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会福利制度与公民权相结合而形成社会公民权。社会公民权之目的是确保一定的福利水平,使公民过上一种“文明化的生活”。而国家一般通过在宪法中确立社会国家的理念及规定具体权利来确认社会公民权。社会公民权通过国家机关承担分配、给付的方式予以实现。理性的主张认为社会公民权应具有司法受益权功能,具有可审判性,可让公民获得相应的司法救济而妥善解决争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中国宪法学说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毛泽东的法制思想中,对中国宪法思想的贡献占有重要地位。伴随20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他是新民主主义宪政运动的伟大开拓者,认为搞宪法就是搞民主政治,是未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宪政的必要准备。他规定的社会主义宪法原则是: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个基本原则是宪法科学性的体现,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法律原则,是制定和修正现行宪法的指导原则,并规定共产党和任何人的活动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本文将毛泽东的宪法思想与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交相辉映,给人们以深刻的法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宪法诉讼制度是近代宪政理念及其制度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宪法诉讼自其产生以来就在整个宪法监督体系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宪法诉讼的价值是多元的,在宪法诉讼的价值体系中,宪法诉讼的宪政价值无疑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宪法诉讼作为宪法的免疫器和宪政的守护神,对一国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首要的意义,即"无诉讼则无宪政"。本文简要分析了宪法诉讼的宪政价值,即民主之纠错和反思机制,法治之精义,人权之保障器。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4):33-37
中国公民宪法权利保护现状的不尽人意之根本原因不在于宪法本对权利的规定完善与否,而在于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缺失,具体表现为:“限权”思想的缺失,简单的多数理论的失误,“公民享有反对国家的道德权利”思想的缺失。造成这一系列缺失的症结是权利哲学——“权利至上”的自然法理念的缺位。中国宪法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予以改革和完善,为将来的宪法诉讼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我国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文章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民宪法意识、发挥人大作用、建立违宪审查制和实现宪法司法化、完善我国宪法体系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今后应如何加强宪政建设,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6.
何志武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5):34-35
本文通过政治文明与宪法关系的论述,揭示了政治文明建设是宪政中国生成的必由之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与具体任务都与宪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沉默权问题不仅是诉讼法学上的问题也是宪法学上的一个问题.沉默权不仅具有宪法基本权利形式上的特征而且具有宪法基本权利实质上的特征。将沉默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加以规定,符合现代社会宪法基本权利内涵及种类不断扩张的要求.不仅如此,在宪法基本权利中谋求沉默权的合法地位,既是民主和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基本人权的要求,而且还符合宪政意义上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刘江琴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5(1):26-28,44
文章从宪政意识的角度,分析了民初虽有宪法但却没有宪政的原因,认为宪政意识是宪政的内在驱动力,民众宪政意识的培植必须以相应的宪法文化为基础,文章对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璇欧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5):55-59
宪法观念是一定阶级、阶层或个人关于宪法及宪政制度的思想、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它不仅包括起决定作用的统治阶级的宪法观念,广义上也包括广大社会成员的宪法观念。在宪政建设的发展道路上,宪法观念作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始终影响牵制着宪政制度的建立和实践。因此,推动宪政制度构建,正确的宪法观念的树立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我国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文章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民宪法意识、发挥人大作用、建立违宪审查制和实现宪法司法化、完善我国宪法体系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今后应如何加强宪政建设,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1.
杨积讯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30(5)
进入现代,美国<联邦宪法>面临严峻的挑战.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发生了一场"宪法革命":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张和总统权力的膨胀.此后,这一趋势得到加强并被崮定化为宪政模式的永久改变:联邦制由"二层联邦制"变为"合作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结构由三权均衡变为所谓"强总统"模式.然而,<联邦宪法>的延续性虽未遭断绝,但其延续不应被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宋振玲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3):9-11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具体化而得以保障.但当规范性文件与宪法抵触时及当宪法权利没有被具体化而公权力作出的具体行为侵害公民基本权利时,就需要通过宪法救济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我国现有的宪法救济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郑贤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作为西方法律文化的产物 ,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有其独特的自然法背景。本文通过对西方法律思想史、宪法史和美国最高法院司法实务见解的梳理与综合分析 ,认为将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译为“公民权利”属于误读 ,它混淆了依据人的属性和依据公民资格而获得的权利之间的道德区别。应将其译为“私人权利” ,明确这一权利体系的前国家与超国家特征 ,使其区别于实证法律传统之下个人依赖作为政治社会成员资格所享有的公民权利 ,并区分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之间的差异。在法官的解释下 ,constitutionalcivilrights还呈现出开放特性 ,是一个能够感应时代变化的、发展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汤毅平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64-66
孙中山一生追求的五权宪法,民权主义是其主要内容,权能分治是其理论核心,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是其实现途径,行直接民权,建万能政府是其目的。五权宪法闪耀着民主主义色彩,在中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柯新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9(3):14-15
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需要违宪审查制度予以保障。我国现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存在诸多不足,致使公民的基本权利频遭侵犯而得不到救济。现行制度的改良只是权宜之策,从长远来看,为切实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有必要重新构建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蒋翠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3(5):96-98
《宪法十七条》是日本最古的一部成文法。该宪法思想的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而以佛、道两家思想为辅,文句多取自汉籍,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各种思想对日本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本论文中,主要研究《宪法十七条》中所表现出的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华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6-60
我国宪法规定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所以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宪法地位.知识产权保护公民的创作自由和以此而产生的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另外知识产权还涉及到了某一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人权属性.知识产权制度是在调整创作者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立国之本,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种战略一旦发展成熟,就要成为宪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刘志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5-42
本认为,宪法诉讼的人权保障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矫正和修饰多数形成机制本身所存在的瑕疵,弥合宪法既定约束和现实多数之间的冲突,拓展宪法中关于自由范围和内容的规定。(2)维护公民的“反向自由”,防御政府的“正向侵犯”;确认公民的“正向自由”,救济政府的立法不作为,最终实现公民“反向自由”和“正向自由”的结合。(3)借助制度的强力,对不同的宪法权利加以平衡,消除宪法权利间的冲突,在事实上制定一个可视之整合规则,矫正由于立法缺位而带来的平衡规则缺乏的弊病。 相似文献
19.
王侃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3):110-113
《宪法大纲》和《重要信条》是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制定的两个宪法性文件。这两个文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在实质上,他们都是封建专制皇权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退缩让步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是其宪法思想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五权宪法思想是关于国家权力如何配置与控制的理论 ,具体包括权能区分论、权能平衡论、五权分立论和五权关系论四个部分 ,其根本目的在于造就一个人民希望的而又不惧怕的万能政府 ,从而为人民谋幸福。《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等虽然都在某种程度上贯彻了五权宪法思想 ,但均对其作出了一定的修改。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隔阂。五权宪法追求一个善的目的 ,但其缺乏对政府权力的警惕 ,过分强调权力之间的协调合作 ,走向了贤人政治。这是在宪法中国化的过程中值得记取的一个教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