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悠久富有民族艺术特色的中国传统戏曲,在今日却面临着严重挑战,为“现代意识”所冷落,受到电影电视和其他艺术的强烈冲激,陷入困顿之中。在新的挑战面前,传统戏曲怎么办?是更新完善,还是另辟蹊径“创造现代戏曲”,已成了当前戏曲界争议的焦点。这对于传统戏曲来说,确实是“生”、“死”的问题,直接与戏曲的发展和繁荣有关,是至关重要的。孟繁树同志认为,“一般的抢救措施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脱胎换骨”,而且断言,“一言以蔽之,创造现代戏曲”。现代戏曲“创造”论,  相似文献   

2.
论历史创造     
本文通过对历史创造的概念及其所涉及的趋向问题、力量问题、规律问题和鉴别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初步阐述了究竟谁是历史创造者的命题。作者认为:“英雄”所指代的个体和“人民群众”所指代的群体之间的关系是有机存在的,而不是完全对立的。如果个体和群体同处于主导地位,其力量的结核体就构成历史创造的核心力量及其主导趋向,就形成历史创造的主体因素;反之,就只能是非核心力量及非主体趋向,或者成为历史创造的对象物。历史创造是有规律可循的,其规律分层累式深入和波浪式展开两个方面,相互之间又是有机联系的。而历史创造的鉴别标准不是实践,而应该是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4.
质疑“滑坡论”河北毕开颖招生是多了还是少了规模是大了还是小了所遇是波折还是绝境前景是光明还是暗淡农职教是否在滑坡?滑坡提法是否确切?在当前职教理论界存有争议。河北省南宫职教中心副校长白恒建同志认为,农业类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很短.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衣...  相似文献   

5.
赵艳梅 《吉林教育》2005,(11):39-39
在小学开设历史课,可以使学生粗浅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小学历史课本缺乏事件之间的时空联系和因果联系。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问的内容可以是教师所讲的内容中不理解或没学会的问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当堂某一内容所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其次要有民主的教学意识,课堂教学环节要开放化,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各种信息,这样学生身心就能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参与。如在讲授“美国内战”,分析内战…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三统三正”循环论历史观,这似乎已是公认的定论,然而这个定论却并不完全可靠,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疑问所在。董仲舒是循环的历史论者,但他不是“三统”的循环历史论。  相似文献   

8.
半世纪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总是这样描述近代与现代两个历史开端:一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依仗船坚炮利,把封闭的中国打得门户洞穿,迫使清朝签订丧权辱国的江宁合约,从此中  相似文献   

9.
“知识价值论”的错误实质当前,面临新的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交往空前频繁,知识趋于“爆炸”,无疑地,知识在物质生产和人类社会生活中日益起着进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但是,知识本身具有价值,它却不能创造价值。可是有些人却鼓吹知识创造价值的理论,说什么“我们必须创造一种知识价值理论来代替马克思的陈腐过时的劳动价值理论。”他认为:  相似文献   

10.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在我国长期以来是用德育首位论的观点来表达的。如果我们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德育首位论是不能准确的表述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也不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客观上降低了德育的实践效果。从教育基本规律来看,德育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核。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应该用德育核心论来表达。德育核心论即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又能充分说明德育的地位和德育与人的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2.
“女生优势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人关注的女生优势现象女生优势现象是指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女生在升学考试中的总体表现普遍优于男生,并最终在高考中占据绝对优势的一种现象。早在2000年,我国就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女生在学业考试中愈来愈占优势。[1]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从理论和现实的角  相似文献   

13.
黄祺 《教师博览》2004,(6):51-51
“血型决定性格”——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则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14.
15.
先看一则教例:《苏东坡改对联》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生:苏东坡是谁?生:对联是什么?生: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对联?生:苏东坡原来写的是什么对联?生:他改对联的结果怎么样?生:这两幅对联什么意思?(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梳理板书。)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开始!(学生读书)接下来,教师就黑板上的问题回到课文朗读材料,学生一作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间相互补充,解决了所有的号,教师颌首点头,一切都在教学设想之中,一篇课文就这学完了。以上“质疑问难”的教学片段我们都很熟悉,目前我们些教师所谓的“质疑问…  相似文献   

16.
樊树志先生在其论著中提出了“东林非党论”的观点,李庆先生对此提出了质疑。实际上,“东林党”最先的确是政敌对东林人士的诬称,东林人士并没有组党的意识,称之为“党”或“政治性团体”均不恰当。东林书院在实质上是学术性团体,但并不排除议论政治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其具体含义似不应用现代观念去界定。  相似文献   

17.
殷勤 《教育学报》2001,(12):24-27
本文结合历史课教学实际,论述了双向质疑方法的具体运用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殷勤 《学科教育》2001,(12):24-27
本结合历史刘教学实际,论述了双向质疑方法的具体运用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矛盾解决方式的研究,自从打破了那种认为矛盾的解决只能有一种方式的片面观点之后,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人们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已经概括出了多种解决矛盾的方式。那么,这些概括准确与否,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新的矛盾解决方式?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然为哲学工作者所注目。在这方面,作者有一些粗浅的想法,不妨提出来求教于学界同仁。截止目前,对于矛盾的解决方式,共归纳出了四种类型:矛盾一方克服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互相融合;矛盾双方同时并存。这其中的前三种类型,含义清楚,概括准确,无可非议。然而第…  相似文献   

20.
所谓"散点透视",不论是指透视成象,还是指画面构成,都是经不住推敲的,因为它既违背了透视成象的客观规律,也不符合我国传统画论所讲的远近法,更与中国画求"势"忌"散",追求万象归"一"的艺术主张相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