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元培先生的文言短文《图画》,原是他在本世纪初为旅法华工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中的一篇。全国解放前夕,曾由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选进《开明文言读本》,被誉为“说明文的模范”。去年起,又被选入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作为一篇课文,它的生命力也真可以说是历久而不衰了。  相似文献   

2.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少年儿童》图画。为满足我省各地小学图画教学的需要,我社已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租型,在省内印造,估计九月份可交新华书店发行。这套图画是根据小学各年级特点编印的,分铅笔、腊笔、水彩画三种。主要内容是:第一册包括用铅笔或腊笔绘画最简单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物体,和简单人物画等。通过命题画、设计、复习,巩固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第三册包括用铅笔或腊笔绘画花、叶、衣服等对称形实物,梯形的单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铺垫1.复习“<”“>”“=”“ ”“-”。犤设计意图:复习本学期已学过的5个数学符号,避免与将要学习的新符号混淆。犦2.做“8”的对数游戏。犤设计意图:巩固8的加减法。犦二、童话  相似文献   

4.
《图画》是蔡元培早期的文章。它所介绍的知识在当时比较新,现在来看则有许多不足之处。在备课时需要作些补充。例如:『体之感觉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比例和明暗是客观景物给予人的部分透视现象。图画是客观景物的形状、色彩、明暗、距离等作用于人的神经引起的审美情绪的反映。仅仅说感觉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是不大全面的。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先生的《图画》,是在北洋军阀时期所编的《华工学校讲义》四十篇讲义中的一篇。虽只短短几百字,却多方面地说明了有关图画的知识。我想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些问题介绍一点知识,供备课时参考。一、画面上的“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图画》里说,“(立)体之感觉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西洋画用定点透视法来显示画面上的人物、景物之间的远近关系。中国画用散点透视法来绘写景物,也就是说,不固定在—个视角。比方说,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绘出清明时节开封城汴河岸上店铺林  相似文献   

6.
本篇是蔡元培先生写的《华工学校讲义》中的一篇说明文,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在他们合编的《文言读本》里称颂本篇是“说明文的模范”.学习本文,既可长知识,又要学习写法,重在掌握下定义、分项列举、比较对照的说明方法,通过表解的方式完成。【表一】下定义先研读一、二两小段,找出图画的“定义”,并理解第二小段补充说明的作用——“舍体而取面,于面之中仍含立体之感觉者,为图画”,这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图画的本质特征概括起栗的科学定义;第二小段从远近比例,明暗映衬、绘影写光方面对形成感觉的关系作了补充说明,指出了图画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综合运用“画图工具箱”中的工具创作图画。2.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能力、熟练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继今年秋季出版了一套单册《少年儿童图画》后,最近又出版了一套供明年春季用的双册《少年儿童图画》。为满足我省各地小学图画教学的需要,我社仍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租型,在省内造货,估计最迟一九六四年二月份可交新华书店发行。这套图画是根据小学各年级特点编印的,分铅笔、腊笔、水彩画三种,可作为我  相似文献   

9.
图画是一种造型艺术。它形象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现实生活,表现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情趣,成为光辉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蔡元培先生的《图画》,以鲜明的对比,向我们介绍了图画的特征,图画的历史,是一篇精炼、鲜明的说明文。抓住特征要言不繁任何事物都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事物本质,使读者对说明的事物有确切的了解。文章开头写道:“吾人视觉之所得皆面也,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建筑、雕刻,体面互见之美术也。其有舍体而取面,而于面之中仍含有体之感觉者,为图画。”寥寥数语,就把图画与雕刻,建筑等其它造型艺术区别了开来。在这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综合运用“画图工具箱”中的工具创作图画。2.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能力、熟练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的一生,横跨中国近、现代两个历史阶段,活动于清末王朝、北洋军阀当政和国民党统治下三个社会中,他的学识,博及哲学、美学、史学、政治、教育、语言与文学诸多领域.对于资产阶级各种教育学说和教育制度,他多能根据当时需要,兼采所长,"食而化之".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反映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这一历史时期艰难曲折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通过一群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原上展现的壮阔、雄浑、激越、豪放的腰鼓舞的场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淳朴的民间文艺风情,赞颂了改革开放近十年来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抒发了中华民族挣脱束缚与羁绊、闭塞与保守后的欢乐和痛快、思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4.
冯晨 《云南教育》2008,(6):20-2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秋天的图画》是本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表现自然景物为主。“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梁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的山水画,它表现大自然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相似文献   

15.
杨云自南开大学毕业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从事编辑工作,岁月匆匆已经近三十年了。她编辑和参加编写了多套历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以及配套的教材,积累了许多经验。尤其是在历史教科书及配套教材的图画编辑上,她从感兴趣,到熟悉,再到深入钻研,多年来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初中历史课本图画解说》一书即是她多年心血的结晶。人类历史本来就是由无数生动的画面组成的。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学就是要在学生面前再现生动的历史画面,才有可能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已经逝去的生动历史画面,要想让它再现,除了用生动的文字来叙述历史外,重要的是尽…  相似文献   

16.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课文。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勾画出来。句子形象生动,学生易读易记。文章最后一句“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点出了“丰收的果实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这个中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1.谈话揭题。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出示几张自己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分给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样的一张画,题目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秋天到了 ,大自然有哪些变化?有一位小朋友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 ,画得可美啦!板书 :秋天的图画)小朋友想不想欣赏?(课件展示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 ,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画上有什么?根据学生回答 ,在画旁出示词语 :苹果、梨、高粱、稻、大雁 ,给“梨”、“粱”配上拼音。)读问 ,正音。“粱”单个字读第二声 ,在词语“高粱”中读轻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激活思维。随后出现的美丽画面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 ,感觉到原来秋天是如此美丽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二…  相似文献   

18.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学习任务1.出示课件:秋天到了。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3.多美的一幅秋天的图画呀。为它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好不好?4.(在大屏幕出示全文,揭示课题)我们先认识一下“图”。5.想要配好音,我们得到哪几点呢?(读懂课文,把课文读得有感情。)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写字1.自由朗读课文。2.同桌拿出字卡,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扩词说句。3.小组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  相似文献   

19.
张文爽 《陕西教育》2007,(10):24-2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段落形式。第  相似文献   

20.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课文。文中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把秋天的美丽景色形象地勾画出来。句子形象生动,学生易读易记。文章最后一句“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点出了“丰收的果实是辛勤劳动得来的”这个中心,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谈话揭题,设疑引入1.谈话揭题。秋天到了,田野里、果园里、山坡上,到处是一片美丽的景色。出示几张自己拍摄的秋天的照片,分给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欣赏、讨论,说一说照片上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的课本上也有这样的一张画,题目就是《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