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电视由千人一面、大同小异的同质化竞争进入差异化个性定位竞争,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电视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东方卫视的“时尚化”定位的成功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外的真人秀节目模式逐渐被移植到我国电视荧屏,广受追捧。《舞林争霸》作为我国第一个真正以舞蹈为主题的平民真人秀节目,其在创新方面的举措可圈可点。通过以东方卫视《舞林争霸》为例,分析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的现状、移植类节目产生的背景以及该类节目的特色,探讨从国外引进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移植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创新娱乐——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的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随着“超女”的热播,“平民选秀”的真人秀节目形态由此成为中国电视娱乐的热点。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出近20张类似“超女”选秀节目的批文,预示着一场轰轰烈烈的“选秀大战”一触即发。人们曾预测这场选秀大战仍是“三足鼎立”: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东方卫视《我型我秀》。然而出人预料的是,东方卫视双拳出击的另一只拳头《加油,好男儿》却成为三国大战中的一匹黑马。《好男儿》于4月20日于上海拉开“海选”大幕,其后收视率便逐渐攀升。在上海地区,《好男儿》与《我型我秀》始终在收视排行榜上较同…  相似文献   

4.
肖悦 《新闻前哨》2014,(2):90-91
2013年.东方卫视的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梦之声》热播,频创超高收视率。据央视索福瑞的数据,至当年《中国梦之声》7月14日的“逆袭战”,全国(CSM33城)收视达2.04,全国排名第二。上海地区更是拿下12.7的超高收视。由于收视率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5.
李子 《青年记者》2022,(6):82-84
从春节《唐宫夜宴》到端午《洛神水赋》,再到中秋《鹤归来兮》和重阳《逍遥》,河南卫视中华传统节日系列节目相继走红网络,广受好评.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节目创新深植互联网基因,在策划思路、创作运营、表现形式和主题内涵上均契合融媒体视域下的传播逻辑,快速迭代打造内容IP、开放互动沟通粉丝、革新节目叙事架构、技术赋能文化传播,为...  相似文献   

6.
"踏踏实实做学问,平平淡淡做人。"这是欧阳宏生教授喜爱的自勉语。2011年6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作《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一如其人其志,欧阳教授以谨严平实的行文,整理十年研究所得,系统探讨中国当代电视文化的建构问题。《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建构》一书,统编有节、分合井然,从电视本体与电视文化的探索,电视批评的开拓与  相似文献   

7.
东方卫视的精准扶贫公益节目《我们在行动》,不仅帮助众多贫困村落实现产业脱贫,也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广泛传播。节目传播了精准扶贫的政治文化、扶贫济困的公益文化、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绿色自然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记忆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是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以独特的方式对文化进行提取,成为传承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凸显了在当今媒介商业化背景之下,电视媒介通过唤起文化记忆,达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双赢的传播效果。本文从文化记忆角度对媒体使命予以关照,探讨了电视文化传播的人文价值取向、对文化的维系和构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结合的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既有的印象里,张健雄是卓有成就的世界经济学家。他经常作为央视的嘉宾受访谈欧盟,在权威的报纸上写欧盟,在个人专著中论欧盟——直到翻开他的新作《当东方相遇西方——感受文化的分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才发现这位专长  相似文献   

10.
周笑博士的新著《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付梓出版.捧读之后,颇开眼界。这本以电视娱乐内容产品为切入口,多维度地探讨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的专著.堪称一部创新之作、智慧之作.实用之作。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的五月,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犹如电视荧幕上的一匹黑马受到中华儿女们的极力热捧,引发了新一轮的观片热潮.这部满怀情感文化底蕴的纪录片不仅向观众介绍了中华的各色美食,更向观众传递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感.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思想上它都不愧是一部极其成功的纪录片.笔者通过分析其内容与形式,来分析其走红的原因,以本土文化为着眼点,从而为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作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冯国慧 《视听》2022,(6):60-62
我国的文化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果突出,人民的文化自信随之上升,中国电视文艺领域思想活力和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展示,电视文艺蓬勃发展,高质量的文艺节目不断涌现。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节目《舞千年》在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语境下应运而生,以集合创新的形式、融会贯通的视听语言贯穿华夏千年文明发展脉络,展现中国舞之经典,为中国电视文艺“国潮”之风添薪加火,并在引导主流价值观中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小雨 《新闻前哨》2013,(12):39-40,46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好声音》,在营造了较强的大众娱乐氛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效应,并由此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源白海外,表达中国"的理念,让节目没有"水土不服",更让中国观众欣然接受,也表现了媒体在追求娱乐性和市场化的同时,注重提升节目质量,避免低俗的探索。一、《中国好声音》等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罗新宇 《新闻世界》2009,(10):76-77
本文通过对《梨园春》《中国红歌会》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利用传统文化,可以打造电视名牌栏目,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并能达到较高收视率和理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回顾1978到2008年,这段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历史仍记忆犹新。中国以坚实的脚步迈过30年的历史节点。政界、学界、业界纷纷撰文探讨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探究30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发掘其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和现实思考。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和黑龙江电视台联袂推出的大型电视政论片《日出东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学》基于文化人类学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 尝试建构中国文化学的理论体系,探索通过"天地人文"四维的认识路径建构中国文化整体认知地图,具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融通中外的视野广度、系统全面的认识深度,为"五位一体"中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们揭示了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的源泉与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志强 《新闻战线》2020,(9):100-102
通过创新节目形式、高度回归传统、重视音乐和舞美设计以及优化制作团队等方式,《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完成了高品质的内容建构,打破了文化类节目曲高和寡、难以生存的刻板印象,为娱乐节目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8.
李芳  刘钢 《新闻前哨》2012,(10):90-91
2012年5月,一部纪录片在中国电视荧屏上横空出世。虽然在接近23点的晚间播出时段,却赢得了超越黄金档影视剧的人气,成为网络上、微博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引起轰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讨巧的题材。“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的文化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关于吃的话题总能博人注意、引人遐想。人们对食物的记忆不仅仅局限在对吃的执着上,而是牵动着内心对家乡、对人的情感。正如一位博友的微博留言:“感情味和食品味一样浓”。在电视节目内容为王的今天,除了要能勾出列位看官的馋虫,还要在思想上获取共鸣,积淀出共同的文化价值.用情感维系双方的交流与隔空碰撞。  相似文献   

19.
闫焱 《传媒》2015,(21):45-46
近年来, "国学热"持续发酵,从电视屏幕到现实生活处处可见传统文化符号.地方电视台也纷纷推出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比如《成语英雄》《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2015年上半年,由贵州卫视独立研发创作的,以传播国学为宗旨的竞技类文化节目《最爱是中华》第二季再次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和收视热.  相似文献   

20.
王紫萱 《视听》2021,(1):37-38
《欢乐饭米粒儿》是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自主创新的全国独创小品剧节目,人物角色贯穿全剧,小品风格节奏明快,剧情线索微而不断,幽默包袱密集爆笑,汇聚各类喜剧元素,浓缩天下温情故事,集中"碰撞"于一个"家"字当中.节目坚守小品本性,彰显正能量、正情趣,被专家誉为"中国喜剧节目的一股清流".本文通过对该节目的分析,总结电视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