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中校”是某些地方重点中学借助自身品牌、声誉,利用自身拥有的优良教育资源开办的高收费的学校。这种现象有时也叫“名校”办“民校”或“一校两制”。它看起来像“国有民营”,实际上实行的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将不合理的收费变成合理的高收费。这种做法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的戏法。当前,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紧缺,这种现象在义务教育阶段呈蔓延趋势,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就其利弊展开了一番争论,权衡其利弊,笔者认为:名校利用大众对优质教育的狂热追逐心态,而不顾义务教育的宗旨趁此大敛钱财,有悖于义务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接受免费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但是近几年,许多城市出现这样一种不正常现象,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名校或热点小学、初中,纷纷转制,变成国有民办或公办民助性质的学校,取消就近免费入学,开始面向全市学生堂而皇之的高额收费。其说一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对高质量基础教育的需求,二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不足的状况。笔者通过对某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状况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分析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名校或热点学校转制弊大于利,必须审慎对待。一、义务教育阶段名校转制弊大于利名校转制后的高额…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一费制"后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要求从2004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至此,试行已3年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进入全面推行阶段。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2007,(4X):15-15
近年来,“教育集团”开始在杭州各城区出现,这种以名校为龙头,通过名校承办.投资.入股等形式.实施多种办学模式的教育集团.使杭州城区的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0%。可满城的名校能为城市带来什么?名校的牛奶会“稀释”吗?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编按]  相似文献   

5.
海外     
全国有一些这样的“分校”:办学资金来自当地的公办名校。教师编制、工资都挂在公办校之内。学校校舍、场地等甚至就在公办学校内。招生借助公办学校的品牌、声誉等无形资产——这些全无一点“民间”因子的“分校”.却全部按照民办校的高标准收费.少则上千。多则几万。这样的分校将义务教育变成高收费教育。使“义务教育阶段的高收费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2002年,青海省教育厅、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实施方案》,并从2002年9月新学年开始执行。今年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精神,青海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又重新制定了《关于在全省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8.
"一费制"政策失真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 《教学与管理》2005,(11):13-15
为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治理教育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国家于2001年开始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试行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一费制”政策试行几年来,基本上达到了政策制定的目的,得到了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拥护。为此,200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要求2004年秋季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但在“一费制”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政策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9.
面对因城市化进程加速、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升温引发的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分化加剧,杭州走上了一条由官方积极推动的、扩充名校优质资源与实现优质教育平民化、普及化的名校集团化办学道路。杭州名校集团化推陈出新,创造了多种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为了完善这种策略,还需反思由此产生的复杂性行政角色与关系、集团化学校文化共生、义务教育基础任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9月开始推行“名校集团化”战略。目前,杭州市已成立51个教育集团,191所中小学实施了“名校集团化”,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比例达到80%,优质高中招生比例达到86.1%。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岳阳市从2004年下学期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为此,岳阳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推行“学生缴费明白卡”制度、执行收费举报监督制度等。在执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一费制”收费办法在岳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但是,实施一段时间后,面对一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我们不得不对“一费制”是否可行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公办名校办的“民校”遍地开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名校办民校”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拓宽教育经费投入渠道,探索多元办学模式等,可视作教育市场的一条“鲶鱼”,有助于搅动起生机。但笔者认为这种积极作用相对其危害而言,是极其有限的。事实上,我国名校办的“民校”大多是“假民办”,没有真正的独立法人、独立财务、政校不分,产权不明。在中学,主要是各种形式的“校中校”或“校外校”,由优质公办学校用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名义举办的另外一个“儿子”学校。在大学,则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3.
资讯     
周济:06年禁止一校两制禁止以改制为名高收费据新京报报道教育部部长周济说,今年停止审批义务教育新的体制改革学校,不准搞“一校两制”,更不准以改制为名高收费。他还指出,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学校择校生比例过大的问题。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学校即“一校两制”,是指以体制创新的名义,在同一学校内分批次招收新生,而且按不同批次收费,这后来逐渐演变成“校中校”等现象。这种现象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以来,就一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相当大的争议。教育部将查近期学术造假事件据中新网消息教育部…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属于公共产品范畴,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教育,保证教育的公平,是政府的义务。然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从而导致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要减少或消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就必须坚持以县为单位。在此基础上配置教育硬件、教师、管理等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15.
杭州教育局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教育办学模式的大改革。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的集团化。充分利用名校效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行“名校+新校”、“名校+民校”、“名校+旧校”、“名校+弱校”等的发展模式。这种教育发展模式的本意是将“名校”这块“蛋糕”做大,起到“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以期达成“依托名校发展优质教育,进而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新教育(吉林)》2007,(4):62-62
2007年9月5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记者李伦娥的有关文章。 名校办民校在弥补优质教育资源和政府财政教育投入不足方面确实起过很大作用。但这一做法的负面效应逐渐凸现,特别是“民校”和“名校”的高收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与政府倡导的教育公平不协调。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较发达的江苏省南通市,许多名牌公办学校办了民办学校,也就是“校中校”。在记者的调查中,一些校长承认,将公办改为民办,真正目的是将义务教育变成高收费教育,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合理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多年来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一直以来屡禁不止的“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及不规范的高收费现象,正是我国义务教育长期非均衡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实中的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趋向,显然与国家的教育政策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一费制”挑战“以县为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秋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全面实行“一费制”,这对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遏制学校乱收费现象无疑是一个有力举措,然而在为此高兴的同时我们不禁担心:由“一费制”所带来的教育经费缺口到底由谁来补?“以县为主”还能“主”起来吗?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收费"现象的政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择校收费"现象,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市场机制深度介入办学过程并交互作用的结果.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对转制学校的政策支持,以及由此形成的优质学校的创收冲动加剧了这一现象的蔓延.这使得当代中国义务教育利用市场机制的过程表现出了既有别于历史,又不同于西方的三个方面特殊性,即市场机制出场时间的独特性、启动市场机制动机与目标的独特性和市场竞争主体的独特性.新世纪政府必须在增加教育供给、均衡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重构政府与市场合理有序的治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