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几何光学理论,探讨一般三棱镜的顶角大小问题,得到棱镜最小入射角与顶角的关系,以及棱镜最大顶角与折射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棱镜折射率须大于两侧折射率,才能从观察面观察到出射光线,才能应用最小偏向角法测量棱镜的折射率.运用Matlab分析给定的棱镜折射率或棱镜两侧折射率对应的最大顶角与折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最大顶角与折射率呈非线性变化,且对折射率的取值范围有一定要求.此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该研究对三棱镜顶角的大小、折射率的要求等的教学、实验和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筠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8):41-44
本文对分光计实验中钠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色散现象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际观测,得出红光折射率最小,绿光折射率最大,证明了这种色散是正常色散。这项工作是对分光计实验的重要补充、完善和拓展。 相似文献
3.
图形的相似是初中数学教材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中考数学中的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这里,例说旋转中一类有趣的相似问题.以下几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图形的相似是初中数学教材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中考数学中的也占有相当的比重.这里,例说旋转中一类有趣的相似问题.以下几个有趣的问题.一、基于特殊四边形的旋转1.问题探究已知正方形ABCD,把直角三角板的直角 相似文献
5.
刘刚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5)
牛顿曾经致力于光的色彩的研究.1666年牛顿在暗室的窗子上开了一个小孔,再在小孔后放一个三棱镜,让从小孔进来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投射到对面墙上,在墙上得到了各种色光.那么由白光色散后的色光能否重新合成为白光呢?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78面,提到“牛顿还使色散后的各种色光再经过一个相反放置的三棱镜使之混合成白光”,并配有一幅彩色的三维模拟图.如图1所示(参见教材中图3—58).实际的光路图真是如图中所画吗?笔者认为著非如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毫无疑问,教师的知识链如果不断裂,如果想要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借助持续不断的专业知识能力更新的有效资源——校本研修。专家的观点与教学实际同时证明了这一点:校本研修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到汉语语言文化习惯以及文化思维因素的影响,在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这种"中式英语"译文可表现在单词、词组、语法及句子等各个层面上。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就是中式英语在汉译英译文中的种种表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学生的性发育、性成熟普遍提前,早恋已成为当前父母、老师和社会应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早恋的类型、早恋产生的原因、早恋的危害及其防治做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从萃取实验中产生乳化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精细化工、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新兴科学的发展,现代分离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促使分离科学的理论日臻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萃取作为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无可厚非的在分离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萃取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乳化现象,本文简单介绍乳化现象,并分析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消除方法,希望文中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一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今年中考阅卷时我又把任了作文题组组长,所以对作文的感受也比较多,特别是考场中的零分作文现象让我心情沉重,总觉得想说一点什么。 相似文献
12.
1.数学教学中过度记忆现象的界定
数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以理解为基础,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但当前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背题型”、记忆大量补充的公式和结论的现象比较流行,尤其是考试前突击进行题型归纳式复习,强化记忆一些临时性结果.这些做法确实对考试成绩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大量记忆这些结论,对数学学习、对思维发展、对能力提升、对认知结构的改善从根本上是不起作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3.
曾铁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2,1(3):15-19
本文分析媒体揭示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一些现象,指出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应该重在微观、身边,而非宏大、遥远;应该更多地关注和落实细节,要注意做好各类小事。并就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目标的不当定位、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对学生依据成绩人为分类等不公平现象都会影响学生心理成长,抑制学生个性发展,使学校人际关系紧张.为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育行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 ,围绕着不同的利益因素和管理机制 ,蕴涵着或已经在局部范围内引发了一些矛盾 ,如社会资本的利益追求与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矛盾、学校维护社会资本利益与维护学生权益之间的双重角色冲突、社会资本派生范畴内的管理与高校管理范围的矛盾等。高校要维护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 ,必须建立有效机制 ,解决好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16.
杨帆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5):69-70
本文以汽车电器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例,对其使用是否恰当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得出如下结论: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于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选峰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3)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共编排了4道例题:例1学习图形旋转三要素,即“中心点、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例2借助三角尺的旋转,观察感悟图形旋转的变化,进一步理解旋转的三要素;例3学习如何在方格图中正确画图形的旋转;例4是用平移和旋转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安军 《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15,(4):5-6
人教版数学教材的"阅读与思考"介绍了"旋转对称",这一短少的阅读材料,如果老师照搬宣讲这一材料,五分钟就可以讲完,这样"旋转对称"所蕴含的隐性数学之美就很难揭示;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会有部分学生不解其意,更不用说感悟数学的隐性文化之美.笔者对"阅读与思考"进行了数学隐性挖掘,诠释数学中旋转对称之美,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回味无穷的旋转对称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饮茶不仅是文人雅士的 相似文献
19.
魏忠跃 《数学爱好者(高二版)》2008,(3)
新课程改革在我省轰轰烈烈的开展了两年,可一直没有真正接触新教材,但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也有一些了解,我曾经也听过一些关于新课改方面的专家和教师的报告,但是对于如何实施课程改革还是有点迷惑,彷徨.通过这次培训,我逐步真正地了解了新课改的实质,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成为研究数学学习方式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对于高中阶段,按新的课程理念,“数学探究”应该首先是一种指导思想,即始终贯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次,是把“数学探究”作为一种活动、过程,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数学探究”特别是数学课堂上的“探究活动”,都呈现出高度的热情.但热情背后,有些现象值得我们冷静地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