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墙壁上.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飞行呢?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斯帕拉捷这样猜想.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斯帕拉捷匆匆吃完饭,便走出街头,把笼子里的几只蒙上眼  相似文献   

2.
次声波又称亚声波 ,其频率低于声波的频率 ,频率范围大致是 10 -4Hz~ 2 0 Hz.次声波虽不能引起人们听觉器官的感觉 ,但它对人类仍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对于声波和超声波来讲 ,次声波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而大家习惯称之为声波中的“小字辈”.一、次声波的产生和特点虽然次声波看不见 ,听不见 ,可它却无处不在 .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科学家借助仪器可以“听到”它 .次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可闻声波相同 ,由于次声波频率很低 ,大气对其吸收甚小 ,当次声波传播几千千米时 ,其吸收还…  相似文献   

3.
如果将阅读教学按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突出的弊端,那就是对第一阶段的教学即"感知"课文很为粗略。由于感知不够充分,学生在头脑中没有建立起课文内容的表象,因此,接下来的深化阅读和深入理解也就失去了基础,长此以往,造成阅读教学“耗时多,效率低”。因此,在阅读教学第一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形成课文内容的明晰表象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朱长青 《辽宁教育》2002,(12):38-39
感知材料,即外部思维材料。它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形成思维结果的第一要素。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诸多感知材料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突出问题。如:呈现的形式是静态的,呈现的数量是有限的,呈现的内容是平淡的等。诚然,新一轮课程教材的编写一定会有所改观和突破,但感知材料的给出也绝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只能把教材中所提供的感知材料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把握编者理念、意图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使感知材料从原来供教师解释和分析的“教材”转变为供学生…  相似文献   

5.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交流电的有效值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现行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113面对交流电的有效值是这样定义的:“交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让交流和直流通过同样阻值的电阻,如果它们在·同·一  相似文献   

7.
中学物理的学习过程是感知物理现象→建立物理表象→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应用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物理规律通常是用定理、定律的形式,以函数式或图像的方式,简洁、清晰地来表达和呈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物理概念是用物理量来表示的,物理量是能够定量地反映客  相似文献   

8.
黄庆彬 《考试周刊》2014,(77):131-131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概念相对更重要,而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思想,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实验经过各种包装,可以将无法靠直觉感知的物理量定量地表示出来,也将更大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的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唯有构建起全新的一种语文课堂模式,积极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对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做到由感知升华到感悟,最终达到生成的一个完整过程。这一过程能从根本上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在其中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是一门十分关键的理科类学科,它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万鹰 《江西教育》2004,(4):40-40
数学教学是思维教学,而“智慧从动作开始”。因此.要在学生操作中充分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就要不怕课堂上出“乱子”,更不能因此而预设好“口袋”(教学方案和教学思路)套学生。一节有关“圆的认识”的课前游戏设计.让笔者回味无穷。教师先组织学生站成长方形队伍.向中间的纸篓里投纸团,比赛看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读解理论认为,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存在两种式样的力的作用,一种是由文本的艺术水准、结构样态形成的力的式样,另一种是由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构成的力的式样,这两种式样的力在阅读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的张力结构,当两种力的式样相互调节,达到异质同形(两种力的式样相似)时,便是成功的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就是两种式样的力的碰撞,其效果取决于两种力的式样相似程度。由于每个文本的结构样态不可能是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而且每个读者的审美经验与期待视野也不  相似文献   

14.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物理教学成为高中教育的热点与难点,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出色的完成高中物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可采用"材料感知、规则探究和情景运用"的语法教学模式,以实现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比热容的探究一直是初中的难点,教材(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提供的实验操作较为繁琐且误差较大,往往导致概念难以建立,建立后的概念又由于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又难以理解.笔者认为,若能大胆重组教材结构,改进探究实验,建构“身边的物理”,采用如下的探究流程,则效果较佳.一、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前提问题引入:美丽的江南水乡———无锡已步入冬季,夜晚睡觉时,辛劳了一天的妈妈常给我们准备好热水袋,关于热水袋,你了解多少?1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  相似文献   

17.
祁干 《考试周刊》2013,(96):123-123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喜欢学习物理的学生成绩往往都很好。但是一进入高中,好像仅凭学习兴趣已经不够了,学生的成绩开始有了分化,而且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有些很勤奋的学生往往物理成绩平平;而有些学生看似轻轻松松却成绩突出。其实究其原因,是很多学生没能形成自己的物理思维(即学习方法),所以要提高物理学习效率,要重视学生的物理思维发展,即物理思维的开启、培养和巩固,以及构建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线性问题为基础,根本不涉及或者回避非线性问题,即使碰到非线性问题,我们也常常把它简化为线性问题来处理,由此学生往往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确定性,而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普遍现象。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恒定电流》一章提出了“非线性元件”,并且在学生实验中增加了“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探究性实验,  相似文献   

19.
张福林 《物理教师》2009,30(7):41-41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讲到“波粒二象性”时,一般都要指出,这里所讲的“波”不同于经典物理的波,所讲的“粒子”也不是经典物理的粒子.问题是,波粒二象性中所讲的“波与粒子”同经典物理中所讲的“波与粒子”的区别在哪里?这个问题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孟拥军 《教学月刊》2006,(11):31-33
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对物理学习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由于有些错误观念是长年积累形成的,具有极大的广泛性、顽固性、隐蔽性。并且,随着物理教学的进行,新的错误又会不断地形成和发展。所以如何纠正错误观念以实现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