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元极图以太极阴阳学说为基础,其核心是由太极图中“阳中阴、阴中阳”极化合和而成的皇极,由此解决了“二生三、三为何”的问题,突出了天地万物生化返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元极图中的太极曲线与极限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限环应用涉及面很面,已引起科学界的密切关注和广泛兴趣,元极图是宇宙运化的全息模型,具有普适性,通过对极限环及元极图中太极曲线的分析,探讨了极限环与太极曲线的内在联系,首次从微分方程组中直观、逼真,精确地找到并画出了古太极曲线。  相似文献   

3.
周敦颐的太极图上溯至河图、洛书,直接源于陈抟的无极图,建立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宇宙生成图式。《太极图说》吸收了佛道的思想因素,对宇宙生成模式及万事万物的生化作了系统的描述,为宋明理学的创建奠定基础。太极图与《太极图说》是元极图理论的重要渊源之一,元极图与太极图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元极图是在太极图中央发现皇极的基础上确立的。在修炼方面,元极内景图对太极图修炼理论有了突破。  相似文献   

4.
依据元极图的元音运化、阴阳极化出皇极的原理,揭示元极学运用音贯五脏的能量来调和五脏、平衡阴阳、调节人的身心平衡、达到人体康复的医理。  相似文献   

5.
元极图运化剖析道德分为先天道德和后天道德,人出生后,进入后天道德修养阶段。后天道德修养以教与学来运合先天道德,以顺应自然、社会、人生的道德为根本。天地道德的根源是顺应自然规律,社会道德的本原是遵纪守法,人生道德的本根是畏天、敬上、礼平、爱下。在自生与互生的时空运化中,止恶扬善,发长本性,亲和万物。  相似文献   

6.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周易》)。两仪者阴阳两性也。从未分化的“太极”状态,到阴阳两性的分化是一个进化过程。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文化中都有阴阳两性的概念,万物都有两性之分;月亮属阴,太阳属阳;水是阴,火是阳。非生命之物的两性区分只是一种观念,生命的两性区分却是真实的。  相似文献   

7.
道德论的理论本原观是元极图理论、无有学说和人天整体观。道德论的物质规律观阐述了道德以三元为物质基础,以天地为运化规律。德是天地本性的展发,是三元极化至和的标志,同时道与德是互根的。道德论的综合全息观指元极学把古代的道德精华与现代的道德精华融为一体。道德论的先天本根观是从先天上阐述道德是如何起源于天地,来源于父母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分形几何的计算机作图方法,对复变函数系统∫(z)=z~2c~n进行不同的迭代过程,其迭代结果国能较好地表明元极图运化:无极生太极,太极化皇极,皇极返无极,皇极返无极过程是随着迭代初值z的顺序变化而显现的。  相似文献   

9.
元极学以元极图理论为核心,以人天整体观为基础,以元有运化为纲,以道德为主导,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有抓住这四条主线去学习参悟,才能学有方向,参有基础,梧有契机线索,运化明规模可循  相似文献   

10.
元极图中的无极图.元极图中的无极图的内核是“自无而有,生化肇焉”.所谓“无”,是指系统经极化运动而达到和谐,各种有形的物质世界(可理解为“已知”领域)和一切无形的自然世界(可理解为“未知”领域),均在这一“和”的境界中达到高度的统一。 在这里无所谓阴阳,无所谓有无,一切都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元极秘箓》载有:“合生生合混沌生,通化渺溟亦通化。”何谓混沌?《易纬·乾凿度》中说:“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太易者未见气  相似文献   

11.
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立身之本,把"死档案"变成"活资料"、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才能实现档案价值,档案工作才能发挥其存在意义。文章阐述了档案"思想库"概念,分析了当前档案馆从"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的现实条件以及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陆颖 《科教文汇》2011,(14):55-56
女书,又称女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它帮助我们了解当地妇女的生活及内心世界,反映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她们自强不息、追求平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把握"占有" 重点"集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前,众多科技信息部门都在考虑2020年前科技信息资源发展战略问题、2010年前科技信息发展规划和2005年前科技信息发展计划问题.一谈到科技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固有的思路可能马上就会随遇而出,什么需要采购多少万篇文献啦,订购多少百种期刊啦,思想开阔一些的,还会想到需要建多少个数据库啦,征集多少篇科技报告啦.至于措施与建议,则又是恳请上级增加经费投入,烦请相关部门多多关照等.当然,这些都是问题,而且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在认识上把其怎么拔高都不过分.因为它的确是个经年不衰的需要多部门协同逐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但是,除此以外,当前我们是否更要深入思考:除了增加文献或信息的"保有"量,以丰富"馆藏"外,还要不要在信息资源建设上再干些别的什么大事?在网络环境下,策划些什么大事,不但能够把信息资源建设,而且能够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动起来?单纯地追求"馆藏"数量的递增是否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信息资源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词源的角度考证了“China”的词源研究现状并从历史、地理等的角度考证了“中国”一词的来源。同时,本文以英汉对比语言学的视角对两者作深入比较研究。“China”和“中国”在语言所指及能指上是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相似文献   

15.
韦佳 《大众科技》2016,(10):124-125
文章先从音乐的角度对《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进行剖析,然后通过《孙子兵法》进一步分析《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活"的语文课堂实际不"活"。要建构"活"的语文课堂,必须注重其情感性、形象性、审美性、创造性;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必须内化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创造语文课堂"活"的路径,从而使其具有"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入手,通过对笛卡尔与胡塞尔有关“自我”与“思维”关系的不同看法作一比较,来看胡塞尔对这一关系的重新界定在哲学认知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钰 《科教文汇》2011,(15):13-13,19
笔者是一名年轻班主任,刚担任班主任时由于缺乏经验,工作方法不当导致班级工作病入膏肓,自己在学生心中完全是"局外人"。在试着用"自己人效应"作为良药后,病症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颜色词黑和白两个对比色入手,分析他们在不同语言中所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从而认识到他们不仅有着其本身具备的基本意义,还有着更深刻的象征意义。这种不同语言之间象征意义的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应分析、研究不同文化对颜色词的影响和作用,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谚语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