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创制了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并创立了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为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改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创新小麦育种方法,提高小麦育种效率为目标,创造矮败小麦,创建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方法,育成一批突破性品种,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四新展台     
多枝型巨穗小麦——分33 该品种是中国农科院联合全国5大农科院校,几乎集中了全国小麦优秀育种专家组成“小麦超高产育种协作组”,在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封如敏指导下,利用小麦多倍体及矮化基因多次杂交及回交,前后历经整整29年,才艰难地育成这一分枝型能不受气候、地域及栽培条件影响的特殊类型,在  相似文献   

4.
以植株高度、基部粗度、分枝部位、分枝总数、每株角果数等14个考种性状为指标,对西藏各地(市)搜集而来的27份野生芥菜型油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当阈值为0.94时,将供试材料分为上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1)、下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2)和匀生分枝型野生芥菜型油菜(G3)三大类群;可以根据育种目标及当地的生态因子等选择不同的株型,从而达到稳产、丰产的目的;2)当阈值为0.61时,将材料分为SG1、SG2、SG3、SG4、SG5、SG6、SG7等个七亚类群;发现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距离并不能确切反映其遗传上的差异,因此提出研究西藏的作物生长环境时,不应以行政区划为研究标准,应参考当地的区域小气候;3)各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分类群的考种性状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半支莲(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花色丰富,有白、黄、红、紫等色,株丛密集矮生,喜阳光,耐高温,耐瘠土,适应性广,是夏季花坛种植的重要材料。半支莲花粉细小,掌握其花粉生活力的规律,对于开展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都是十分有意义的。花粉生活力的研究是花卉育种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已有人对茶花、百合花、杜鹃、矮牵牛、水仙、芍药等花粉生活力进行过研究。本试验着重对半支莲花粉生活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豆摘顶可以增加产量,这是因为摘后的黄豆植株,具有株型矮、发杈粗、结荚多、籽粒满、产量高的优点。据了解,在一般情况下,摘了顶的黄豆比未摘顶的黄豆每千平方米可增产60公斤左右。 黄豆摘顶的方法是:当黄豆幼苗长到27厘米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水稻黑条矮缩病盛行,可造成水稻20~50%的减产,严重感染区域甚至会出现绝收现象。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植株明显瘦弱、矮缩、叶片僵硬而短、叶面趋缩不平、叶基部皱缩,高节位分枝、节部有气生根,有蜡状突起,茎秆,根系衰弱,叶枕间距缩短,不抽穗或仅抽一些包颈小穗、变皱不发达。与健康的植株相比,感染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植株矮1/3左右,穗短秕粒多实粒少、不饱满、千粒重轻、结实率低。  相似文献   

8.
单倍体育种新技术可缩短育种周期,加快新品种的培育,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功地培育出烟草、水稻、小麦、甜椒等新品种。而西瓜花药培养难度较大。我们继1981年首次获得西瓜花粉植株之后,于1982—1984年,在获得花粉植株试管苗的基础上,对其结瓜技术和花粉植株第1、2、3代的生长和结瓜情况做了观察和记载,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培育超高产水稻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水稻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日本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先后于1981年和1989年实施水稻超高产育种和超级稻(后改称“新株型”稻)育种计划,但因其难度大和技术路线问题,至今都尚未实现。1996年,我国农业部设立“中国超级稻育种”项目,计划分两期,以中稻为例,第一、二期目标分别是:到2000年、2005年育成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0.
小麦的主要有产量、抗倒、抗病、抗旱等主要经济性状,研究试验材料的这几种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对供试亲本材料产量、冠层株型、生育期、抗性等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分析,为小麦高产、稳产品种育种中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结果表明:在7*7双列杂交试验中,烟农15和GC8901表现良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国内开展两系杂交小麦育种概况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试验表明,F1代杂种小麦较纯系品种一般增产15%—30%,世界各国从60年代以来,以T型不育系为基础的三系配套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利用。我国小麦杂交优势利用研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学     
藤三七不同栽培模式试验;我国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的研究动态及展望;利用SSR标记对甘蓝型黄籽油莱贵油519杂种纯度鉴定;辽宁省小麦新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综合分析评价;武汉市农业企业产、学、研合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再生稻源库关系研究现状与展望;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及与不同小麦品种互作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遗传育种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我国小麦面积大,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生态类型、耕作栽培方式和小麦消费形式多样且特色明显;种质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在国际小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对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国际合作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由汪丽泉付教授主持的“中国春小麦——苏联球茎大麦属间杂交”研究课题的研究创造了国际上第一个普通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属间杂种。分离出属间杂种的6个异源附加系和若干个代换或易位材料,并成功地将球茎大麦抗黄花叶病的基因转移到中国春小麦,获得了小麦抗病毒的新抗源,这在麦类远缘杂交遗传育种领域中是新的突破。对于大、小麦的起源、进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植物生长阻滞剂矮壮素和紫外线照射对四季凤仙植株矮化的影v向,结果表明,矮壮素和紫外线照射对四季凤仙株高都有明显的矮化作用,并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其矮化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处理。随着矮壮素浓度的增加,其矮化效果更加明显,并且长势良好,能正常地开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小麦温度型理论的要点,阐述了小麦冷温状态和逆向衰老的研究状况,指出动力指标在育种和耕作、栽培上的意义。综述了关于小麦冠层温度和其生物学性状以及周围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03,(22):33-33
1 00129784.8矮化盆栽树莓的培植方法 矮化盆栽树莓的培植方法,包括选苗栽培和整形修剪,其特征是:(1)所述选苗栽培的苗为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苗;将所述的苗在前一年秋入盆定植,所述的盆为塑料制或泥制的;采用的土壤为中性土壤;以有机肥做底肥;在冷棚中过冬休眠,休眠期内不施肥,基本上不给水;来年春天开始暖苗,(2)所述整形修剪包括在植株生成初期修剪整形成树冠;当挂果摘除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教授一直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并从事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清海教授就多次赴云南省进行小麦加代育种工作,总结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在昆明夏繁加代的育种理论和规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和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范濂教授一起先后选育出三个小麦品种:半冬性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豫麦1号、弱春性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3号和弱春性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豫麦9号,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全球有效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全球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现有的农作物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因此难以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利用转基因育种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作物的基因组中,选择性状良好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多代回交,可赋予目标作物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成功研制出转基因植株的植物超过35个科的120多个种,特别是世界三大主  相似文献   

20.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其生产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受限于普通小麦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发展远落后于水稻和玉米。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支持下,我国科学家在破译小麦基因组研究中作出重大贡献,此外通过多年攻坚,利用"模块耦合育种"的理论已成功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文章着重对这些重大成果和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