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的浮力》是自然第五册的第十四课,这一课是继学生在一年级第二册中认识了浮和沉的现象之后,认识水的浮力的又一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水的浮力;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明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认  相似文献   

2.
看了贡惠珍老师教学的《水的压力和浮力》的后部分《水的浮力》的实录,受益甚多,结合自己的教学,有一点看法。前半课的课堂结构不够合理 a、教学开头就让学生体会浮力(我们亲身体会水的浮力),接着出现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宛如学生已知浮力的似的;在途中又出现:“那么什么叫浮力呢?”此两处矛盾。造成  相似文献   

3.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我在教学《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认识水具有浮力的知识过程中采用了“导学法”,即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运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感谢刊物为大家开辟了这块研究教学的园地!《研究课》专栏中既发表教学实录,还发表教学经验和评课文章;既为大家提供了研究材料,又发表大家的研究结果,我们从中受益良多。评课文章中涉及的有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把这些思考整理出来,也是我们的极积参与,希望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低年级自然课上认识了个别事物的显著特征,在中年级重点要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可以说是认识的一个飞跃——由个别到一般。本册教材所选内容,力求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这一飞跃。例如:果实、茎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鸟的共同特征;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等。课文的表述不再使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文字,而是直接提出“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  相似文献   

6.
《科学课》1996,(6)
全国低年级自然教学研讨会观摩课《影子分课堂教学实录(1 .3)童海云 全国学会第五次年会论文选登中年级自然教学的策略分析(5 .4)周新奎等指导中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认识方法(6 .10)冯梦月 学会活动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在乌鲁木齐召开第五次气会 暨中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研讨会(5 .3) 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教学经验《摆的秘密》(2 .4)李德俊《导体和绝缘体》(4 .3)田草艳《电路》教学设计(5 .6)周明 研究课水是什么样?水有什么特征(1 .9)徐雯关键是自然课的认识客体(2碑)胡作禹不能忽视让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3 .11)段文敏《毛细现象》教学实录和…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概念形成的教学,选择了《果实的共同特征》一课,经过多次设计,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为: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教学效果比较好。 一、观察:感知自然事物 针对小学中年级的学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认识水  相似文献   

8.
最近,听了澧县城关一校四年级鲁丙英老师的一堂电教研究课。教者注意发挥幻灯教学的优势,用一个课时教了两首古诗。下面是语文第七册《古诗三首》第一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实录和评析。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14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大家知道,日记讲则,一般文章讲篇,诗歌就讲首。这节课,我们学习前面两首。大家先看第一首《望庐山瀑布》(板书)。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望,是远看的意思。庐读lǘ[同学们已经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14课《捞铁牛》是一篇将科学知识融于故事的课文,根据本课所渗透的“抓住事物重点”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是用什么办法巧妙打捞被洪水冲入水底的铁牛,了解水有浮力的科学知识,认识人们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做很多事的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  相似文献   

10.
《自然》第三册《水的压力和浮力》,是以实验为主的课型。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二:①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②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思想方法,概括同类事物共同性质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浮力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教学的难点在于师生一道研究在水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以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前,教师应准备好实验用的教具和学具:盛满水的水槽,玻璃杯,连通器,50克重钩码,弹簧秤,体积为10立方厘米、重量分别为20克、15克、9克、5克的塑料正方块,铜,铁,铝,橡胶片,橡胶泥,泡沫塑料,干松木块,砖头,水。教学中,教师可按以下八个步骤组织教学。1.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物体有重量,就会有压力。教学开始,教师可让学生在手上放一块砖,再换上一只空玻璃杯,然后将玻璃杯注满水,同时体验手上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1.
《水的蒸发和沸腾》一课实录,反映出学生在认识“水蒸发带走热量”时十分顺畅,我感到有一疑问。 我曾经多次听过《水的蒸发和沸腾》一课,学生每次在认识“水蒸发带走热量”时总感到困难,我们也曾对此作过分析,认为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只有用皮肤去感觉物体的冷热的能力,由于没有热传递方面的认知经验,所以在认识这一问题时感到困难。这与刘晋斌老师在教《壶嘴高低的科学》一课时,由于学生还没有水平线的认知经  相似文献   

12.
本课是在学习了《怎样认识物体(一)——水》,初步认识水的性质的基础上,认识水有压力和浮力的特点。本课又是为第十六课《船怎样行驶》和第二十一课《水力和风力》打基础的。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水有压力和浮力,并初步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通过揭示物体的沉浮规律,向学生渗透“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自然  相似文献   

13.
本刊1995年第4期的研究课《水的浮力》课堂教学实录中,关于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应是该课的一个难点。根据我多年教学,感到该课难点处理还可进一步改进,故提几点看法供研讨。 1.利用视觉 用一大玻璃试管竖直插在试管架上,放满水(也可用一大量筒)。将一小铅块从水面丢下让其下落,比较从空气中的下落,发现在水中下落慢。也可用两个大小相同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属于中年级。学生在低年级自然课上认识了个别事物的显著特征,在中年级重点要认识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这可以说是认识的一个飞跃——由个别到一般。本册教材所选内容,力求符合中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这一飞跃。例如:果实、茎的共同特征,哺乳动物、鸟的共同特征,地球上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地球引力,空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压力,水中的物体  相似文献   

15.
“要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这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最近,我校一位老师在执教《不隐瞒错误》一课教学中,按新课改的要求去教,首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然后利用教材解决问题,创造了品德教学的一种新教法,教学效果较突出;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读了贡老师“水的浮力”课堂教学实录以后,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也作了一些研究。 关于浮力的方向我们是这样教学的: 师:从刚才实验中,我们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那么沉在水中的物体受不受水的浮力作用呢? 生:(讨论,形成“受”和“不受”两种对立观点)。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中年级自然教学《果实的共同特征》教学评析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初教部刘云来陈幸元老师《果实的共同特征》一课的教学,基本上体现了中年级自然教学的特点,突出了“指导”二字,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完成了知识、能力、教育三位一体的教学任务。在这里,本...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课中的演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的重要方法。下面仅以“水的压力和浮力”(《自然》第三册第十四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一、分析内容,确定难点在讲“水的压力”这课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各类事物中,已经使他们接触到:“水是有压力的”这个现象,因此无须进行演示实验,只须用讨论方式即可完成。但是,在进行“水的浮力”这部分教学时,学生中就会出现较多的问题。由于学生看见船、木块、塑料等物体在水面的漂浮现象,以及自己在水  相似文献   

19.
《水的浮力》(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自然第五册)一课,按教材要求,第一部分要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水的浮力。这部分内容分四层进行教学: 1.用泡沫塑料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2.用其它在水中浮着的物体做实验,感知水的浮力。 3.思考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 4.指出物体在水中受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教改方案从三年级起开设了《社会》学科,这是一门新的学科。如何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我们进行了一些摸索。一、精心设计《社会》课的课堂教学。如何通过社会常识课的教学,既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社会事物,又增强社会意识,融知识教学与激发情感于一体呢?我们认真地开展了教学研究,选择了四年级《社会》课教材《万里长城》一课进行重点研讨。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