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2,(5):183
一把"贵妃壶"五秀"兰花指",首件艺术级紫砂壶震撼诞生"贵妃醉酒"梅兰芳珍藏级紫砂壶素面素心,形神兼备,简洁流畅的线条中透着几番清幽古意,展现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紫砂的线条之美与京剧的动感韵律交相唱和,水洗凝脂,紫泥流韵与梅之凌寒留香、俊雅高洁不谋而合,共品其雅,共味其艺。一把"贵妃壶",动中生静,静中有动,线条柔雅,圆润华滋东方美学与西方艺术的大胆交错,艳不失雅,香不没韵。壶上一幅梅兰芳《春消息》图,美如其人,妙如其戏,清秀俊雅寒梅寄意,清醇崇高的品格昭然若示。五只杯身正面为一枝秀梅,反面为五款典型"梅派"金兰花指,柔美雅致,美态撩心,精湛卓越的梨园技艺由此即可心领意会,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京剧唱段的严谨,用吕尧臣大师封存达30年之久的上等紫砂泥所造,上百道工序均是纯手工精心打造。作品实现了京剧、紫砂、书画、镌刻四大艺术门类的首度跨界结合,以最高技艺向梅兰芳大师致以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2,(8):5
紫砂壶之美可归纳为造型美、材质美、实用美、工艺美、品位美五类。为历代文人雅士宝爱。今之紫砂壶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细货"既可用于饮茶,又可把玩,工艺美术大师所制之壶,更是收藏佳品,升值潜力甚大。当代紫砂大师所制之壶,拍场成交价几破千万元大关。本专题从对历代紫砂大师、历代紫砂名壶的介绍及对当代紫砂市场是的分析等多方面入手,为您多角度地诠释紫砂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改之 《收藏》2012,(9):123-125
从紫砂壶诞生的明代开始,紫砂装饰就已出现。紫砂壶"花货"从壶身到壶嘴的多部位皆有采用仿生原理制作的;"光货"与"筋囊器"则是通过立体线条对紫砂进行装饰,此点现今也成为鉴别与考量一把紫砂器物优劣的标准。除了壶体自身的紫砂装饰外,另有几项技术,于外在对古朴、淡雅的紫砂器进行装饰。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3,(13):188
中国千年紫砂史上第一款微雕玉玺紫砂壶在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之际,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宜兴蒋氏紫砂壶第二代传人蒋升大师,以"红井"为原形,选择经典的传统紫砂壶型——井栏壶,历经3年,创作了这款"九五至尊——毛泽东诗词微雕金玉紫砂壶",这是中国宜兴紫砂艺术对毛泽东主席一百二十华诞的最高规格的献礼,被专家誉为华夏紫砂艺术史上空前的巨作!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2,(17):189
顾惠君简历:中国著名紫砂艺术家,一代紫砂宗师顾景舟的嫡系传人,从事紫砂艺术40余年,集紫砂壶艺、陶艺、微雕、书画于一身。曾长期与顾景舟等紫砂大师共事于宜兴紫砂一厂紫砂研究所,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兼职教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作品"神韵福寿壶"、紫砂微塑"蟋蟀盆"、紫砂陶艺树皮"生命之源"3件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收藏。2004年"金玉满堂壶"被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收藏。2005年作品"包拯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1996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顾惠君陶艺精品展",作品"金石齐寿壶"被该馆收藏。其紫砂作品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宾。2008年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设计监制了建校90周年纪念壶90把。2009年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紫砂作品展,是目前唯一在联合国举办过作品展的紫砂艺术家。公元2012年6月16日到6月29日,中国航天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确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健康返回"的总目标,对于实现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阶段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一两紫砂一两金",手心盈盈一握的紫砂壶,因其颜色紫红、轻灵透气,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作饮茶的最佳器皿。千余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独具匠心的壶艺家孜孜以求,使其从煮水冲茶的实用功能进入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殿堂,随着收藏爱好者队伍的日益庞大,紫砂壶收藏也成为理财投资的热门之一。2008年,尽管收藏市场普遍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出现下跌,但紫砂壶市场表现却异常坚挺,且有明显的回暖迹象。紫砂市场整体回暖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9,(8)
"紫砂壶泰斗"吕尧臣、"新一代紫砂壶领军人物"吕俊杰两代大师四年磨一剑!绝妙"大师紫砂壶"献礼祖国60华诞!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全世界只有中国宜兴独有。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名贵紫砂壶可用可藏,历来被视为珍宝。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发  相似文献   

8.
季江生 《收藏界》2010,(7):66-68
收藏紫砂壶,首先要了解壶的制作工艺和紫砂发展史。一般应从年代、泥料和艺术三方面考虑,方能收藏到上品的紫砂壶。年代是指老壶与新壶的区别,一般讲老壶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使用传承,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也是研究紫砂发展史的实物佐证。同时存世日久、表面形成的自然包浆更便于赏玩,因而同样条件下老壶价值高于新壶。泥料是指做壶的材料,宜兴紫砂分紫泥、朱泥和绿泥,烧成后三种原色分别为紫色、红色和米黄色。由于泥料配比、窑烧温度上的差异,出窑后器物颜色相差很大,紫有深浅、红有浓淡、黄有强弱,这就使紫砂壶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艺术是指制壶人的水平高低,是衡量紫砂优劣的主要标准,依上面三点,下面将笔者家藏的几把紫砂壶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谭文诚 《收藏界》2012,(12):63-65
钟灵毓秀的江苏宜兴,以盛产紫砂壶闻名天下。数百年来,茗壶重器冠绝一世,大师巨匠独步千秋。宜兴紫砂茗壶是我们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喜爱收藏使用紫砂壶的壶友都知道,紫砂壶是由壶体与壶盖两部分组成,两者和谐配合构成了一把既可实用把玩又可欣赏收藏的艺术整体。但有些  相似文献   

10.
《收藏界》2009,(2)
紫砂壶艺的希望是传承与创新,五千余年陶文化绵延至今,传统文化艺术宜兴紫砂陶艺不断在单一的传统壶艺方向发生着质的变化,一些学院派的中青年陶艺家向往着一种尝试和跳跃,他们尊重传承又不拘泥于传统,注重设计求创新是这些年轻壶艺工作者内心的向往与追求。2008年11月10日来自江苏宜兴丁蜀镇中国陶都陶瓷城"陶都风紫砂会所"的蒋春音走进《现代快报》江苏都市网直播室与喜爱紫砂艺术的朋友零距离对话"当代壶艺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妙赏一衡壶     
李昌鸿 《收藏》2012,(4):106-109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盛于明清。不过,在北宋时期的紫砂,壶身较大,还是罐的形式,到了明代,喝茶盛行,煮茶变为泡茶,要求更小的壶身,因此,从供春开始,壶开始变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明代文人士大夫的介入,他们不仅要求好的材质,而且要求有好的造型,要用好的壶来泡茶。这样。紫砂壶在文人的塑造中成型了,也变雅  相似文献   

12.
改之 《收藏》2012,(5):149-125
从紫砂壶诞生的明代开始,紫砂装饰就已出现。紫砂壶“花货”从壶身到壶嘴的多部位皆有采用仿生原理制作的;“光货”与“筋囊器”则是通过立体线条对紫砂进行装饰,此点现今也成为鉴别与考量一把紫砂器物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他没有显赫的大师头衔,但他对宜兴紫砂产业化的推动作用不可替代;他没有精湛的紫砂壶制作技艺,但他为紫砂传统技艺的传承播种了无数的种子;他没有传世作品,但他最大的作品却恩泽了紫砂行业。他就是—中国陶瓷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  相似文献   

14.
谭文诚 《收藏界》2011,(7):48-53
上世纪30年代,宜兴紫砂业掀起了制壶与陶刻的高潮。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们在紫砂茗壶上或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壶随字贵,字依壶传",故当时名家刻陶的工价要比制作茗壶的壶  相似文献   

15.
魏伟 《收藏界》2013,(5):63-64
近些年,紫砂壶这种传统的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被推崇、被热卖,体现了现代都市人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追求。但是,紫砂壶并不是紫砂艺术的全部。几百年来尤其是近现代,有相当多的紫砂艺人试图进一步开拓紫砂艺术的视野,创制了一些艺术水准与紫砂壶一样甚至更高的陈设器,这些艺术品  相似文献   

16.
徐艺 《收藏》2014,(2):192-192
宜兴紫砂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其精髓在于繁复而严谨之手工绝活、家族工坊,存于师承、存于学者对泥、型、工、饰、款、功之觉悟、之坚守、之反思等等。随着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紫砂壶越来越得到大众之喜爱!对于紫砂艺术门派,业内外杂议众多,诸如“传承派…‘学院派”“陶艺派”和“某某大师派”等等,但都没有系统归类分析。笔者以为紫砂自进入当代国营、集体体制后,  相似文献   

17.
沙伟 《收藏》2014,(3):130-133
顾景舟是现代紫砂文化的集大成者,紫砂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他用毕生的精力,呕心沥血地对华夏紫砂艺术发展史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8.
宜兴紫砂承载了八百年的岁月和艰辛,积淀了八百年的智慧和荣光。在宜兴陶都丁蜀镇,集结了一万多名做紫砂壶的艺人,其中不仅有世代传承的制壶人,还有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而慕名而来的全国乃至世界的紫砂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王亚平,这位江苏省工艺美术界名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近年以其方正系列陶艺作品,在陶都、在中国陶艺界确立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姚悦 《收藏》2009,(10):68-68
一具品质拔俗的紫砂佳器的诞生,首先取决于制壶艺人对紫砂器审美标准的感悟。对于普通百姓来讲,能拥有一把美观实用的紫砂壶吃茶就足够了,并无太多的品质讲究。但一把看似普通的实用紫砂器。  相似文献   

20.
程龙伟 《收藏》2012,(9):102-106
宜兴紫砂壶兴起于明代,明晚期至清代中前期走向兴盛,受到宫廷的重视。故宫旧藏的万历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壶,就是以紫砂为内胎、外罩雕漆的宫廷用品,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此类传世珍品。旧藏中还有一部分明代宜钧制品,以紫砂为内胎,外罩仿钧窑窑变釉。因明代紫砂尚属初创阶段,器表粗糙,为显示宫廷华贵气象,明代进入宫廷的紫砂茗壶都是以紫砂为内胎的雕漆或挂釉制品,尚未见光素无饰的本色紫砂茗壶,故宫收藏的这件明万历时残缺的雕漆提梁壶(图1)已经算是非常素雅的了。还有一件宜钧"祥符铭"茶叶末釉葫芦瓶(图2),也只是用紫砂为内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