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但丁的《神曲》是关于诗人在地狱、炼狱、天堂这三界的游历,而这三界实际上都是人死了以后的去处.也就是说,但丁所进行的是一次在死亡之国的旅行.所以,读《神曲》,始终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头脑中徘徊:但丁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道路的顶点时去做一次“死亡之旅”?他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最强盛、最辉煌的时候去面对死亡呢?因为,但丁在《神曲》中开始游历的时间是1300年,这年他35岁,按照他自己的观点,这正是人的生命力达到顶峰的时候.有一位东方哲人说过:“回忆、冥想、思考死亡是老年人的事,而年轻人是活泼地面对生动的世界和生命.”但丁为什么正相反呢?追寻这一疑问是我们特别是作为东方人的我们理解《神曲》的一条门径.  相似文献   

2.
《神曲》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在诗中自叙他在人生的途中,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贝阿特丽采引导他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初入职场,历经磨难,你才能行走自如,感觉就象从炼狱到了天堂……  相似文献   

3.
但丁《神曲·地狱》既是封建教会的丑恶罪行史,也是诗人那颗不屈追求的心灵轨迹。在序曲中,当作者在“人生旅程的中途”,“谜失了正确的道路”时,象征着理性、哲学的维吉尔出现了,并且引导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在《地狱》第一圈里,作者见到了荷马、荷拉斯、奥维德、卢甘、并且作者认为自己将是“这些大智中间的第六个。”可见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清醒程度。紧接着又见到了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从这些情节中,我们  相似文献   

4.
但丁《神曲》的救赎思想基本上属于中世纪基督教观念的产物。《神曲》不仅从总体上按基督教时间观建构了一个基督教的世界,而且主张生活于世俗中的人的救赎必须依赖于自由意志。《神曲》中但丁在探讨人类救赎过程中体现出的“类的意识”正是他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人生的重重困压下,诗人艾青并未就此沉沦。相反的,无论是在艰苦的监狱岁月里,还是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密云期和血与火的抗战时期,他始终在精神上维系了一种向上的力量。从濒临死亡时的自觉到把“灰白的自我”消失在“人类的再生”里,到最后“以最大的宽度献身给时代”,诗人艾青不断深化着对死亡的思考,持续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艾青这只文学的“大鹏鸟”在诗歌的想象世界里终于实现了精神上一次壮丽的升腾。  相似文献   

6.
《神曲》称“神圣的喜剧”。但诗人的悲愤忧思之情流贯始终。它既是一部忧思录,也是一部指述救赎之作。《神曲》抒发了但丁三重忧患:党派纷争之忧、民穷国弱之忧和遭放逐之忧。  相似文献   

7.
阮籍外表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八十二首《咏怀诗》正是他“忧生之嗟”的表露,体现出诗人对人生问题的反复思考,为处于黑暗时代的进步作家开拓了一条抒情述怀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每每读曾卓的诗作,常常会想起他在1943年写的《誓》中的诗句:“我的诗是我的碑。”是的,诗人视诗如生命,是“生命的一部分”,毕生以诗为追求的事业;同时,他的诗也就是他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浸透着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经验,他对人生的思考。他用诗为自己树立起一座座碑记。每个并不曾见过曾卓的人,只要读读他的诗,便可认识诗人,了解诗人,敬佩诗人,与诗人心犀相通。  相似文献   

9.
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文学家、诗人,《飞鸟集》是他作为哲学家思考和写作的成果。此书一方面生动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的探索和思考。重读这些羽片一样的诗句。我们能够获得许多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10.
凡是对世界文学有些了解的人,都会对贝亚特丽采在但丁创作和人生中的影响略有所闻,诗人对她真可谓殚精竭虑,皓首穷径。为我们所熟知的不朽诗篇:《新生》和《神曲》都是在贝亚特丽采的旗帜下诞生的。 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在但丁的作品中,贝亚特丽采隐退了十多年之久,(从《新生》问世到《神曲》的创作),而这一时期在但丁的创作和人生历程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但丁的三部曲中:贝  相似文献   

11.
《神曲》称“神圣的喜剧”。但诗人的悲愤忧思之情流贯始终。它既是一部忧思录,也是一部指述救赎之作。《神曲》抒发了但丁三重忧患:党派纷争之忧、民穷国弱之忧和遭放逐之忧。  相似文献   

12.
屈原和但丁都是世界文化名人中的伟大诗人。比较他们及其主要长诗《离骚》和《神曲》发现,二者具有基本主题等6方面的相同处和总体结构等6方面的不同处。最后探讨了《神曲》揭示的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3.
方熊是活跃于明末清初的一位安徽遗民诗人,他因曾刊刻《陶渊明集》六卷(世称《陶诗诵说》)而为陶诗研究者所关注,但是他的生平事迹却消散于历史的烟云之中。方熊生性豪爽,尤爱游历,这使他成为诗人间的“联络人”。他与桐城学者的交游,反映了清初桐城诗派的活动细节。他与其他安徽人的交游,勾勒出清初“皖桐诗派”的生成路径。他与遗民的交游,反映了清初遗民诗人群体的生存状态。而他与入清后采取合作态度的诗人群体产生交集,则表明清初诗坛在地域、遗民等面向之外还具有更加复杂、多维的面向。  相似文献   

14.
对但丁《神曲》历来众说纷纭,本文探讨了其社会道德批判的主题精神,其批判的标准虽然受限于中世纪封建神学,但已带有清新的人文主义气息。本文认为正是但丁的旧的道德观,使他发现了人文主义的不足,因此,应该正确看待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陈宏宝 《学语文》2013,(6):18-19
在中国文学史上矗立着两座高峰——唐诗、宋词。在唐诗宋词的百花园中有两株奇葩——李白、李之仪。一为唐代顶尖诗人,一为宋代杰出词人,他们游历四方,才华横溢,所到之处,作诗赋词,珠玑熠熠。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当涂,成为他们人生的最后驿站。从此,李白、李之仪与当涂紧密相联,在各地教材文选中,《望天门山》、《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常列其中,在“写作背景”或“作者终老之地”介绍时,都会提及当涂。不仅如此,两位诗人创作于当涂或以当涂为写作对象的诗词达百余首。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这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中的名句。周涛来到遥远的伊犁的赛里木湖,“诚恳”地游历、感悟、思考,然后.用个性化的语言,描绘“一个人内心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天上的市街》写于一九二一年十月,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发生分化,革命走向低潮时期。当时的诗人由于长期住在国外,对国内实际了解得不多,加之他还“带着很浓厚的浪漫蒂克”(周恩来:《我要说的话》),一九二一年一度回国,目睹了军阀统治下的现实,比想象中更为丑恶,便产生了苦闷彷徨的情绪,这在诗集《星空》中有着明显的反映。但诗人毕竟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同上)。一旦他正视了现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追求的激情又重新高涨起来。这首诗选自诗集《星空》,是当时诗人思想实际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8.
《圣经》记载了古代地中海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它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栩栩如生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影响相当广泛,尤其是中世纪以来,几乎渗透到上层建筑各个领域,成为西方伦理道德、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许多著名诗人、作家和艺术家皆从《圣经》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丰富璀璨的人间杰作。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以梦幻形式,叙述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神奇经历,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更是  相似文献   

19.
《豹》是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一首咏物诗,描写囚禁在铁笼里的豹渴望摆脱命运束缚的深切感受。诗人借助豹这一具体的“物”,传达他对“人”的世界、“人”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以及他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茫和痛苦。《豹》有不同的中译,对几种中译的翻译技巧进行探析,和不同中译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诗歌翻译追求的是情通和形似,译必须有一种能融入原诗意境的激情,才能达到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20.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1)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他的诗集《恶之花》以独特的魅力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并开一代新诗歌流派之先河。反观其诗集中的“死亡”诗组对死亡的礼赞和向往,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同时也让我们上溯探寻到诗人走过的充满矛盾,交织着失望和希望,悲观而又不甘气馁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