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愁滋味     
有人说,少年不知愁滋味,我看是大人不懂少年愁.谁说少年没有愁?愁完作业愁考试,愁完考试愁分数,愁完分数愁更愁.成绩差的分数低,成绩好的吧,压力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宋词中"愁"的概念隐喻,归纳了关于"愁"的五种概念隐喻,即:"愁是液体""愁是丝""愁是可衡量的物体""愁是可增减的物体""愁是重量"。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雅致清秀,特别是对"愁"绪的抒写更是独树一帜。她的愁以靖康之耻为界分成两个大部分,分析前后期的愁词,从中得出结论:前期的愁词表现为离别相思之愁,后期的愁词表现为家国之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词的母题就是一个愁字。前期主要抒写闺愁、离愁、伤春之愁,后期主要写家愁、国愁、思乡之愁。李清照“恋母情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人的情感是极其复杂的,绝非"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所能概括得了的。单说一个"愁"字,便千姿百态:国破家亡之愁、羁旅行役之愁、官场失意之愁、怀才不遇之愁、鳏寡孤独之愁、弃妇旷夫之愁、闺中少妇之愁……"愁"是一种最难捉摸、最难把握的情感。但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愁"被描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们融进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借用各种表现手法,把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词的母题就是一个愁字。前期主要抒写闺愁、离愁、伤春之愁,后期主要写家愁、国愁、思乡之愁。李清照“恋母情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文人,其愁甚多。有去国离乡之愁,有相思离别之愁,有仕途失意之愁,有伤春悲秋之愁。然而同是一个"愁"字,各人有各人的表现手法,从"愁"字在唐宋词中的着笔来看,我们可以领略古人运笔之高妙!愁,作为一种思想情态,在词人笔下,常常以具体的事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个人等众多原因,“愁”成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字眼。古人写愁不仅手法多样,愁的内容和程度也各不相同;古代文人常借助流水、芳草、鹧鸪、寒蝉、秋雨等意象表达乡愁、闺愁、怀才不遇之愁、国破家亡之愁等。  相似文献   

9.
愁是什么? 愁是心中有无限事时在纸上乱画的图案;愁是闲来无聊时注视的树叶上落下的雨滴;愁还是霸桥送别时渐渐远去的背影……愁究竟是什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词人,其词作受到历代文史学家所推崇,其本人更被后人推为"豪放派"词人代表。但其言愁词在其作品中却占了很大比重,词中愁之真、愁之切使读者不忍卒读。文章试从辛弃疾之国破之愁、失意之愁和离思之愁三个方面对其言愁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的词把“愁”作为主调 ,谱写着千百年来令人潸然泪下的愁歌。有“惜春愁国” ;也有“相思愁爱” ;更有“愁己悲国”。在“愁”的同时 ,流露着忧国忧民的豪迈之气。这种闲愁别恨伴随了她一生 ,为世人传诵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的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超出常人之愁的"愁中愁"。前期闺中生活的闲愁中含有无奈的忧愁,夫妻相思离愁中隐有难言的怨愁,后期国破家亡乡愁中更浸有凄苦的悲愁。"愁中愁"成为了李词中的主导情绪。  相似文献   

13.
一部富有开创性的书──读《莫愁女及莫愁文学》有感陈华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夏振明、胡凤英二位作者的新著《莫愁女及莫愁文学》.既有洋洋数万言的专论,对莫愁女传说与莫愁文学渊源关系的考评阐述,又有历代以莫愁女为题材或与其相关的诗词、楹联集苹;既有...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用"愁"堆砌起来的,离别之愁,相思之愁,怀乡之愁,亡国之愁,还有说不清其实说得清的"闲愁".翻开书卷,它会绵延而来,弥漫天地,哀伤处令人心悸,深沉处让人回味.  相似文献   

15.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副对联形容孩子们写作文时的情景: 上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 下联: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词人,更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其词除了抒发悼念亡妻之相思悲愁、隐居荒山的孤独闲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怀国浓愁。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7.
“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古代有许多写“愁”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等都是古人写愁的名句。而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只有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形象、可感,才能感染人。古人借助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一腔愁绪描写得千姿百态,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8.
“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古代有许多写“愁”的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等都是古人写愁的名句。而诗歌是形象的艺术,只有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形象、可感,才能感染人。古人借助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一腔愁绪描写得千姿百态,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9.
校长寄语     
亲爱的初中生朋友; 常听到中学生说一句玩笑口头语:“你可愁死我了!我知道,说这话的孩子并不真愁,真发愁时又未必有人真理解。诗人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嘛,且“强说愁”时还是“为赋新词”,而我却要说,都念初中了,要是从来不识愁滋味,那可真是愁死人了。愁、肯定不好受,但它叫人反思呀。吃上愁,就得学会理解“粒粒皆辛苦”;穿上愁,就得学会品味“慈母手中线”;学上愁,就得考虑“书中自有……”当然,如果犯点愁就真玩割腕自杀什么的,那也太娇气(?)愁可以象征淡淡的年轮,标志着你在精神上的成长、心(?)愁可以象征警钟,警醒你该改变自己发霉的(?)绿叶,扶衬真情与智慧绽放出(?) 忧愁背后更显浪漫  相似文献   

20.
以认知隐喻映射理论为基础,分析李清照词中的三类愁:离别相思之愁、伤春悲秋之愁和故园家国之愁,并对表现"愁"的意象(如楼、花、雨、雁等)进行认知隐喻解读。这些具体意象的部分特征映射到抽象的愁上,读者通过联想与感悟,更能体味出那些意象中所传达的相思愁、家国痛和飘零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