海西城市社区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郭晓冬 《文教资料》2011,(10):33-34
澳大利亚悉尼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移民。文化和语言的多元性是悉尼社会构成的重要标志。大量移民聚集的社区在言语使用、语言变异等方面显现了与悉尼主导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本文以悉尼移民社区为例.阐述移民所处社会经济因素、文化及澳洲政府移民政策对其语言及语言变体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嵌入式”异质型社区,移民社区原有的文化特质(结构、功能等)不可避免地会与迁入地社区发生文化互动、冲突,其“嵌入”也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三峡外迁移民区即是这种类型的异质型社区。从发展趋向看,移民社区最终要与迁入地社区达到相当程度的整合。移民社区的整合问题包括移民社区的内部整合、移民社区与迁入地社区的整合。对此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将有助于移民社区的发展和迁入地社会的稳定。以丰峡村作为对象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该社区的研究,总结出两种文化融合的规律,探寻两种社区的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7.
美国工业化时期,禁酒运动蓬勃发展,对美国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组织劳工虽然不是这场运动的核心力量,但他们的反酒馆活动构成了禁酒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组织劳工反对酒馆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运动文化”理念与酒馆娱乐之间存在三个方面的冲突:酒馆中有一些消极、非智趣性的娱乐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酒馆娱乐表现了鲜明的族裔特性;酒馆排斥女性,是一个主张性别隔离的娱乐场所。  相似文献   

8.
上海是一座具有移民传统的城市,目前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国际移民潮。国际移民的涌入形成了上海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也带来了文化冲突的可能,因此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是上海建设和发展国际化都市的主题之一。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以何种语言为主要媒介进行融合,这不仅是一个与多元文化存在与发展方式有关的语言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这一多元文化融合的性质和趋向的问题。随着上海国际移民数量的增加,国际移民与本地居民共同生活的社区将大量出现,上海有必要以社区为中心大力开展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跨国移民的研究中,文化适应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文化冲击则是一个分阶段的文化适应过程。在韩国的中国移民中,朝鲜族是一个特殊的族群。朝鲜族和韩国人有着同源的文化和血脉,随着中韩建交他们是最早进入韩国社会的中国移民。语言相通加之文化同源,他们在韩国社会经历着不同于其他移民的文化适应过程。在韩朝鲜族在经历了到韩半岛寻根的期冀,到无法真正融入韩国社会的失意,现在他们开始重新调整自己在韩国社会的定位,文化适应过程正在从危机期走向调整期。  相似文献   

10.
以迁皖的三峡移民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三峡移民在社区生活重构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的影响。三峡移民对新社区的融入过程是移民个体和群体继续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受到经济和组织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新居住地文化的认同和内化,这也是一个充满冲突和矛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后期以来,在珠江三角洲地域社会变迁与珠玑移民南迁故事的演绎进程中,良溪地方精英成功运用民间社会广泛认可和实践的文化策略来建构自身的祖先记忆与社区记忆。良溪的“圣地化”,是在充满文化竞争和文化权势博弈的过程中逐步发展、逐步为地域社会所广泛认可的文化创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移民吊庄是宁夏特有的社会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先后经历了以扶贫为主的吊庄移民、以经济开发为主的经济开发区移民和正在进行中的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移民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移民必然引发文化变迁.社区文化经历着文化重构的过程.移民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一方面,对移民的再社会化、加速社区文化整合有着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同川区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青少年移民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缺乏归属感,对居住环境、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就业状况难以适应等诸多问题,既不利于青少年移民的健康成长和移民家庭的稳定,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文章通过对湖北省襄阳市安置点的调查走访,发现问题的发生主要由青少年成长心理特点、安置点客观环境、移民家庭影响等因素所致,并从政府积极参与、社区加强建设、社工组织帮扶、学校救助、青少年移民自我成长等几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化身份的研究对于探究旅游劳工移民的本质,理解旅游移民文化和社会融合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大理古城旅游劳工移民文化适应过程的考察发现:旅游劳工移民的文化身份是在对移居地的文化适应中建构起来的;与其他移民相比,旅游劳工移民文化身份的建构具有更强的流动性、自致性和边缘性特征。文章可丰富旅游移民社会文化影响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并为旅游地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移民不断进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使得华侨华人文化呈现中国的新文化精神,由大众文化向精英文化变迁,具有开放性、兼容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一、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的文化背景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自17世纪英国移民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后有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140多个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亚谋生和发展。多民族、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社会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变迁提供的体制环境和文化传统内蕴的自组织机制的有机结合促进乡村精英的成长,另一方面,乡村精英在公共空间的活动中能够正向地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从九溪村精英成长的内外部机制及其对村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的双向关系中,可以看到乡村社会原有经济社会文化结构是精英成长的内部土壤,此“传统资源”不容忽视甚至在当下应予特别地重视;时代变迁对村落社会的影响及其给精英人物命运的走向带来的机会并非是脱离精英人物成长土壤的绝对“外部”因素;正是在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精英人物的成长才与其活动的社区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无疑在村落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迁提供的体制环境和文化传统内蕴的自组织机制的有机结合促进乡村精英的成长,另一方面,乡村精英在公共空间的活动中能够正向地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从九溪村精英成长的内外部机制及其对村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的双向关系中,可以看到乡村社会原有经济社会文化结构是精英成长的内部土壤,此"传统资源"不容忽视甚至在当下应予特别地重视;时代变迁对村落社会的影响及其给精英人物命运的走向带来的机会并非是脱离精英人物成长土壤的绝对"外部"因素;正是在内外部条件共同作用下,精英人物的成长才与其活动的社区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无疑在村落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口的迁移是人口变迁的主要方式,也是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移民过程不仅是一个地区的居民迁到另一个地区生活,其背后更是移民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碰撞最后相互适应的一种文化图式。河南鹤壁盘石头村在移民至浚县钜桥镇的近二十年中,充分利用本村人口数量较多、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通过当地精英分子的引领,成功地融入了当地社会,实现了本村原有文化和当地本土文化的和谐共生,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与乡风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黄静艺 《海外英语》2013,(3X):191-192
该文主要通过族裔散居的视角分析查蒂·史密斯的小说白牙中少数族裔二代移民所面临的文化困境,探讨他们内心在宗主国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作者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示了英国北伦敦的一幅后殖民图景,小说直面当代英国的社会生活,深刻的探讨了少数族裔在英国的基本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对文化多元性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