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阳春 《新闻前哨》2022,(21):28-29
立足于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实践,以及金融新闻报道的内在特点,本文从制作有“卖点”的标题、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提升传播效率等方面,分析金融领域新媒体报道提升传播力、打造“爆款”产品的路径,并对杜绝“标题党”、机器人写稿趋势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磊 《新闻前哨》2024,(3):20-2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海外新闻报道成为塑造国家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传递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湖北企业攀升科技的国内外新闻报道为例,旨在对比分析国内企业在国内外新闻报道中的实践与叙事特点,深入剖析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市场环境下,媒体应该如何调整传播策略,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传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有关柳州螺蛳粉“闻臭师”题材的新闻报道频频登上各大重要媒体,不断形成舆论热点,带来了巨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本文就“闻臭师”新闻报道题材进行深入剖析,并总结这一报道题材对于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卜晨光 《中国广播》2012,(11):42-44
本文以中央电台“走转改”系列报道为例,从深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形式创新、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内容品质、固化广播新闻传播的传授效果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广播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拓展,力求对其中的传播规律和效能进行科学的探究和归纳。  相似文献   

5.
李为涵 《青年记者》2020,(11):46-47
智媒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出微小化、碎片化倾向,并以各种智能设备为载体进行传播,已成为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善于探讨和描述“宏大”主题的主流媒体而言,如何实现“微小化”转型,打造新闻报道的“微力”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点构建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微力”.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逐步深入和不断进步,同时,法制新闻报道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成为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类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赢得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作为担负着法制新闻宣传报道重任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和传播过程中,除了坚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趣味性外,还必须结合法制新闻本身的特点,坚持做到“三务必”。  相似文献   

7.
2007年第四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谈谈新闻工作者的“文化自觉”》一文,指出:“文化自觉”,指的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的新闻报道或文化传播活动中自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尊重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包括基本的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8.
面对社会思潮、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技术和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引导力就是传播力、就是竞争力”理念,坚持以新闻创新促进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经过不懈地探索实践,形成了“重大主题报道时代化、经济新闻报道大众化、社会新闻报道主流化、民生新闻报道平台化和文娱新闻报道人文化”的“五化”新闻创新操作模式,有效推动了集团所属各媒体的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刘雪梅 《军事记者》2001,(12):33-34
在新闻传播中,信息能否顺利地传送,不仅取决于报道的内容,也与传播渠道是否畅通密切相关。新闻报道在规模、步伐或方式上的变化常与传播媒介的发展共同进行,正如加拿大传播学大师马歇尔所说:“媒介即是信息”。与主要通过人及交通工具来传送书、报、刊的印刷传播方式不同,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主要借助电波或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信息传播瞬息万里,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省钱、省力的空中通道。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波谲云诡,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大国博弈和战争乌云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此时局下,国内猪肉价格、粮食安全等“大食物观”下的“农”字头新闻频频“出头”,多次形成舆论焦点,甚至舆情风险点。本文以近三年为区间,分析此垂类新闻报道的舆情走势、发展规律、阶段性特征,思考新闻媒体如何踩准传播节点,在融合传播实践中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相似文献   

11.
王政 《新闻实践》2006,(1):42-43
浙江电视台去年以来的改版引人关注。尤其在2005年的国庆新闻报道中,该台浙江新闻节目中的“假日七姐妹”以及她们的报道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它不仅体现出较强的新闻策划意识, 而且反映了浙江电视台在新闻报道中对有效传播的注重,堪称节目改版中一个追求个性化传播的亮点。整合信源,打造信息价值链关注浙江电视新闻的人应该有种相同的感受,即看到去年“十一”国庆节期间浙江卫视新闻节目中的“假日七姐妹”,就会联想起迎战台风“麦莎”时新闻报道中出镜的“抗台七姐妹”。“抗台七姐妹”感动了观众,而“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两会”新闻报道已成为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群雄逐鹿的战场。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吸引了大批受众的“眼球”,甚至有人说,“网络,让报纸走开;网络,让广播电视走开。”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李文梅 《青年记者》2009,(18):69-69
在法治新闻的采访和传播过程中,除了坚持一般新闻报道的原则,法治新闻写作者还须结合法治新闻本身的特点,坚持好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熊高 《新闻记者》2005,(1):61-63
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对新闻报道“三贴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以及怎样践行“三贴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忻意 《新闻记者》2005,(11):16-16
“神六”飞天.世人瞩目。上海新闻界在这一重大宣传报道中.殚精竭虑.全力投入,精兵强将赴前线。运筹帷幄于媒体,竞相运用最新传播手段、最佳彩色版面和声音图像。连续播发新闻报道。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系列报道,在这次新闻大战中,以构思精巧、巧于传播、耐人寻味而独树一帜,受人称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山东广播电视台“走在前、开新局”大型融媒立体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为例,探讨其通过下沉传播、共情传播、沉浸传播、圈层传播、矩阵传播等“五大传播”模式助力山东“正能量出圈”的实践,并对主流媒体如何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反腐败传播”一般包含传播再现、传播动员和传播监控三个类型.本文以新闻报道/影视剧、电视问政和网络反腐为例,分别解释了上述三类传播类型在中国反腐败传播中的具体实践,并就其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辩证分析,并提出反腐败传播的历史性和在地性是创新理论研究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8.
牛炜玲 《新闻窗》2011,(2):32-33
在对新闻传播的信息量进行计算时,有一个变量被称为“信息等级”。所谓信息等级,是指新闻报道中各新闻要素的重要性程度。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各新闻要素的重要性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新闻报道中的信息等级会发生变动。要了解新闻传播中的信息等级问题,我们就需要思考,新闻报道中的信息等级为什么会发生变动,  相似文献   

19.
高菲 《新闻战线》2022,(12):71-73
“云象北迁”事件过去将近两年了,但国内外传播学界对其的讨论和研究仍在继续。网民、自媒体和国际媒体的关注度是体现新闻事件国际传播价值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对外传播活动目前存在过分倚重“国家队”,对民间传播重视不够;主题鲜明,但真实感偏弱;严肃有余,趣味不足;孤立报道多,追踪报道少等误区,将来要扬长避短,实现从“要国际传播”到“国际要传播”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艾然 《东南传播》2010,(11):117-119
在当前对外传播活动中,如何在坚持“用事实说话”、继续改进新闻报道的基础上,努力运用好新闻评论的说理艺术、争夺国际话语权,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对外传播效果,是我们今天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对外发行的最具权威性的综合性中文日报,它的评论专栏“望海楼”在对外传播新闻评论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文试以此为例就对外传播评论写作的风格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