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2岁在校大学生被冠以教授头衔,尽管各方观点不一,但冷静下来,人们不难发现,人们对于刘路担任教授的能力并没有多少非议,所疑虑或者担忧的只是他22岁的年纪能否堪此大任. 说到底,"教授"不过是一个头衔,是对学者卓越成就的一种肯定.凭借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这一项成就,刘路足以配得上"教授"这样的头衔,毕竟,这样的成就是很多教授耗费毕生精力也难以获得的.尤其当人们耿耿于怀于"钱学森之问"难以破解、中国大学难以培养出入才的时候,刘路的成就越发令人鼓舞,因为这样的人才是中国的本土大学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最后的365天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小时候,最崇拜的就是大你好几届的学姐,你对她们的崇拜几乎盲目,总是偷偷地模仿她们的一举一动,希望自己可以快点长大,长成她们的模样.可是无论你怎么长大,都无法令自己满意,因为你始终成不了她们.你是不是总不明白,为何有些人看上去那么完美,她们身上有你没有的气质,你羡慕、崇拜甚至嫉妒,并努力使自己能超越她们,可是回头一比较,还是觉得自己输了……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等级越高,领导、同事的关注度就越高.因为你的表现决定学校的声誉.公开课前,领导、同事及关心你的人,肯定要帮你"出谋划策",其心其意都是好的,许多中肯的意见对你的帮助也一定是很大的.但凡事有一利总有一弊,如果你在公开课前用"加法"平衡各方面的意见,在"兼听"中失去自我,那将是很遗憾的.南京的一位特级教师就有这样的亲历,她事后是这样叙述的:自己大致定了一篇课文,去征求几位教师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2,(11):14-15
由于破解"西塔潘猜想"和其他数学方面的贡献,22岁的刘路成为最年轻教授。在很多人惊叹他是"数学奇才"时,刘路过去的高中班主任却这样说:刘路只是一个个性很强的普通男生。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用你的笔介绍一下这个人吧。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作文风向标:精心选材,再现喜欢或崇拜。审题指南针:1.要将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作为写作对象,这个人可能是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可能是你的父母、同学、老师,也可能是  相似文献   

6.
一份反叛书     
有一天,值日生记录,刘路自习课时间说话。根据班级纪律规定,刘路要写500字的说明书。当我看到他的说明书时,真是啼笑皆非。说明书是这样的:……人是长嘴的,就是为了说话的。所以我不说话呢,心里十分不舒服,那么学习也会学不进去的。我们越来越不喜欢别人来吵我们,越来越烦那些命令人的家伙。因为他们的声音冲着我们,激活了我们这个时期有的逆反细胞,以致于我们更加疯狂的做那些人反对的事,或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更加地说话,反动。越加责罚,我们会越与之作对,就像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有一种设想,但不一定敢做,那就是我们学生团结起来,一…  相似文献   

7.
圆桌     
近看电视,主持人采访两位初中学生,问他们最崇拜的人是谁,回答不约而同,均是“自己”,主持人对此还大加赞赏。近些年来,每每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少中学生也都是这样回答的。我认为,“相信自己”是自信心的一种表现,而“崇拜自己”倒有些值得推敲的地方。作为青年学生,涉世未深,知识不厚,一般来说,有一个学习崇拜的榜样并不是一件坏事情。人们常说,  相似文献   

8.
崇拜宣言     
女士们,先生们,我崇拜的人是我自己!嘿嘿,你没听错,我就是崇拜我自己。创业靠资本,崇拜也需要有理由。有个性:大大咧咧走四方。虽没有女孩子的柔弱,也没有女孩子的娇气,但确确实实又是个女孩子,只能用大大咧  相似文献   

9.
一 都说教育是神圣的,但不知今天说起"教育理想"还能让多少教师砰然心动.对"理想"这两个字,我们不是说得太少,而是缺少一个前缀词——"我自己的".我们应该有"我自己的理想". 我一直相信,教育理想从来不是教育家的特权,也不只是贯彻国家或者学校的精神.我以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憧憬,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作品是"人".教育是在创造未来.人总是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留给未来的.如何去影响你有机会影响的人,这反映出你内心最希望将来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这样的事情,自己没有理想的人是做不了的.  相似文献   

10.
对下列问题作出"是"或"否"的回答。1.你感觉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情。2.你觉得不能成功地应付生活中有威胁的争吵。3.因为发生了一些你没有预料的事,让你感到心烦。  相似文献   

11.
【习作题目】写一个你喜欢或崇拜的人。【习作要求】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可能是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可能是父母、同学、老师,也可能是你从书籍或报刊、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到的人……用你的笔写一下这个人吧。  相似文献   

12.
公众总是与大众、群众、受众等日常或学术用语混用,但公众有特定的含义,虽然是"众中之众",实际上却"与众不同".公众的重要性即表现在其对人性的意义上,也表现在其对道德是非、对政治生活、对人类未来的价值上.但现代社会对公众存在的条件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破坏,公众之殇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公众之培育,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从重建公众存在的条件入手.在公众培育的时代任务面前,学校教育也可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小玩意》     
《当代学生》2015,(6):47
有这样一件小玩意,平凡、简单,其他人看到或许觉得它还有些老土、幼稚,但对于拥有者而言却意义非凡。把这个"小玩意"有关的故事写下来,分享给我们的"校园日志"栏目。你的感悟有机会刊登在"当代学生"微信公众号上。投稿邮箱:flashdeer365@126.com或直接回复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14.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两本书是青年记者甘建华的新闻作品集.我向来认为,一般记者大可不必出版自己的作品集,因为我们总难逃脱"新闻是易碎品"这个规律,将已破碎的瓷瓶收集并上架陈列,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欣赏.与其花这种无用功,不如赶紧去制作一件新瓷瓶.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当作品集中的作品是超出当时的人或事,而折射出作者个性的光芒或新闻原理的脉络时,这本集子就值得出版,值得玩味了.<天下好人>、<铁血之剑>就是这样的两本书.  相似文献   

15.
网上有过这样一句话":读过很多书的女孩从来不会到处炫耀自己读过什么。"我觉得这句话还应该有个下半句":因为她的任何言行都会告诉人们她读过很多书。"(1)多阅读能增长见识,但如果你只阅读中国本土作品,那你接触到的就仅仅是从中国人视角描述世界的作品。如果你多阅读一些外国著作,你对世界的了解,就会因为多视角的解读而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才能更加热爱我们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阅读莫言、余华这样的本土作  相似文献   

16.
1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1995年7月2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目为"一个母亲的抗争"的报导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从小崇拜爸爸妈妈。一上学就开始崇拜老师,不再崇拜家长。原因一个是老师知识多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为父母说话总不算数,或者家长自己说的,却经常做不到。"这种说法是更重要的。在工作中,笔者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  相似文献   

17.
许多少男少女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容易被人忽略的是,偶像明星就算是被万千"粉丝"崇拜,也会像情窦初开的少年一样偷偷喜欢着影视剧中一闪而过的某个完美形象。只不过身为当红明星的他们见到偶像时,即便想要冲上去扑倒并尖叫,也还是要努力克制住自己的狂热。也许你崇拜的明星,也有偷偷喜欢的人哦!  相似文献   

18.
正和朋友吵架,你要求自己先去和好。被上司欺负,你也要求自己面带微笑。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你的朋友都认为你大方宽容,心地善良,却也因为这样,他们可以迟到爽约,任性霸道,你却不可以有一点点不耐烦。这样才是你,被贴上"好人"标签的你,不会发脾气的你,人人说你好却人人都不在意的你。你的上司没有因为你的好态度就赏识你,反而变本加厉,认为你被压迫都能面带笑容,说明压力还不够,年轻人总该挑点重担,才能进  相似文献   

19.
阿雨: 4年大学苦读,我认为自己的实力并不弱,便总想在实际工作中尝试一些有别于传统教育法的新思想、新办法。可是,学校的一些老教师对我的做法颇不以为然,他们自恃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根本看不起我的实验,甚至处处跟我作对。我知道自己需要一些实际经验,但他们也不能这样做啊!请问,新老教师之间,真的水火不容吗?     鲁山县 戈丛戈丛老师: 你好!我想,你的名字也正象征着你所处的环境和你此时的心态,即"兵戈丛丛"。因为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所以非常理解你的痛苦。事实上,不但"老树"与"新枝"会有这样颇为尴尬…  相似文献   

20.
世上本无所谓“极”与“最”,也无所谓“有”与“无”,因为万物之所在,存于比较,存于内心。你永远不会知道大海有多宽广,直到你亲身感受到海风在耳边呼啸,海浪在腿上拍打,却如何也看不见天与海的分界线时的那种浩瀚之感。人,同样也是这样,拥有一片心海,我们或许在别人的话语中徘徊惆怅,或许被自己的内心所困,不敢迈出求索的步伐,但只要沉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就会清晰地看见人生又一个入口——通向更高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