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公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阐述了法治国家在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效应,其次主要论及了法治国家效应生成条件中的公民要素。其中重点强调了公民法治精神的培养、公民理性意识的形成、公民法律信仰的养成及公民道德方面的建设。公民的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统一于公民行为中,对于实现公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信仰是人类精神最深层的思想,是社会意识形态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不容忽视的定位和导向问题。过去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成人社会中出现了道德信仰危机。和谐社会视野下,成人社会中道德信仰教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遗产;道德信仰教育中要加强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信仰教育与人文关怀要统一;要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政府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还要充分发挥"灌输"在信仰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语言符号,蕴涵着各个社会时代多方面的思想文化,包括观念、道德、情感、信仰等。其中,人名中的信仰文化表现为人名灵物信仰、人名神力信仰、及其它信仰,如动植物信仰、自然力信仰、祖灵信仰等。由于这些信仰存在一定的衍生关系,就依次称之为人名的原生态信仰、人名的次生态信仰和人名的再生态信仰。至现在,这些信仰积淀在人名文化中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遗留着,影响着人名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道德意识淡薄、法律意识不足、信仰意识缺失等.高等院校应在健全人格、公共意识与规则意识、生命伦理、信仰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公民意识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信仰问题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人类人生观成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受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消极社会现象、道德失范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信仰方面也出现迷惘,空虚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并完善高校道德信仰教育体制,引导大学生坚定科学正确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信仰,就必须了解中国和西方道德信仰传统的差异性,以便在相互借鉴中提升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中国和西方传统道德信仰的侧重点、道德信仰追求的境界、解决人我道德矛盾的方式和要求以及信仰道德的目的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各有长短。扬长避短是伦理研究和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道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理性的非理性表达,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及道德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中国出现了道德信仰缺失的现象,有必要从发展经济、建设法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及道德信仰教育方面对重建理性的、科学的道德信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妈祖信仰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文化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仰为载体建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妈祖信仰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华人共同意识,组织华人参与集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马来西亚种族多样、文化异质的多元社会里,妈祖信仰通过仪式、建立会馆组织等途径建构了华人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人名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它的产生、发展要受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社会制度、民族信仰、地理环境、道德传统、风俗习惯、文化修养、教育程度等构成了人们的不同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从人名体制、构成、文化三方面对哈萨克族人名的语言文化内涵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道德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固然有工具性适应的一面,但并不是纯粹的工具性适应,更不意味着道德将沦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经济人巧妙谋私的文化工具;道德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在于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结构、“自由秩序”和信仰依托等方面的有效支持;道德因此而实现的适应性变革,必然是一个全民性、历史性的选择和再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一定范围内的道德失控不过是社会道德转型的“过渡性”症状和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工作体系是高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常说常新,讨论广泛的课题.文章在反思原有德育工作体系的基础上,从全员德育,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制定规章制度,调动德育工作人员积极性,完善德育评估体系五个方面探讨高校德育工作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道德进步和人的道德完善的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只是社会变革时期所产生的阵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五爱”、“三德”,努力提高公民个体的道德水准,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才能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维护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参与国际竞争的道德资本.可是,在当今的大学校园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业、经济、就业和品行四个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切关注,认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德育建设面临新的问题—网络德育建设。通过分析高校网络德育建设的现状,阐述了现阶段网络德育建设面临的问题,从把握德育方向、科学构建德育平台内容、发挥网络优势和建立专业化网络队伍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如何把握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德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五个不同的方面分析了当今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浅出阐述了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形成;从三个方面讲了有效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以德治国的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政德建设。领导干部的政德在社会道德中处于重要地位 ,在以德治国中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庭道德是指在社会习俗基础上形成的调整家庭成员相互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家庭道德主要包括父母子女道德、夫妻道德、兄弟姐妹道德、邻里道德和持家道德五个方面。由于我们民族的传统家庭道德脱胎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内容有二重性。我们必须坚持弘扬精华、剔除糟粕的原则,传承传统家庭美德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陈平 《高教论坛》2005,(6):23-24
诚信缺失在社会各领域的蔓延,已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层面的问题,也有道德领域的因素;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缘故.总体可归结为社会转型期制度供给不足与观念偏差以及制度与观念之间的消极互动而造成的道德冷漠感与舆论监督的弱化.  相似文献   

19.
王之东 《辽宁高职学报》2003,5(3):147-148,151
加强高校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从思想理论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校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加以推进,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十分重视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他提出对青少年进行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的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优良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对培养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