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元洪是武汉黄陂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风云人物,去世后安葬于武昌卓刀泉南土公山。1998年黎元洪墓被公布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黎墓曾几经修缮,本文对其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2.
所有佛罗伦萨人,确切地说,所有意大利人,都知道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一位旷世奇才。他是第一个把人物肖像画得既栩栩如生,同时又美丽动人的大画家。就是基于上述原因,促使富商焦孔多委托他为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莫娜丽萨(也叫“拉焦孔达”)画一幅肖像画。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乡     
我望着对面胖胖的黎,忽然感到陌生。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变化给早已熟悉的一切又作了或深或浅的调整,一种梦幻感油然而生。黎是我的老乡,出了名的随和,女生们和他在一起,丝毫不用“性别意识”来设防,我们一起买票、吃饭、做车、聊天。三年来,没有什么心动之类的意外发生。黎是我的老乡,又是出了名的坏脾气,有时说着说着就急了,摔门而去,没少和他计较,却也没人真的在意。  相似文献   

4.
9月10日至12月10日,民国政要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康有为、于右任等40余人的62幅墨迹在武汉博物馆展出,广大江城市民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免费参观了这些民国风云人物的绘画、书法真迹。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国父黎刹根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少川 《寻根》2000,(6):45-51
一、族谱:珍贵历史的见证 时间:1966年“文革”岁月。 地点:福建省泉州市晋江罗山镇上郭村。 人物:柯贤清,男,34岁,上郭大队会计。 事件:柯贤清冒着被打成黑帮的危险,在负责监烧“封资修黑货”时,毅然从烈火中抢救出一部破旧残缺的《柯氏族谱》…… 结局: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这部即将化为灰烬,后来又被柯孙提、柯文海父子长期保留下来的古族谱,竟然是记载菲律宾国父黎刹的高祖父柯南哥(DOMLNGO LAM-CO)的海内孤本,成为考证黎刹家族根在中国的最重要的依据。 “文革”三十多年后,我们来到晋江罗山镇上郭…  相似文献   

6.
吴昌硕(1844—1927)是中国清末民初一位杰出的诗人、篆刻家、书画家。他以隶篆书法入画,开创了“苦铁画意不画形”的大写意花卉金石画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逝世之后,于佑任先生为其作挽联云:“诗书画之外复作印人,绝艺飞行全世界;元明清以来及于民国,风流独占百家名。”概括了他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很久都没有看过这么简洁而又深刻的作品了!剧本好,导演好,演员好,就连灯光、布景和音乐都无可指摘地好!这一切将人生最根本也最难解的“生死”问题演绎得既复杂深刻又轻巧简单,既震撼人心又举重若轻,既振聋发聩又轻松幽默,令人久久回味。”——这就是笔者于3月4日,看完色列卡梅尔剧院《手提箱包装工》首演后的第一感常。  相似文献   

8.
思想家不一定会成为行动者,不过,马克思主义强调“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革命的思想家也应该是革命家。但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却基本上是“书斋里的批判家”,从事“象牙塔里的革命。唯一的例外是赫伯特.马尔库塞,他既是卓越的思想家,又随时都在准备走上街头,与他心目中的革命力量肩并肩战斗,为实现乌托邦而奋斗。因此,被人们称为“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换上黑色西服,至少,要深色的!”中国驻德使馆文化处二秘李新郑重地告诉我们.他说,他出过一次洋相:也是去欣赏古典歌剧,没顾上换装,看在外交官份上,剧院倒是友好地放了行,可进场一看,男士们一式黑色礼服,女士们一派曳地长裙,只有他浅色便装,“鸡”立鹤群.他如坐针毡,尴尴尬尬一晚上.慕尼黑是我们这个文化政策法规考察组德国之行的第一站.上午,刚刚参观了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和剧院管理部经理作了一番长谈,索取了一堆资料,收获颇丰;晚上,又应邀观赏剧院的保留剧目:贝多芬作曲的著名歌剧《费德利奥》(一译《菲岱里奥》),自然是一次难得的既欣赏艺术又实地考察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10.
老子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书法家汪精学既朴拙平和、温文敦厚,又才思勃兴、情怀雅致。他幼承家学,勤学劬古,冥于真契;且“颖于悟,敏于思,勤于行”,是位典型的学者书法家。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文学”的历史记意,必定影响作家的当下写作。在此意义上,重写文学史,不可避免地介入了当代文学进程。在二十世纪初正式引入“文学史”的教学与撰述之前,中国文人并没有认真区别文学理论、文学批秤与文学史的必要。几乎所有的文论,都是三位一体。这么一来,提倡文学革命与重写文学史,往往合而为一,比如,标榜“秦汉文章”,或者推崇“八代之文”,都既是“论”,也是“史”;既指向往昔,也涉及当下。即便以引进西方文化为主要特征的“五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2.
伊尹与末喜     
金性尧 《寻根》2000,(2):96-98
伊尹与周公,都是扶幼主的开国贤宰,也是旧时史家心目中的两尊偶像。可是周公有恐惧流言之危,伊尹的经历更复杂了,他曾经做过商汤的间谍,助商灭夏之后,又成为商之叛臣。孟子说“伊尹五就汤五就桀”,实非如旧注所说,起先还想夏桀改过,耐性等待。等待改过,为什么还要到敌国的商汤那里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学术史”命名的著作,始于刘师培的《周末学术史序》。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庵,改名光汉,别号光汉子,江苏仪征人,近代著名学者。刘家自曾祖文淇、祖父毓崧、伯父寿曾、父贵曾,三世以经术闻名,列传国史。他幼承家学,十二岁读毕“四书”、“五经”,十八岁为县学生员,十九岁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上海,结识章炳麟、蔡元培等爱国学社成员,倾向革命;三十三年(1907年)赴日加入同盟会;三十五年返国,由妻何震牵入两广总督端方幕府,又在四川国学院讲学;民国四年加入“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效力,为时论所痛惜;民国六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八年任《国故月刊》总编辑,与新文化运动对抗。  相似文献   

14.
<正>李大钊(1889-1927),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侯外庐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中国思想史家,“史学五老”之一。1924年侯外庐在北京求学期间有幸结识当时正在为国共合作而努力奔波的李大钊。侯外庐在他的回忆录中说:“第一次见面,大钊同志和蔼的态度、深邃的思想,立刻使我感到亲近而又折服。他对我们几个年轻人很热情,既谈思想,又谈学术。我向他讨教对中国革命前途的认识,和对各种理论的见解,他都一一作答。”(侯外庐:《韧的追求》,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页)侯外庐这段话足以表明青年时期的他对李大钊怀有深深的仰慕之情,正因如此,在李大钊生命的最后三年时间里对这个当时的无政府主义者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统治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在西风东渐的影响下,传统的衣冠服饰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本文立足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以辛亥革命博物馆收藏的两套民国初期男女服饰为例,简要分析民国初年男女服饰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拉斐尔是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之一(另外“两杰”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虽然他去世时年仅37岁,从事绘画也只不过短短15年左右的时间,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画作,特别是他的圣母像,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他所塑造的圣母形象,圣洁、温柔,让人感到她既是天上的神,也是人间的慈母。然而他创作的圣母像,特别是西斯廷圣母的灵感,却来自他的情侣唐纳·韦拉塔。  相似文献   

18.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尔德是本世纪二十年代最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他既是那一年代典型的轻浮、无忧无虑、为金钱而奋斗的生活的带头参与者,同时又是一位超然的观察者。他的个人生活便是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在“二十年代”期间,他因创作获得成功而致富,而当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期,也给菲茨杰拉尔德带来了厄运。在此期间他的作品不受欢迎,他在衰微中度过了十年,  相似文献   

19.
激情海明威     
上个世纪20年代末,被称为美国的“爵士时代的桂冠作家”司各脱·菲兹杰拉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海明威每写一部小说都要换一位太太。”当时他说这话只不过是打趣,可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句玩笑话后来竟然成了预言。世人公认海明威有四大小说,即《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在时间上对应这四部小说,他的一生的确先后娶过四位太太。一、《太阳照常升起》——第一位太太哈德莱·理查逊1920年在芝加哥认识哈德莱时,海明威正陷于困境。在这前一年,他身负200多处弹伤,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回国,既…  相似文献   

20.
民国初年的《植物学大辞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8年(民国七年)出版的《植物学大辞典》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中华民国七年二月初版,编辑者主要为孔庆来、吴德亮、李祥麟、杜亚泉等十三位学者(参见《植物学大辞典》封底)。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农学家和植物学家。《植物学大辞典》无论当时或是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