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网络点燃了一场数字化的文艺复兴运动的烽火,在旧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模式所代替的今天,网络新闻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信息的自由和方便,这也为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既提出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新闻网络新闻竞争力?对网络编辑而言,提供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信息做出有效的处理,规范信息的来源,提高信息的服务质量才能竞争最有力。  相似文献   

2.
陈晔 《新闻窗》2010,(1):126-126
探究了解听众对信息的新需求 在一些传统的新闻学教材中,新闻编辑一般被定义为:“加工处理稿件、编排制作节目,配发或者主动撰写评论等”。毫无疑问,这些是广播编辑最基础的工作。但近些年来,随着媒体方式的多样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传播主体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广播新闻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郑勇 《新闻三昧》2004,(2):48-49
面对当今信息多元化的时代,现代媒体之间的新闻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上。作为一个版面责任编辑,最大的职责之一,就是如何抓住受众的“眼球”。因此,把责任编辑称为抓“眼球”编辑,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出现为受众接收信息提供了更为快捷、更为广泛的渠道,作为传统传媒的报纸。真正的独家新闻越来越少。打开报纸,最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是对相近或相同新闻信息的独特开发、整合与包装.达成与受众的默契与互动.最终实现媒体的若干功能。换句话说.报纸的发展张力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编辑思想的丰富和敏感。  相似文献   

5.
网络编辑记者的新闻职业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使整个世界变成了鼠标轻点就随时可见的“信息显示屏”。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新闻传播模式逐步被“以受众为中心”的网络传播模式所代替。网络媒体给受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信息以及发表反馈意见的自由和方便。受众随时可以在新闻报道后面“跟贴”、“灌水”,发表各种信息、评论或意见,信息的发出者不再受控,而网络媒体的控制者却无法对网上的各种信息立即全面有效地控制。在这种格局下,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如果对网络新闻报道及反馈信息处理不当,就难免对社会造成不应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也有了新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兴起为用户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新闻受众对新闻的及时性和信息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应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编辑工作,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编辑工作,以增强新闻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受众接受: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力  何卫东 《新闻界》2004,(2):32-33
新闻价值实现是新闻价值要素以及这种价值要素对社会需要的最终满足,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新闻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要素;其二,新闻信息的价值要素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其三,新闻信息对社会的满足,关键在必须获得新闻受众的价值认可,即受众接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总是把新闻价值实现作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首要目标,并把这一目标的落实细化到各个传播环节。然而我们知道,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环节(包括记者采访、编辑制作、物媒传播等子环节),只是整个传播活动的“前流程”,继其后的还有一个以新闻信息的消费者为中心的“受众接受”环节,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后流程”。传播环节和受众接受环节的合力作用共同为新闻价值的最大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今天.传播环节作为新闻价值实现的重要维度的作用已经受到传播者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受众接受环节,人们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众接受,是新闻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维度,它贯穿于整个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受众接受程度在最大的意义上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8.
贾晓峰 《青年记者》2004,(2):30-30,34
任何时候,质量都是产品的生存保证,新闻从广义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产品,而作为这种产品的制作人——编辑,要想出好作品,就要把好质量关。从事编辑工作十几载,笔者认为,要想做好稿件的编辑工作,应注意“精、细、深、实”四个方面。“精”有许多层含义:精致、精美、精心、精确等等,一篇报道,倘若不能去粗取精,传递给受众的信息一片混乱,势必会受到受众的抛弃。当今时代,受众可选择的阅  相似文献   

9.
在网络传播中还有没有编辑活动和要不要编辑,是目前传播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舆论、引导舆论的社会舆论机构,就需要有人代表社会来从事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更何况网上传播的信息,具有海量的特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真伪难辨,只有严格把关、“沥尽狂沙”,才能为受众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从这种意义上讲,对网  相似文献   

10.
周婧 《视听纵横》2002,(5):93-93
思维是人脑反映、把握客观世界理性的认识过程。每位新闻编辑对稿件进行加工制作过程中都会形成一些特定的思维方式,本人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编辑的平民思维尤为重要。编辑的平民思维是指在受众的关切点上挖掘内涵,根据受众的兴趣和需要,采用受众容易感知和理解的方式对新闻进行编辑报道。如今受众不可能花上大半天的工夫来看电视,他们需要明白易懂的新闻,他们总是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对新闻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占有和最直接的了解。因此平民思维对于提高媒体的亲和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如何体现编辑的平民思维呢?本人认为可以在下面几方面作些努力。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功能的实现很大程度依靠标题。标题是新闻之“目”,如何使新闻能够“眉目传情”,美目盼兮?是每个编辑的基本功课。从新闻传播的受众——读者角度出发,去研究新闻标题如何实现人性化,展现人情味,体现人文关怀,使新闻标题的信息揭示功能从“人”的角度通过“亲和”途径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应该是编辑的又一“必修课”。概言之——我称之为:标题制作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技术下的数据新闻编辑,用关联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依托可靠的数据和严谨的图表,深层次地践行了真实、客观、全面等新闻业务标准,提升了受众体验和传播效率.但数据新闻编辑在技术善用的同时,仍然要秉承“受众本位”的优良编辑传统,正确把握数据的适用性以增强新闻的权威性,注重新闻策划以增强新闻的针对性,开展多方协作以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用全媒体思维发布新闻以适用受众的接受习惯,才能更好地打造数据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学术期刊编辑质量和竞争力,运用整合营销4C理论,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进行梳理分析.分析认为,结合整合营销理论,学术期刊应从四个方面对编辑工作进行优化:以读者为中心,传递最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制订合理价位,寻求受众认可;提供便利渠道,方便受众阅读;建立灵活有效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今年伊始,辽宁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频率全新打造了一档线性新闻节目——《新闻正点》,突出的是其时效性和信息量。这个滚动播出的轮盘式新闻节目《新闻正点》以半小时为单位,从早上9点至傍晚4点,贯穿全天7个时段。由于多种原因,新闻编辑要在短短的90分钟的时间内,编辑出30分钟的资讯类新闻节目。与此同时,网络、手机、电视、报纸,信息铺天盖地,重复的、独家的,各式各样。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海量的信息中,编辑出快餐新闻重点新闻话题新闻等等,从受众的角度来考虑,提高受众获得有效信息的效率,打造一档优质新闻是一个编辑必须具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张霞 《河北广播》2006,(5):102-103
广播电视是受众接受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每天,记者都要拍摄大量的新闻素材、撰写大量新闻稿件,但这些都要经过广播电视编辑的加工才能成为成品。将记者采回的原料做成一道道可口的“饭菜”,奉献给听众观众,是广播电视编辑的职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辑呢?在此,笔者谈谈广播电视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社会,如潮的讯息冲击着每个人,个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扩展,获取信息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不但大大超出人们的接受能力,而且剥夺了人们深入思考的机会。有时受自身或外界条件的影响,受众对讯息的“选择、加工能力”并不很强,这一客观现实无疑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新闻编辑的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庆华 《视听界》2005,(5):50-51
现代新闻编辑较从前最大的变化就是编辑的策划性加强了,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媒体不断革新后的产物,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媒体进步的表现之一。在信息时代到来之前,由于受信息量小、传播速度慢、受众素质相对较低、媒介仍处于抢滩占地的扩张阶段等因素的影响,编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直线性、平面性、主流性和延时性的特点。而信息时代到来之后,随着电视、网络的兴盛,个人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扩展,受众兴趣也更趋于多元化,这些都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信息时代理应发展信息时代的新闻编辑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内展示出良好的发展空间,受众接收信息途径的扩展、获得信息数量的剧增和获取信息速度的加快,对作为信息“把关人”和“引导者”的新闻编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理论上讲,受众接收信息是有主动选择自由的,但面对媒体上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选择变成了超选择的选择,自由也变成了太自由的不自由,信息进人了一种过剩、过滥的失控状态。  相似文献   

19.
徐爱华 《新闻前哨》2007,(12):51-52
扩大信息量是广播新闻编辑历来追求的目标。在网络媒体崛起的今天,采用线性传播的广播,因受时间总量的制约,其信息量的比拼能力已十分有限。而网络媒体却因网页的无限性,使得网络新闻在信息量上以“海量”的绝对优势称雄。但同时,在当前网络传播观念和规则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这种“海量”信息本身必然带来编排工作的相对粗糙,受众往往容易在这种海量信息中迷失自己。此外,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对信息的“质”的要求远远超过对“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范斌 《采.写.编》2020,(1):108-109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飞快进步,为新媒体的衍生提供了契机,新媒体依靠互联网技术,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在方便了人们日常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大大动摇了传统媒体的主导位置。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就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角色重新进行定位,深入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以此快速适应激烈的传媒市场并促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认真思考新媒体的优势,以此更好地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在满足受众需求的情况下,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