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湘辉 《现代语文》2002,(7):38-40
由格尔木跑出去不到一小时,就到昆仑山口了。昆仑山口很光秃,没有什么色彩。一块不很规则的火山石上,镶刻看几个鲜红大字:“昆仑山口”。  相似文献   

2.
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 一条弯弯扭扭很窄的路,牵引着我们走进山中。抬头望山,四围皆松,它们都很寂寞,远离了村庄、市井,一株一株独自站在那里,一副沉思默想的样子。也许因为我的走近,有了一些感触吧,发出松涛的响声。声因风而鸣,其来也忽,其去也飘,有如天籁,我也听见了。久听不厌者,应该是山里人。古人却说:“然非清心人不能听,非会心人不能解。”又有谁能听、能解的?  相似文献   

3.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 Didaktik)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德国的K.沙勒和K.H.舍费尔提出了侧重研究师生间交往的教学论思想,并与其他一些教学论专家一起把这种思想系统化为交往教学论。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交往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交往缺失与阻隔、学生非主体等状况提出来的,对传统教学模  相似文献   

4.
5.
6.
白鹤翔集的记忆刘长春 一条弯弯扭扭很窄的路,牵引着我们走进山中。抬头望山,四围皆松,它们都很寂寞,远离了村庄、市井,一株一株独自站在那里,一副沉思默想的样子。也许因为我的走近,有了一些感触吧,发出松涛的响声。声因风而鸣,其来也忽,其去也飘,有如天籁,我也听见了。久听不厌者,应该是山里人。古人却说:“然非清心人不能听,非会心人不能解。”又有谁能听、能解的?  相似文献   

7.
简单,只两个字眼儿,简单得无须解释,又深刻得难以解说。 一个馒头,一碗粥,一碟小菜,心满意足地吃下来,这是简单:三口人,两份工资,一个家,锅碗瓢盆地过日子,这是简单;高级职称三个名额四个人要,那我就退出来,下次再来,这是简单:破破烂烂,可卖则卖,该扔就扔,毫不可惜,决不留情,这是简单……  相似文献   

8.
李曼泓 《文教资料》2012,(17):51-52
“超本阅读”是高中理解性阅读教学策略之一。从阅读的内容和范围看,“超本阅读”以课本为基点,超越现有的教材和纸质书本;从阅读的深度来看,“超本阅读”超越游离于文字表面的意思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阅读的时空上看,“超越阅读”,超越课堂,时间上因课制宜,应需而为,弹性运作。可见,超本阅读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超越,是一种有深度、有宽度、有延展性的、多维的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将有效实现理解。合理运用“超本阅读”这一教学策略,是实现“理解”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9.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人本主义关于理解的认识不尽相同。巴甫洛夫与认知主义侧重于将“物”或“知识”作为理解的对象,主体已有的经验、知识与外界的“物”与“知识”发生关联,理解就会发生;而人本主义侧重于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相互尊重、移情思考、让双方均体验到平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就会发生。心理学根据理解对象不同,给出不同理解类型的划分,体现了关于理解研究的广泛性。而根据理解深度不同,探讨不同的理解类型,体现了理解研究的深刻性。心理学关于理解给出的事实性或解释性的理论,对教学具有重要启导意义,但心理学给出的只是关于理解的理论性解释,并不是处方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交往教学论(Kommunikative Didaktik)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的侧重探讨师生关系的教学论思想。该理论以“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关系,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把“解放”作为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要求学校尽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体现着写作文化。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培养文化意识,敏锐地发现文学作品中负载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阅读。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模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人物的言语交际中, 多有语用模糊现象, 本文对某些文学作品中的一些人物会话实例进行分析, 指出语用模糊策略的运用在文学创作中, 常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对于刻画人物形象, 突现人物个性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某高校英语专业二年级泛读课程的名著阅读活动中引入同伴互评方法,结果发现:同伴在语言形式方面的批阅多于内容方面的批阅;同伴互评的正确率较高,而且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同伴互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阅读和撰写文章的认真程度。与教师评阅相比,同伴批阅没有明显的劣势。学生通过互评深化了对名著的理解,拓宽了思路;相互启发和督促,提高了写作水平,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而且为未来的职业训练作了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辅助的新途径及其有效性,认为CAI的多媒体辅助与对文学作品不同层次欣赏所需要的条件有契合之点,且对于不同层次的欣赏,CAI能发挥不同的辅助作用,在帮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教学全过程中,CAI的合理运用对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学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作品阅读教学已经引起了教育同行的热切关注。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作品阅读教学与文学史教学关系的处理、经典作品阅读的教学和作品阅读教学中"对话"方法的应用等角度,深化对这一教学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一些研究者进行过学前儿童阅读理解和听读理解文学作品的研究。然而国内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做过梳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大量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并从中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17.
在高级日语教学中,对日本文学作品的讲授,除了欣赏这些作品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方法之外,作品当中潜在的对事物的感觉、发现、再认知等创作特点也是讲解这些作品内涵的关键所在.表达母爱与人生、人与自然相处之中所焕发出来的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信念的执著正是战后日本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歌颂自然的美、赞美动物世界的情感,以此挖掘出人性的美是这些作品所要表现的主线及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英语阅读理解既与读物书面文字的可知觉度、语言码系统的完善性、读物的可读性与意义有关 ,也与读者的知觉与认识能力、读者的非语言知识和语言知识、以及读者的阅读动机、目的、兴趣有关。因此 ,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从文章的可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面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学作品只有在读的阅读接受中才能体现并不断升华其审美意蕴。在学阅读接受这一动态的演进活动中,情感作为不可或缺的血脉,始终贯穿于学的品味和审美建构之中。无论从主观或客观的角度,学阅读都存在着情感的依附与背离,那是读对生命感情的追慕与诠释。  相似文献   

20.
文学接受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文学接受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将英语阅读教学看作是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对话,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对文章的阐释。通过借用文学接受理论中的“期待视野”及“空白”概念,尝试建构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阅读自主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