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恩作为著名的科学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科学史研究主题体现在人物研究、科学与社会关系研究、科学编目研究、科学编史学研究等方面,体现了在研究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对前人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科研能力正在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顶级学术期刊上.封面故事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和业界关注度远高于普通成果的表达.目前中国顶级基础科学成果的视觉表达对美国的科学图片创作机构有较高的依赖,自主创作能力明显不足,这反映了中国基础科研与人文艺术素养的割裂.准确理解科学内容并进行恰当的视觉表达,实现科学与视觉艺术的交叉创新,中国也可以有更多的成果登上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封面.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科学类比、科学模型与科学隐喻的区别及关联的考察,分析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家族相似性,提出了科学类比和科学模型均蕴涵着隐喻思维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的科学范式论不仅奠定了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基础,而且开辟了科学历史说明的认知途径。通过比较库恩“范式”与福多“心理模块”两个重要概念的异同,可以清楚地看到库恩范式在相当大程度上所具有的心理模块特性。这表明,作为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范式与作为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心理模块具有跨层次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有助于消除库恩范式论中认知说明的不彻底性,使范式论的认知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5.
王素清 《软科学》1994,8(1):26-28
论大科学与大教育的特征四川联合大学王素清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是整个社会有机体中很重要的构成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发展。从20世纪开始,尤其是在最近几十年以来,自然科学和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更加深刻和广泛地影响到经济、...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新课程实施以来,这一理念已深植广大科学教师心中,但是在探究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交流和表达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关注,本文从营造宽松、和谐的表达与交流氛围,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进行表达与交流,运用激励性评价提升学生表达与交流四个方面,阐述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对科学观念的冲击是全面而深刻的,表现在时间层面对可逆性的诘难、空间层面对确定性的解构、个体层面对自主性的诉求和整体层面对涌现性的澄明等方面。科学观念的这些革命性变化改变了传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孤立关系,恢复了其原初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科学思想史与现象学科学哲学的资源,区分了两种不同的自然科学范式:对象科学与现象科学,并用现象科学来阐释中国古代科学的统一性。欧洲近代科学属于对象科学,它用"对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对象存在论的客观概念与客观逻辑来表达事物的客观知识;中国古代科学属于现象科学,它用"现象"模型来解释自然世界,用奠基于现象存在论的现象概念与现象逻辑来表达事物的现象知识。通过对元气论、天人合一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给出统一的科学阐释,本文揭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是一种具有独特理论形态的现象科学。  相似文献   

9.
汪忠杰  黄涛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135-136
从科学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科学的道德功能、道德对科学的导控等方面探讨了科学与道德的互动.认为科学发展需要道德的正确引导,道德也应随科学发展而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与语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作为知识形态直接表现为语言形式,作为认识活动也表现为语言现象,科学与语言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本文运用语境分析方法,将科学作为一个“文本”,放到产生它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提出“语言语境”的概念,揭示了科学理解的语言语境的结构,探讨了科学理解与语言互动的过程以及科学知识增长与语言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苏珊·哈克用“中道”实用主义改造、融合各种极端科学论,避免对科学激情的单纯辩护或批判,初步尝试对科学进行更为冷静的审度。她用“探究-证据-帮助”代替“认识-检验-方法”,建构了一种颇有特色的折中理论。哈克科学论存在着诸多问题,创新性和深度尚嫌不足,但开辟了科学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作为默顿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伯纳德·巴伯一方面遵循了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促使科学社会学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巴伯在"默顿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科学与社会关联的维度,超越了默顿对科学的社会学理解.与默顿不同的是,巴伯所提到的科学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先在的客观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先于科学而存在,这与默顿的被视为是一种科学社会共同体内生物的科学精神价值有着本质的区别,巴伯的这一社会文化指向也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新视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论述的科学的政治哲学并非一门新创的学科,而是科学论继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案.通过对J·劳斯的<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一书的剖析,本文展示了这一研究方案的大致轮廓.我们认为,如果把科学认定为是一种公共的事业,那么新的科学论的构筑就必然要涉及权力的关系及其辩护方式;并且,如果科学与权力(包含物质力量)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么它们只有在政治哲学维度才能得到整合.  相似文献   

14.
库恩的"不可通约性"在科学哲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科学进步的进程中,遵循着这样一种模式,即范例学习—前范式科学—常规科学研究—革命—不可通约性(交流阻塞)—新常规科学,此模式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新旧范式存在的不可通约性,而不可通约性又决定了常规科学与非常规科学。具体来说,不可通约性在科学进步中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通约性强调科学进步的质变,不可通约性承认了科学进步发展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是两面性的,既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也会危害社会的发展.然而,社会对科学进步也存在或促进或阻碍的两种相反作用.科学革命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互动关系.建立它们二者间的良性互动的目的应该一是遏制科学的有害影响,二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例,探讨科学和技术的紧密关系,并对工业革命的技术革命进行图示分析,认为工业革命的技术构成是加工机械、动力机械和应用机械,而科学家和工匠在这些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指出中国在工业上的落后既有技术上的也有观念上的原因,在对人手进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是"脑"与"手"的关系,二者对于人类发展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论后学院时代的科学奖励系统——超越默顿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奖励中的默顿范式一直是科学奖励系统中作为科学家价值取向的标准.随着后学院时代的到来,科学奖励系统也应超越默顿范式而得到新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于默顿范式的分析和解读,立足于现实,阐述了后学院时代的科学奖励系统理论发展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实践运用状况.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道德的内在本质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科学是人类通过认识与变革外部自然以获得更多的物质资源来满足自身的欲望 ,而道德则是人类通过调节与规范自己的内在行为 ,使自己主观能动性得到合理的发挥 ,从而在实践中能够从外界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道德还能够引导科学发展的方向 ,使科学永远朝着造福于人类的方向迈进。所以科学与道德是统一的 ,它们统一的基础是人。科学总是不断地在加速发展着的 ,而道德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因此它们之间必然会出现分离。当然 ,这种适度的分离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当科学与道德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时候 ,科学与道德彼此才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 ,从而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19.
由于逻辑方法存在缺陷、不具有合理性,科学的客观主义基础被超越了。科学哲学以解释学和建构论的方式将人引进科学中,科学由此具有价值。在错综复杂的价值关系中,人类必须把对人的终极关怀当作科学的目的价值,以引导科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有的关于实践科学观的研究仅停留在认识论层面,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更根本的是挖掘实践科学观的存在论意蕴。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向度为这一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实践的科学观看来,科学是在一个由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的动态网络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处于生成和流变之中的开放的体系。对科学的认识一直“在途中”。实践科学观具有与境性、主体间性、历史性和反思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