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交易的本质     
数浪,千人千浪,特别是在波浪处于中间阶段的时候,分歧尤其大。计算周期,周期太多,无从着手。经常性的数浪和计算周期,不仅累,还会发生心态改变,经常性的一惊一乍。如果交易者精通各种分析原理,并且能够编辑程序,也可以  相似文献   

2.
寄情     
我将心灵小屋建在了那片海边,有云,有浪,有沙滩。这里是另外一个世界,只属于我一个人的世界。海浪温柔地亲吻着岸边的礁石,轻叩着我的心扉。独自一个人漫步在海滩,看天,看云,看海。这里没有人群的喧嚣,没有世事的纷杂,只有呼啸在浪尖上的海风,只有悠闲涌动着的海水和简单的蓝天,哦,还有无声的我。光着脚丫走在金色的沙滩上,细碎的沙子拥挤在趾间,轻轻地咬你,细细地啄你。一缕微风轻轻袭来,撩动着我的长发,一种沁凉掠过心际,一潭幽静湛蓝地铺开,从天的这一边缓缓地漫向海天相交的那一线。于是,那一线仿佛是这通透的蓝的沉淀。蓝天下面,是碧透…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风景     
冲浪在夏威夷,每年都有无数冲浪爱好者蜂拥而至。他们期待着一个更大的浪,对于他们而言,浪越大,危险越大挑战也就越大。记不起来谁说过,生命是由梦想构建而成的,没有了梦想,也就没有了生命。梦想之于他们的价值远远超出生命,所以即便谁都明白当下一个浪盖过来的时候,他们可能再也回不来,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向前。一名移居夏威夷的上海人,回忆起那名被大浪吞噬了的华人的时候,是这么说的:他可能早就知道总会有那么一次,下去后就永远也上不来了,但他依然继续着。直到那一天,他登上了一个浪尖,然而后面卷来一个大浪,他终究没能成功,那次之后他再…  相似文献   

4.
中唐是中国叙事诗发展的鼎盛期,在这种时代流风的热浪下,白居易叙事诗是活跃于浪尖的弄潮儿,还是摆荡于漩涡之中的逐末者,无疑成为评判其叙事诗价值的权衡所在。本文从白居易叙事诗体现了中唐崇俗尚实的审美风尚和代表了另一种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创新这两个方面来肯定白居易叙事诗在中唐诗坛的特殊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闯海     
揣一个月亮在怀里,装一个太阳在心中,离岸下海不回头,踏波逐浪迎海风。纵使海阔风帆短,不信浪尖追不到梦。呛几口海水算得了啥?摘不了龙王也英雄王今日不扬这张帆,枉自赶上这阵风。明知海上风浪险,自有日月在心中。闯海@李惠新!四川绵竹县文化馆618200~~  相似文献   

6.
唐代初期紧靠洱海边上居住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河蛮,史书称为西洱河蛮,简称河蛮,也有的称之为白蛮。当时自称是什么,无可稽考。另一种是浪人,即浪穹、施浪、剑浪之浪人。  相似文献   

7.
“象征”是什么样的手法?这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和难以掌握的问题。为了讲清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读艾青的《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读了这首小诗,你联想到的肯定不是“礁石”。那在风浪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让你想到的会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百折不挠、万难不屈的斗争精神。在这里,我们读的是“礁石”,但它让我们“跳跃”式地联想到一种精神风貌。简单地说,这种寓深刻的思想内涵于平凡的事物中,…  相似文献   

8.
《礁石》一诗中写道:“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打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读了这首诗,会令人自然地想到浩瀚的大海,它永远不停地翻着巨浪。海上的任何一只航船,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受风暴与巨浪的洗礼。这不正像一个人一生的路上,无论如何都不会  相似文献   

9.
生活论     
生活是一本书,人生下来就要阅读。有的人读透了,潇洒自如地过了一辈子;有的人读不透,就浑浑噩噩地过了一生。有的人生活在浪尖上,有的人生活在沙滩上;有的人生活在温室里,有的人生活在风雪中;有的人坐船,有的人拉纤……人的生活有各种境遇,有各种方式。有的人追...  相似文献   

10.
哀牢夷是战国末到秦汉时期活跃在澜沧江上游一带的古老族群,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是浪娥人。南诏国是由哀牢夷的后裔浪峨人建立的。南诏灭亡之后,在不同的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分化和组合,形成了令天的阿昌族、怒族以及茶山、浪速、载瓦、莨峨、黑语等族系,而有的则分别融合或被同化在其它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婚快乐     
有人为新郎新娘唱了一首《三百六十五个祝福》。但邱忠已经在末末的搀扶下去了两趟洗手间。没有谁比一个司仪更知道结婚是件累人的事。看着就累。此刻,最道德的事情,就是饶了这对新人,让他们回酒店的房间去休息,让他们用残余的精力,潦草地做爱。真的,别指望他们还能做得轰轰烈烈,他们就快支撑不住了。但是,婚礼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2.
漂亮的服饰层出不穷,一浪又一浪的时尚潮流年复一年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神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越来越在意自己的形象。爱美是人的天性,关于时尚、关于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方式。当我们脱下统一的校服时,我们更想秀出自己喜爱的装束,总是希望自己的形象赢来更多艳羡的目光。“内在美固然重要,但外在的形象也是内在的一种体现!”我们在采访中发现,这是很多同学非常认同的一句话。脱下校服我们穿什么?你认为“人靠衣装”这句话合理吗?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怎样省下银子,赢回面子?走进本期话题,看看同学们如何穿衣打扮,和小编一起搜寻同学们的时尚地图。  相似文献   

13.
茫茫人海中,每个人就像一片叶子,无助地漂着,时常会被河浪打得浮上来,又沉下去。一个人能在生活的海洋中存在,就像叶子被一样东西托住,漂得平稳起来,不再下沉。资本就可以充当那样东西,有了资本,人们就可以自由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固然是一种资本,知识更是一种资本。可你是否听说过“吃苦也是一种资本”?这句话是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当时猛一看并不觉得有什么奇特,过后在一种突然的感觉下觉得这句话真是“妙哉”。它囊括了许多“一言难尽”的内容,也许是我见到的最简洁的一句真理了。在大多数人看来,资本的最直接体现也许就是金钱。…  相似文献   

14.
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个浪都扑在礁石的脚下,被打成碎片,散开……它的身上、脸上,到处都是伤痕,但它依然挺立在那儿,含着微笑,面对海洋……这是诗人艾青笔下的礁石形象。  相似文献   

15.
真的好累啊     
喊“好累啊”的大人越来越多,真正感受到累的却是我们这一帮从不喊累的正在上学的孩子。国庆节放假,我的心情像一只放飞的小鸟。先美美地睡它一觉,再放开肚皮猛吃一顿美味佳肴,然后嘛,约几个好朋友去钓鱼……我一边走一边打着如意算盘。  相似文献   

16.
袁爱荣 《甘肃教育》2014,(17):64-64
正课改的浪潮一浪又一浪,新课程的新教法也是一种又一种。但不论是哪种教法归根结底,它必须要在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有效教学,从而达到引领学生思想的目标。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用历史人物去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1.讲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具体可感、有血有肉才能打动人,才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从而给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留给学生最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历史  相似文献   

17.
爱如潮水     
1998年的夏季,骄阳似火,酷暑难当。全国人民心系灾区,赈灾热情一浪更比一浪高。是的,与其说这是一场人与洪水的搏击,倒不如称之为挚爱与天灾的较量。看吧,无数校园一改往年的幽静,学子们涌向校园,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艺术     
尊敬的弗莱德里克·累顿爵士殿下,各位阁下,各位先生:请允许我感谢你们极大的好意,感谢你们欣然接受为科学祝酒。对我来说,更为令人高兴的是,能在这样一种集会上听到有人提议举行这一祝酒。因为近年来,我已经注意到,在那些一度开玩笑地说自己出生于前科学时代的人中间,  相似文献   

19.
宁晓微 《新疆教育》2013,(8):102-102
兴趣是一种动力。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件事情他比较感兴趣,那么他一定非常愿意去做。即使再苦再累,有一定的困难,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浪娃娃》是一篇童话故事。记叙了浪娃娃起先很贪玩,后来在海妈妈的教育下想为人们做好事的经过。让孩子们懂得能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告诉孩子,人们可利用海浪来推动机器发电。故事围绕“浪娃娃从贪玩到想学做好事的转变”这一主线展开,共四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浪娃娃的贪玩;二是浪娃娃的转变(这也是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三是浪娃娃做好事。教学设想:鉴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设想采用“板块式研读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的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式的阅读。从而变讲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