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文报刊评论文体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呢?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是外国人办的。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华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除新闻报道外,还有言论──短论及评论性文章,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文化及孔孟之道。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人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我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每页首页有言论,讲贸易强国,学习外国文化,目的在“润泽汉人”,征服中国人的心。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1868—1898年),发行份数最广(5.4万…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澳门回归,普天同庆。我国蓬勃发展的出版业也将因为澳门出版业的加入而更加欣欣向荣。本期《中国出版》“港澳台出版”特组几篇关于澳门出版业概况的稿件,以表达我们的喜悦导祝福之情。澳门的新闻出版事业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澳门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是葡萄牙立宪党于1822年9月12日创办的葡文周报《蜜蜂华报》,该报也是中国第一份近代报纸和中国领土上出版发行的第一份外来报纸,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植蜂华报》在1823年12月底停刊,并在翌年1月为保守党人出版的《澳门钞报》所取代。自此,澳门经历了数十年只有葡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报业开始于19世纪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以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为主将近两百余种。马礼逊作为首位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受到本国教会的委派不远万里只身前往异国他乡,是首位在中国开展了翻译《圣经》、编纂字典、创办刊物、设立医馆等活动的新教传教士,被视为新教在中国传播的始祖。但传教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语言上的沟通,因此,文章通过对马礼逊在华传教时期的部分信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此来窥探传教士群体在华传教的日常生活中的汉语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4.
丁韪良与《万国公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打开中国近代出版史,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繁忙活动,特别是1860年以后,美国派遣2500名大学生来华传教,千方百计向中国输入西方文化,促使西方文明同中国落后的封建文化相撞,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中国近代文明向前发展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丁韪良就是其中之一。1827年,丁韪良生于美国一个神职人员家庭,父兄均为牧师,文化底蕴深。他在美国印第安那州邦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受美国北长老会派遣于1850年来华传教,1916病故于北京,享年92岁。丁氏在华60年,在新闻出版方面,先后任美华书馆经理、…  相似文献   

5.
试论早期中国报刊评论的成因和走向曾建雄中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有报刊的国家,但是报刊评论却始终没有在中国古代报纸上出现。中国报刊评论最早是伴随着一批外国人办的近代中文报刊(以下简称“外报”),首先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从19世纪初叶第一份近代中文报...  相似文献   

6.
李莉 《今传媒》2010,(5):122-124
西方传媒机构报道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叶西方传教士来华办报。至20世纪初,由于西方势力在中国的不断渗入以及中国社会相继爆发的系列重大事件,西方主要传媒机构  相似文献   

7.
鸦片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成为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他与魏源致力于译报活动,为国人自办报刊的创办打下了基础.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纸,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办的<昭文新报>,成为国人国内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自办传媒的真正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蜜蜂华报》有关中国的报道□程曼丽《蜜蜂华报》(AAbelhadaChina)是一份葡文报纸,1822年9月12日由葡萄牙立宪党人在澳门创办。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的外报,也是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蜜蜂华报》创办时,中国尚处于道光初年(道光元年...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蜜蜂华报》和其后在澳门出版的葡文报刊的作用与影响,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论著中有这样的评价:“葡文报刊因基本上在匍萄牙统治下的澳门出版,与鸦片战争前后形势的变化关系不大,……”①“总的说来,葡人报刊数量虽多,但影响不大,和当时中国形势的发展更小联系。”②应当肯定,上述评价基于对《蜜蜂华报》一般特征的考察与分析,因而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0.
华俄道胜银行是近代外国金融势力进入中国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中国政府正式用合同方式承诺的中外合办银行。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为了加强对华经济渗透和资本扩张,1895年12月俄法合资在圣彼得堡成立华俄道胜银行。1896年2月华俄道胜银行在中国上海设立第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最早的报纸和期刊都是由外国人创办的外文报刊,起源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是满族统治下的封建大帝国,二千多年沿袭下来的封建制度和强权政治需要,以极其顽固的闭关锁国思想,拒绝与世界交流。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鸦片贸易和军舰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早期的外文报刊就是侵略军、外交官、传教士和鸦片商人进驻中国,并随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产生的。第一批外文报刊诞生于澳门、广州、香港、上海、福州、厦门这些近代第一批开放的地区和城市。澳门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诞生于澳门,是1822年创刊的葡萄牙文的《蜜蜂华报》(…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来华传教士等外国人和中国知识界人士,成为翻译出版西方法学书籍的主要力量.这一时期,汉译法学出版领域整体呈现书籍数量多且主题丰富、出版时间与地域分布不均衡、出版机构类型众多、出版活动与时局走向紧密相连、出版质量参差不齐等特点;汉译法学书籍大量出版,助推了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留学生的定义是这样阐述的:“在高等教育机构就读的外国人都被称为留学生。”从1950年11月30日,罗马尼亚5名学生抵达清华大学报到,揭开外国学生来华留学深造的序幕开始,到1996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留华热”,“来华留学生总数上升到41000余名,其中自费生人数近37000名,我国一跃进入接受留学生最多的世界八强之列”。  相似文献   

14.
1877年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上海第一次全国大会引发在华传教士关于报刊世俗化的争论,之后基督教在华传教士报刊纷纷效仿林乐知《万国公报》的办刊理念,实施世俗化战略转型:报刊内容由布道转向新闻,报刊更多采用中国方言和土话等本土化语言,报馆招募中国本土报刊代理和编辑。基督教在华报刊和通商口岸的外报逐渐为国人所接受。1890年和1907年分别在上海召开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士全国大会上,与会传教士深入探讨了在华传教士报刊的世俗化话题。在华传教士世俗化报刊及其办报理念客观上催生了中国近代本土新型报纸的兴起,推动了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代的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比较特殊,它以“邸报”为铺垫,是文化侵略、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三重因素的产物。也就是说,它发端于外国传教士的在华办报活动,在政治斗争、阶级斗争中发展。这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孵化近代西方新闻事业,显然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运动轨迹。可以说,我们今天的这种僵化的新闻体制,集合着“邸报”、资产阶级以及我党在战争年代的办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副作用。 (一)“邸报”副作用的表现在今天的报纸上,“邸报”的影子,仍然依稀可辨。(1)报纸上经常长篇累牍地登载报告、讲话之类非新闻的东西,与“邸报”部分内容类似。(2)“邸报”所刊之辞,皆须报宫廷核准,重要稿件由皇帝裁定。这与今天有关审稿的某些不成文规定有渊源关系。(3)“邸报”以士大夫官宦阶层为特定的读者群,今天的报纸、特别  相似文献   

16.
傅兰雅(1839-1928),英国传教士,著名翻译家.自19世纪60年代起,他在中国停留30多年,长期任职于清政府重要洋务机构江南制造局,并担任该局翻译馆的主管.在华期间,傅兰雅与中国同事一起翻译了大量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技术书籍、读本以及一些社会科学著作,是在华外国人当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1874年,他参与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科学学校——格致书院;1876年,他主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格致汇编》;1885年,他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家科技书店——格致书室.傅兰雅为科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借此实现了他自己曾在《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明确表述过的个人理想:"惟冀中国能广兴格致,至中西一辙尔.故平生专习此业而不他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17.
自利氏1583年来华到清政府禁教、耶稣会解散,传教士在中国活动了二百年左右.传教士一般都采取利玛窦确立的知识传教方式,在传教过程中向中国人介绍了许多西方的各种学说.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月1日,《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外国记者来华采访不必再由中国国内  相似文献   

19.
不属于我国近代图书范围而又不能不谈的事有两件,一是报刊,一是西方传教士在华的出版活动。后者从1815年马礼逊开始,一直到1950年广学会结束为止,百余年没有间断过,但以1842年——1895年在上海的世俗出版物为最重要。南京条约签订以前在澳门、广州一带,是为早期,数量不大。甲午战后我国的新式出版业日益发展,教会出版物的影响日益无足轻重,是为后期。自鸦片战争前开始,与我们有文化接触的基督教传教士已不是明清之际来华的罗马派而是新教传教士了。他们是为资本主义寻  相似文献   

20.
李玉宝 《图书馆》2012,(3):46-48
万国公报是西方近代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创建的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维新变法前后它刊登了很多近代西方图书馆的文章,将西方先进的图书馆办馆模式、管理经验、服务理念介绍到中国,对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制度体系的构建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