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教育的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探讨了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心理教师的素质是搞好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可靠保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知社会,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师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促进高师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是适应新时期中学教育的必然要求,培养途径主要有:在高师开设“心理素质训练”课程,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加强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积极有效地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时代,竞争剧烈,强调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而且对心理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较高的心理素质,这是市场经济时代对高师教育的要求。 一、高师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实施和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着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意见》指出,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  相似文献   

8.
高军 《陕西教育科研》2005,(3):38-39,43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深层内涵,具体指人在精神上、意识上的特征和品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本文着重探讨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对学生心理素质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信心和耐挫能力的提高,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增强,良好个性心理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又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心育”即“心理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探讨了大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中的作用以及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本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杜淑艳  孙宝明 《职业技术》2006,(10):118-118
“没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没有打好心理素质基础的人才是有缺陷的人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职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未来职业的要求。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职生表现出许多不良的心理品质,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学生,教育者应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不良个性倾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和谐的山理品质。  相似文献   

14.
爱心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在素质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爱心效应的作用,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爱生如子,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其中包含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唐朝人史青就很有自信,他说:"曹植七步成诗,尚为迟涩,请五步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文明卫生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的青少年学生承受着心理重压,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已刻不容缓。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学生克服挫折的自信心;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张凌 《宁夏教育》2004,(12):11-11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培养良好、健康、文明、向上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有密切关系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营造良好的心理文化环境入手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主阵地,学生对学校也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归属心理。因此,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