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2008,(15)
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提示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养气修身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提示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养气修身呢?  相似文献   

3.
《修身》课程渊源于我国古代悠久的修身文化,在我国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设置近20年;当前一些学校也设置了《修身》校本课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展现了独特的价值。当前中小学德育课程存在着课程性质不清、继承传统文化不够的问题,而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把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未来文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经验教训也说明德育课程应该走这条道路,美国式《公民》课程不适合东方国家。所以,未来德育课程的改革方向是设置新的《修身》课程,在课程设置、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遵循德育自身规律,实现德育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儒家很看重道德品质的修养,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中,尤其注重“修身”。他们认为,“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要治好家庭,先要治好自身,要治好国家,先要治好家庭.要使天下太平,先要治好国家。细察这一链条,我们不难看出要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首先要“修身”。达到“治国、平天下”的至高境界,自然非常人所能及.而“修身”则是人的基本追求。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修身思想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及其西方先哲思想的影响。他在参考了古今中外智者有关修身看法的基础上作出了关于修身的创见。蔡元培认为,修身的关键在修德,修身的要义在于追求积极道德,修身的目标在构建国民健全人格,良好道德的养成仰赖于不断自我教育。蔡元培修身思想虽然形成于百余年前,但是它表达的关于青年学生道德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方法及观念却是永恒的、普遍的,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一看到讨论的题目,首先想到了古人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己身及家庭,再及国家治理,后及国家太平、社稷安宁,充满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也很好地诠释了个人修身与理想信念的关系。修身的根本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实现理想信念的前提在于修好身。"三严三实"把"严以修身"放在首位,就是这个道理。修好身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职人员,须以修身为要。吴敬梓写了部《儒林外史》,虽然整部书讽喻了些  相似文献   

7.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陶行知中国向来是一个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而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修身"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己身正,其谁不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种种格言警语无不警戒着我们要注重自身修养。那么,作为一名现代校长,又该如何提高自身修身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修身思想十分丰富,其典籍浩如烟海。笔者长期研读中国哲学并深入思考,择其修身思想的核心与精华,探究其相互内在关系,归纳为十大修身思想,即罗伦生死同异思想、老子不病不亡思想、叔孙豹三立思想、孔子立达思想、吕氏三先思想、伊尹先己思想、荀子口身思想、孔子六蔽思想、孟子大任逆境思想、《大学》三八修身思想。继承中国古代修身思想,对于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修身伦理源远流长,它涵容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修身伦理上曾达到登造极的地步,形成中国人思想史上一大景观,从而折射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在身心、道德和伦理观念上追求和谐一致发展观的历史现实。现代健身运动是以中国传统修身伦理为基础,接受西方传统健身观念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充分吸收了儒家传统思想的精髓。本旨在探析儒家修身伦理与现代健身观念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毕苑 《教育学报》2005,1(1):90-95
晚清时期修身教科书在民国以后向公民教科书的转换,是展现中国国民教育近代化历程的生动模本。修身教科书在内容上包含了以孝为首的纲常伦理观念、个人修养教育和国家社会观念的灌输,开启了近代国民教育的第一步。到20世纪20年代末“公民”教育代之而起。由于中国特殊历史时期政治化的影响,公民教育更多地表现出了政党色彩和历史局限性。即使如此,它对国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近代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经典蒙书——《千字文》(周兴嗣敕韵)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在建业(今南京)刻印问世,其仅用一千个汉字便勾勒出中国文化史的纲领要点,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观照,通过深入分析《千字文》的教育思想,解读"修身"与"正心"的含义与目的、方法与步骤,剖析"修身"与"正心"的关系,结合当前大学生的修身状况,得出《千字文》于当代大学生修身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的修身观是其治国理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思想尚未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习近平在中国传统修身文化基础上,针对现实中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提出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严以修身,并对修身的内涵做了深刻解读。结合当前实际,习近平为修身赋予了新内容,认为修身是修学、修德、修志与修行的总体,这就把传统文化较为抽象的概念现实化和具体化了,使其更富有实践意义。习近平的修身观是党员干部优良作风建设的逻辑前提,也是大众主体的生存指向。  相似文献   

13.
清末(1902-1911年),中国中、小学的修身科课程宗旨充分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民初(1912-1919年),修身科忠孝道德观教育宗旨虽然发生了根本转变,但这一时期修身科课程中的忠孝道德观教育依然是中国学校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清末(1902-1911年),中国中、小学的修身科课程宗旨充分体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民初(1912-1919年),修身科忠孝道德观教育宗旨虽然发生了根本转变,但这一时期修身科课程中的忠孝道德观教育依然是中国学校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修身一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人生课题。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和管理国家等大事联系在一起,可见它的重要性了。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不会因灾祸而颓丧,从此一蹶不振,也不会因幸福而忘乎所以,从而骄奢淫逸,不知天高地厚。一个很有修养的人能做到廉洁奉公,能做到“慎独”。一个有修养的民族是文明的民族、强大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伦理观念非常强的国家。中国伦理观念一产生,很快就跳过生活和家庭,直奔社会,直奔政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特点。在科举制产生前,中国的官吏遴选办法叫“举孝廉”,“孝廉”作为家庭、家族中的伦理标准,就成了官吏选举标准。在家庭、家族乃至家乡,伦理道德是评价人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道德教育中,一直存在着对献身的强调。在和平年代,这未必是适当的。但突出修身则很有意义。从注重说献身转为注重说修身,有利于改变道德教育中“假大空”的毛病,确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回归修身的过程中,传统儒家智慧将会焕发出新的光辉,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是很优秀的德育教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先贤云:“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至为重要。一部中国的伦理学,乃家族伦理学。所谓“家和万事兴”,是说国家天下之平定与富庶,乃从家庭和睦肇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是说以扫灭匈奴为第一要务,其次才能谈到“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了中国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对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分析,阐明了高校应加强中国传统修身思想教育,以期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培养适应社会的优秀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中国“公民科”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由封建帝制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中,伴随公民道德观念的滥觞,公民资格意识的倡导,公民教育制度的实施,"公民"概念这一舶来品最终落户中国。公民科取代修身科跻身国家教育课程体系,既是民主政治思潮在教育层面的反映,也是共和政体下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回应,更是近代仁人尝试对国家层面进行"公民"意识启蒙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