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的主体民族是法兰西人,其文化群体的形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同时法国也存在一些本土的少数民族,如巴斯克人等。随着海外殖民地移民的回归以及外国移民的到来.使得法国社会日益多元化。其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同化到融合、“优先教育区”策略以及《为了全体学生成功》政策的重大变革,进而推动了法国多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索格飞 《考试周刊》2009,(39):229-230
美国社会的少数群体来源众多,其种族和民族关系异常复杂多变。为追溯其多变性背后隐藏的各种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历史上少数群体内部,以及他们与主流群体之间摩擦冲突的探索,着重指出了多变性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与历史等客观因素,同时强调在考虑主流群体与少数群体关系过程中应区分对待自发移民与强迫移民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关于移民群体迁移动因的讨论在社会学界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本文试图从社会记忆的角度发掘移民动因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将移民群体和社会记忆理论相结合,尝试弥补过去解释移民动因理论比较强调经济方面因素而忽略社会文化影响的不足,引出今后可能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易地搬迁移民兼具“农民”与“市民”的特征,身份的双重性与搬迁方式的多元性使其社会融入问题更突出、过程更复杂、内容更广泛,因此,研究其社会融入问题更为迫切。易地搬迁让农户移居到“穿越式”空间,使其生计方式发生转变、交往方式得以延伸、管理方式产生变化,彻底实现了生活的“解放”。不过,搬迁后,农户也面临可持续生计保障难、社会关系网络重塑难、常规化治理资源不足等困境,产生“悬浮式”身份认同。由此,应从个体培育、家庭导引、社区协同和社会支持层面构建志智双扶长效机制,全方位激发搬迁农户的内生动力;应通过夯实经济基础、强化社区认同、重塑社区文化、加速社区融合等手段,实现搬迁农户经济空间、心理空间、服务空间、资源空间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5.
李娜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7):15-19,25
社会适应是一个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即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个体生存方式的变化,不断学习、接受新的文化内容及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易地扶贫搬迁使得移民们面临着环境和社会角色的变迁,迫使着他们进行自身调整,在经济生活、社会交往、价值观念方面都发生变化,以更好的适应新的社区环境。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搬迁后的移民要完全实现生产、生活、心理的适应,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前 ,三峡工程城市居民移民搬迁安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一是“统一建设 ,产权调换 ,结构补差 ,超出购买” ,二是“自建或联户自建”。前者由于规划和管理上的便利备受移民主管部门的青睐 ,成为城市居民移民搬迁的主要形式 ;自建或联户自建则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实自建或联户自建有其独特的优点 ,也是城市居民移民搬迁的重要途径 ,值得大力提倡。1 自建或联户自建的优点与“统一建设”相比 ,“自建或联户自建”具有以下优点 :( 1)有利于调动城市居民移民的主动性。当前 ,城市居民移民搬迁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上急下不急 ,你急我不急”…  相似文献   

7.
从族群角度而言,移民群体相较本土居民,属于天然的社会弱势地位;而从形象学角度而言,"形象"是依照形象塑造者的自身需求、表达塑造者的欲望与诉求而创造出来的。因为历史的缘故,华人移民及其后裔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弱者感受"。本文选取了一些华人移民文学作品,结合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对文本里所塑造的移民"弱者形象"进行分析,探究这些移民弱者形象的形成原因及背后隐藏的诉求。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旱作农业区,推行以移民搬迁为主体的生态移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生态移民最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需要政府、当地人共同的努力。社会实践小分队主要就经济因素、生态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甘肃省古浪县生态移民的效益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最后对甘肃省古浪县生态移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移民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萨科齐出台了“选择性”新移民政策,吸收青壮年劳动力和高技术人才,坚拒“非法”移民。解决移民问题要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努力实现南北合作。  相似文献   

10.
科摩罗联盟是印度洋上的非洲岛国,其婚姻形态为从母系居住的“一夫多妻”制。该现象根源于科摩罗历史上复杂的移民进程,即非洲班图人、阿拉伯人等多种移民带来了多样的文化形态。科摩罗的婚姻形态有着鲜明的母系特征,根源于班图社会母系历史,主要表现为从母系居住,表亲间通婚等形式。同时受伊斯兰教影响,科摩罗的婚姻又遵循“一夫多妻制”。阿拉伯裔设拉子人来到科摩罗后建立了父系制,使母系婚姻形态中男性权力增大。母系传统与伊斯兰文化、阿拉伯的父系意识形态在科摩罗的发展中互相碰撞、妥协,使两性社会地位得到了制约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移民搬入新的社区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二者文化存在差异性,移民只有通过调适自身文化,才能与当地文化相融共生.文章基于对普安县A镇的田野调查,从人类学的视野对移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身份认同的调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安县A镇移民正处于文化调适的接触期.为帮助移民完成文化调适,文章从政府、社会及移民三者出发,提出了解决就业、尊重移民生活习惯及重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看其群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新人类"是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一个新起群体,有着该群体自身独有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从青少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与价值扩张的角度来看,无论从服饰装扮到流行歌曲、从对明星的追逐到体闲生活、从职业岗位到社会地位的影响力,青少年文化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于是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青少年经济","一个青少年本位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对"新新人类"这一群体的关注就具有了时代性和现代性.本文从"新新人类"的流行语这一切入点着手,试图对"新新人类"这一特殊群体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从中找出该群体某些异于传统青年群体的特征,从而对这一群体有一宏观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急剧增长,很多城市形成了庞大的移民群体.本文以社会融合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杭州市新移民为研究样本,从文化融合、地域融合、地位融合、群体融合和职业融合五个方面对城市新移民的融合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他们融合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美国文化多元性的成因与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文化从它的创造主体分析是一种移民文化。它在美国经过初步形成、成熟定型进入当前的多元文化发展阶段。美国移民的多“源”性决定了这种文化在民族认同基础上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影响移民文化形成发展的三个主要要素是:移民祖籍国的文化传统,移民与新环境的斗争以及在此过程中不同族裔移民的融合。它对美国的双重影响,既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杂交性,也可以成为某些美国社会问题产生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分析与评价是关系到移民搬迁安置后生产生活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分析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众多因素,传统的评价侧重于以安置区的土地资源、水资源为主要衡量和分析标准,而较少考虑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环境、传统习惯、民族差异、宗教信仰等方面,造成水库移民搬迁后与安置区原居民格格不入,导致移民返迁和二次搬迁.因此,对水库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十分有意义,有助于选择到相对较优的安置区,更关系到移民 "搬得出、安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由移民组成的社会大熔炉,在数百年发展中形成了以教育为主导的移民社会融合实践模式,不仅有效地提升了移民的政治认同、经济参与,缩短了群体间的文化差距,而且有效地实现了对多元文化群体的新型社会管理,建构起独特的教育社会管理实践体系,这对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永仁县是云南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从2001年11月27日至2005年7月30日,在政府主导下对1860户7561人进行了异地扶贫搬迁。搬迁后,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过渡期的贫困问题也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经济和文化心理的贫困。这就需要从制定合理政策、增加收入渠道、提高人口素质、尊重民族文化和引导民族融合等多方面来帮助移民解决过渡期的贫困问题,以便让移民早日安居乐业、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8.
当前,生态移民在经历易地搬迁到安置点后面临社会适应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生计转型和生计可持续问题。根据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资料,针对移民搬迁前后生计方式的变化、遭遇的现实困境,从搬迁政策、搬迁距离、迁入地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移民生计转型的影响因素,为生态移民实现民生福祉,提出了促进移民生计转型、实现生计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法国移民同化问题的解决不仅取决于移民群体本身的决心,更多地取决于法国社会对移民群体的态度。两战期间法国移民的同化问题第一次被当作“问题”提出来,其根源在于法国社会对待移民群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传媒在文化生存发展中的作用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身处信息环境中,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是否能进行有效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在新传播秩序中的地位和将来的状况。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作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中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媒介素养的亚群体,除直接承担着传播少数民族文化职责外,在人际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了整个文化传播主体的整体媒介素养。因此。从信息社会民族地方文化传播需求入手,着眼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特征,并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群体进行文化自我表述的意义,论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潜在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