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2006年度机器人大奖”颁奖在东京举行。来自日本全国的150多部机器人参加了这次技术与想像力的角逐。共有10“人”获奖。其中高楼清洁机器人获年度大奖。  相似文献   

2.
3.
在服务型机器人开发领域,日本领导着世界的潮流。迄今,日本有包括早稻田大学、九洲大学等10多所大学和包括索尼、日立、本田等30多家企业,在这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家用机器人被制成人或动物的形状,融入人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独立思考,或为人提供帮助,或是成为人们游戏的伙伴。  相似文献   

4.
美国媒体曾刊发一篇题为《日本热衷研发机器人的背后因素是什么?》的文章说:"如果日本工程师能大行其道的话,或许我们很快就会为一个机器人世界职业棒球锦标赛加油呐喊。"每隔一两年,日本研发人员就会推出一款新的机器人产品。最新的头条新闻是他们推出的一款机械化的棒球两人组合,包括一名击球手和一名投掷好球率达90%的投球手。尽管日本发明的大部分机器人多半无法打入大宗商品市场,但是日本科学家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其在机器人领域的雄心:机器人技术在日本发挥的作用比世界任何国家都大。  相似文献   

5.
在服务型机器人开发领域,日本领导着世界的潮流。迄今,日本有包括早稻田大学、九洲大学等10多所大学和包括索尼、日立、本田等30多家企业,在这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家用机器人被制成人或动物的形状,融入人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独立思考,或为人提供帮助,或是成为人们游戏的伙伴。  相似文献   

6.
《世界发明》2003,26(11):24-24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安川电机公司和清水建设公司最近成功开发出建筑机器人,它将在建筑工地和救灾现场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08,(2):39-39
猴子头部戴有电子仪器,记录下其大脑控制腿部行走的神经区域信号。随后,研究人员将信号转换成腿部关节移动方位指示,通过因特网传送给日本的研究人员。然后,日本研究人员再利用传送过来的信号控制机器人移动。  相似文献   

8.
9.
日本是世界上使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如今,约有25万多名工业机器人在日本的各大工厂里操劳忙碌。它们的存在主要是为了降低高昂的劳动成本,同时也是为了支持未来的工业机械化。在未来15年内,日本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将有望升至100万。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综述了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兴起过程、以及机器人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当今经济建设的特点及现状,借鉴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的经验,强调政府对产业推动的关键作用、科技自主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对我国当今经济的增长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8,(1):30-30
会玩魔方的机器人 此名为PC2的机器人不到80秒就能解开一个魔方. 工业机器人会打鼓 图为机器人"MOTOMAN-SDA10"在表演击鼓.此机器人可替代工人干活.  相似文献   

14.
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制高点的又一新兴领域,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将发展机器人上升为国家战略。欧洲各国在欧盟委员会的组织和推动下,也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战略举措,其机器人研发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时代》2006,(1):55-58
在日本爱知县举办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机器人博览会上,本刊编辑有幸见识了数量多的未来机器人.并用图画的独特方式把它们表达了出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综述了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兴起过程、以及机器人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当今经济建设的特点及现状,借鉴日本机器人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的经验,强调政府对产业推动的关键作用、科技自主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对我国当今经济的增长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国机器人发展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 国 美国是机器人的诞生地,早在1962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比起号称“机器人王国”的日本起步至少要早五六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美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的机器人强国之一,基础雄厚,技术先进。综观它的发展史,道路是曲折的,不平坦的。 由于美国政府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的十几年期间,并没有把工业机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344-345
“开发‘木户小姐’的专家们正在研发家庭服务式的机器人,预计10年后,就能研发出像电影中那样,能帮人们操持家务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