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劳动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近日指出,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着力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各地各部门共清理补发农民工工资430多亿元。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以建筑行业为重点建立了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2.
拖欠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不仅是个法律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它集中表现为工资支付机制不健全和行政机关执行不力,主要原因在于立法和司法指导思想上缺乏建立工资支付长效保护机制的考虑、政府角色错位、建筑市场运行不规范以及农民工就业压力巨大。应当通过整合立法,建立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长效保护机制,并通过加强执法将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分析互联网影响工资机制的前提下,实证研究互联网普及率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并比较东中西三大区域互联网对工资作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全国还是分区域来看,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均对工资水平表现出先正后负的影响,且中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最大,西部其次,东部最小。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第二、三产业工人队伍的中坚力量,但他们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非常不利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社会共同和谐发展.在“民工荒”及老龄化加速引起的人口红利减少的背景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增加其劳动力供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水平现状,分析了其工资水平偏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程名望  史清华  潘烜 《科研管理》2015,36(10):113-121
基于效率工资理论建立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及运用上海1446份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作生活环境、个性特征、工作类型、工资与福利、管理制度和精神生活等6个因素对农民工务工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其中,工资与福利、精神生活和个性特征是影响农民工务工满意度的3大核心因素。研究同时发现:工资收入等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民工务工满意度的核心因素,但其精神需求显著增强;农民工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尚有一定的不适应性,且对劳动保护、劳动合同、工作福利等因素缺乏充分关注。本研究在微观上对于企业改进农民工管理,在宏观上对于揭示"民工荒"的成因,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2003-2009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在新新经济地理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城市间工资差异的决定因素,估计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效应、人才归类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显著地影响了工资水平,而新经济地理过高估计了产业集聚的作用。(2)动态角度来看,产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持续增加,这意味着城市间工资差异将加速扩大而不是收敛;但人才归类效应和市场选择效应的递减可能会弱化这一进程。(3)行政级别较高的城市,工资水平较高;社会管理人员比重较高的城市,工资水平较低。(4)港台企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逐渐变小,而外资企业的影响逐渐增加;此外金融发展、基础设施和人均资本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吕磊 《科教文汇》2021,(13):18-19
针对省属高校岗位管理的现状,结合高校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水平偏低、分配方式不公平、晋升通道受限、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特点,该文从高校部门、岗位及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完善管理人员绩效工资分配的办法,以期提升高校管理人员育人服务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省属高校岗位管理的现状,结合高校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水平偏低、分配方式不公平、晋升通道受限、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特点,该文从高校部门、岗位及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完善管理人员绩效工资分配的办法,以期提升高校管理人员育人服务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3000多位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农民工,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企业打工期间并没有获得理应获得的劳动权益,而且他们在工资、工资拖欠、技能培训、辞工自由、日常福利、人身权利等劳动权益的获得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分解导致农民工在上述劳动权益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的原因,本文发现,性别歧视可能是导致当前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性别差异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此外,人力资本因素和组织制度因素也为这种性别差异提供了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周炎炎  杨世箐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3):160-161,167
农民工工资拖欠是一个热点的社会问题。目前农民工就业市场的法律制度缺失、农民工法律知识匮乏,经济秩序混乱,政府控制失当,处于失范状态。这种社会失范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史舒悦  汪侠  海少琪  万清云  胡佳敏 《资源科学》2022,44(11):2341-2355
研究旅游发展水平对贫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协调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南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2010—2018年旅游发展水平对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期内,旅游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显著缩小贫困县城乡收入差距,但其缩减作用存在单重门槛效应。随着旅游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旅游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会显著减弱。②在旅游发展早期阶段,旅游发展水平提高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收效应优于城镇居民,但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旅游发展水平提高对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③地方财政、地区教育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是调节西南地区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重要因素。在西南地区内部,各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异质性。地方财政、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分别是影响重庆、云南、四川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主要因素,而四川旅游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方财政等多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效用函数为理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对盘锦市养殖户进行影响养殖户购买畜牧业保险决策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养殖户购买畜牧业保险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总收入、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家庭主要经营产业及养殖户对保险重视程度等。得出应加大对畜牧业保险的宣传力度、积极促进畜牧业专业化发展以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发展畜牧保险业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为加速我国畜牧保险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黑龙江省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差别,分配要素的多元化及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善可以保持经济增长所需的社会稳定,并有助于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所一贯倡导的共同富裕目标。反之,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发展中大省,居民收入状况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巩固我国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尤为重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当前的研究成果,联系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状况,结合当前居民收入差异不断扩大的现实,分析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提高居民收入。解决收入差异扩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这几个因素对我国房地产的发展都存在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城市化水平、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产业结构变动、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田欣媛  周镭 《软科学》2010,24(3):141-144
采用西安市商业银行信用卡顾客的抽样调查数据,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信用卡顾客生命周期的各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月可支配收入、持有张数、钱包份额、月均消费额和持卡类型是影响顾客生命周期的6个独立因素,且全部为保护因素。商业银行信用卡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因素对顾客的危险率进行计算,来识别持卡生命周期较长的顾客,并针对不同的顾客采取差异化的营销和管理服务,进而提高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水平。  相似文献   

16.
周小刚  李丽清 《软科学》2012,26(2):52-56,64
根据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工作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区域分割、职业背景、户籍特征等变量与城市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协方差模型,从而对区域性特征、不同职业背景、流动人口户籍特征的先致性因素与农民工群体收入的层级差异展开研究,从总体上对农民工流向、趋势作出基本判断,并提出努力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福利保障一致化、探索农民工人力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互动机制等切实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揭示影响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深入分析研究层面分歧的原因,以国内外43篇已公开发表的期刊文献为基础数据库,运用Meta分析方法剖析中国范围内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关键因素是否完全同质,在允许异质性存在的条件下影响农户农药施用的关键因素及不同因素影响强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并非完全同质,年龄、家庭年收入、对农药知识的了解等存在显著异质性。②农户性别、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对农药知识的了解、种植年限、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参加过农药施用培训和是否有农药残留检测是影响农户施药行为的关键因素。③随时间推移,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对农药知识的了解、是否参加农药施用培训和政府宣传支持对农户施药行为影响强度逐渐增加;性别和农业收入占比影响显著且趋势较为稳定;其余变量影响强度均不同程度的减弱。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和学术两个层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1997~2008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农业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研究认为:提高种植业的机械作业水平、农业劳均产值、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以及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而单纯地增加农机总动力、农民家庭收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尽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转型向质量提升转变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文秀  王冲 《软科学》2009,23(11):79-82
在对川甘青8县牧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西部少数民族牧区新农村建设中影响生活宽裕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表明,文化程度、人均收入、支出、饮用水来源、交通、医疗卫生等是影响生活宽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活用能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生活能源消费量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地理和生活方式等。文章以中国28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分为北方城镇、北方农村、南方城镇、南方农村四组,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97-2011年间各省区人均生活能源消费与人均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①人均生活用能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②由于加热和制冷是居民生活用能的主要方向,收入与用能的关联表现出有趋向的空间差异;③北方高纬度区域和南方低纬度区域人均生活用能受收入的影响最大。在农村地区二者的关联性普遍比城镇地区大,其中北方城镇化水平高的省份二者关联性更强,而在气候温和的南方,二者的表现较为复杂;④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单位收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更大些。由此建议,要通过清洁能源的开发、科技进步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