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还是更喜欢鸭子,它们一共有八十六只。队长把这些鸭子统统交给了我。队长强调说:"八十六,你数好了,只许多,不许少。"我没法数。并不是我不识数,如果有时间,我可以从一数到一千。但是我数不清这群鸭子。它们不停地动,没有一只鸭子肯老老实实地待上一分钟。我数过一次,八十六只鸭子被我数到了一百〇二。数字是不可靠的,数字是死的,但鸭子是活的。所以数字永远大于鸭子。每天天一亮我就要去放鸭子。我把八十六只也可能是一百〇二只鸭子赶到河  相似文献   

2.
2003年才踏入歌坛的新人林俊杰具有很强的音乐创作才能,十八岁时就成功地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首作品。林俊杰与新加坡歌手阿杜是同门师兄弟。当年,两人同时参加了唱片公司举办的"非常歌手训练班",并同时被公司看中,成为重点培养的音乐新人。由于在新加坡男孩子年满20岁就要去服兵役,所以林俊杰20岁后就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兵哥哥",而师兄阿杜也就顺理成章地率先推出了音乐专辑。不过,后来居上的林俊杰现在的人气却直逼阿杜。因为阿杜在音乐创作方面比较薄弱,有人预言林俊杰会比师兄走得更远,但他却谦虚地表示:"能不能比师兄走得远其实不重要,现在最想把音乐做好。阿杜的声音非常独特,略带沙哑,但充满力量,我一直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凡是养过鸭子的人都知道,鸭子是不会像鸡一样上架的,所以要赶它们上架是强它们所难,也说明这个养鸭人不懂得鸭子的生活习性.当今社会,就总有那么一群"养鸭人"为了所谓的民主、体面、政绩,强迫"鸭子们"去做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还别不信,说不定,你也是那可怜的鸭子里的一只.  相似文献   

4.
deus 《中国研究生》2012,(9):43-46
我的幸福往往来自于,我所遭遇的不幸。——博胡米尔·赫拉巴尔《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师兄,现在方便吗?想和你商量一件事。"倘若不是因为这个电话,那么我的研究生生活应该会是另外一副模样。给我打来电话的人叫阿飞,从年龄上来说,她小我一岁,理应叫我师兄。可她拜托我做的这件事最后却又让她变成了我的前辈。这件事就是接替她成为艺术院线新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古人破疑案     
现在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书面证据更是成为证据之王,没有证据就寸步难行,告状无门。但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古人却巧妙地处理了许多疑难案件,流芳千古。呼叫鸭子破窃案清朝时,休宁县有个养鸭户,一群鸭子全都丢失了,便向官府报案。鸭子本身没有记号,现场也没有留  相似文献   

6.
翟骁 《大学生》2013,(24):70-71
正本期关键词:本科生做科研科研是一以贯之的,不仅仅是研究生或博士生阶段的任务,在本科阶段遇到不错的科研主题,若是能从中找到兴趣点,再加上导师的指导,本科生也能做出不错的成果。这期,本科生翟骁和他的导师孙学军教授将给我们讲述他们是如何完成一次次漂亮的实验,最终发表SCI论文的故事。故事开始于三年前一个深秋的傍晚。秋意渐浓,寒风习习,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心里正琢磨着如何开始自己的第二课堂,恰好遇到了刚从图书馆出来的陈晓师兄。我把想法告诉了师兄,他很高兴,马上欢迎我加入他所  相似文献   

7.
开篇笑话     
我是对鸭子说的坐在小酒店里的一个醉鬼,看到一个家伙胳膊下夹着一只鸭子走进来,就问":你和那只猪在一起干嘛?"那家伙说":这不是一只猪,是一只鸭子。"醉汉立刻顶了回去":我是对鸭子说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天晚上,我正在灯下做作业,爸爸在旁边陪我。我看到了语文小练上的一段话:鸭子的家是河边,昏黄的月光下,鸭子也在做梦。我奇怪地问爸爸:"鸭子也会做梦呀,它有梦想吗?"爸爸说:"有啊。它也许梦见自己在水里追鱼捉虾,和小伙伴们快乐玩耍……小丫丫,你有什么梦想呢?""我呀……"  相似文献   

9.
<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因势利导,把兴趣转化成乐趣,并保持下来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现在本人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巧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  相似文献   

10.
谁是真天才     
<正>最近一个艺术系的学生跟我提到天才这件事。他说以前在班上,他总觉得别人是天才,因为他几个小时都画不好的东西,有些人一下子就能掌握。他为此懊恼了很久,后来就想:"我不是天才没关系,我勤能补拙,如果用鸭子划水的方法,默默地努力,说不定将来也能成功。"他现在成功了,成就远远超过同班的那些天才。最近他还对我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天,他参加艺术系的同学会,大家都40多岁了,  相似文献   

11.
7月初,我接到了某小学谌老师寄来的一封信和一篇文稿。这篇文稿题为《教师要学“鸭连长”——学习新大纲的体会》。他在信中讲了写这篇文稿的缘起:他家喂了几只鸭子,由于喂的不得法,有一只鸭子死了。后来他把剩余的鸭子卖给了别人,别人却喂得很好。由此他悟出了一点喂鸭子的门道,并将其迁移到语文教学中去,从而取得了成功。这篇稿子便是以此为题材写成的,他希望我能帮他看看,并提出修改意见。 这篇文稿以生活中常见的“填鸭”与“牧鸭”为喻,来说明语文课应该怎么教,是有其可取之处的。然而这篇稿子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观点与材料的“错位”。稿子的副标题是“学习新大纲的体会”,而且在首段就引用大纲的语句,开宗明义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按照一般规律,文章接下去就应该讲为什么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怎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然而本文却并非如此。接下  相似文献   

12.
<正>42年前,我虚龄17岁登上教坛,就注定了此生只为一事而来,就是追求一个梦想,一个实现理想语文教育境界的梦想。一执教之初,我陷入疑惑:为什么很有趣味的语文,却并不让学生喜爱?静心思之:其时的语文课堂就流行一个字—"讲",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循规蹈矩地讲,一篇篇地"讲"课文,如此嚼烂了"喂"给学生,学生成了完全被动接受的容器,哪还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研员朱祥舟先生的支持下,我开始  相似文献   

13.
阅读特区     
读者评刊我是书迷,而《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之一。杂志的封二每期发表一组漫画,配一篇极有趣味的古文,不仅帮助我学习了文言文,也令我在捧腹大笑之余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书香一缕"栏目的选文虽短小却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这是杂志最启发我的地方之一。"趣味阅读迷宫"的确有趣,有时一道难题会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但经过不懈努力得到正确答案时,我很快乐。这个成功是我用自己的力量取得的,我非常自豪。  相似文献   

14.
家鸭变野鸭     
你听说过家鸭能像野鸭一样飞吗?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相信。星期天,妈妈慌慌忙忙地说:"不好了,不好了,外婆家的鸭子逃走了。"我一听愣住了,外婆家鸭舍的篱笆和我一样高,它是怎么逃走的呢?向妈妈一打听,更是惊得我目瞪口呆。家鸭竟然  相似文献   

15.
我周围的很多师兄师姐总是向我抱怨说现在工作不好找,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太少,但我却是个反例.虽然我仍是本科在读,但却凭着"胆大心细厚脸皮"找到了一份世界500强的全职工作.好的企业都不欢迎呆板又书生气的学生,我正是用"无知无畏"打破了这一点,赢得了公司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08,(Z1):74-74
有一个农夫饲养了一大群鸭子,这群鸭子个个都能生蛋,农夫把这些鸭蛋拿到集市上卖掉,能换不少钱,所以他非常高兴。其中有一只鸭子与众不同,它下的蛋特别小,比鸡蛋还要小。所以农夫很不喜欢它,每次喂食时,最后才给它喂。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我国教育史上系统论述“趣味教育”第一人,其《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是首篇专门谈论趣味或兴趣教育的论著。他从趣味主义信仰出发,拿趣味做手段,更把趣味当目的,认为趣味培养可从启发式教学、教学科目设置、明确学习目的入手,教育职业是最有趣味的职业等观点,在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尤其是兴趣教育思想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我的笔记簿上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大官最爱吃鸭子。厨师每餐都为他准备一只,但都少一条腿。大官很纳闷儿,问厨师是否吃了一条腿。厨师说:"我们养了很多鸭子都是一条腿,不信的话,您到后院看看。"大官跟着厨师来到后院一看,每只鸭子都一条腿站着。厨师说:"您看,这些鸭子都一条腿。"大官知道这是鸭子睡觉的习性,于是拍拍手,鸭子惊醒,放下了另一条腿。大官指责道:"你骗了我,你看,鸭子不是两条腿吗?"厨师道:"我上菜的时候,可从来没见您鼓掌。以后上菜的时候,请你鼓鼓掌,这时鸭子就是两条腿。"  相似文献   

19.
一、情境导入运用电教媒体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如 :我在教学《制作泥鸭》一课时 ,利用录像在电视上播放自己摄制、编辑的《鸭子嬉水》音乐电视 ,当学生看到一群生动活泼的鸭子千姿百态的玩耍嬉水情景 ,便自然而然地对这些鸭子产生了兴趣。然后 ,教师问学生 :想不想有一只这样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呢?学生回答后 ,教师引入本课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泥鸭》。这样的导入顺乎自然 ,学生的兴趣高涨 ,纷纷拿出了准备好的材料 ,都想马上学会制作泥鸭的本领。二、设疑导入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相似文献   

20.
<正>和毕业多年的学生谈阅读,我们话语交叉部分不是很大,除了专业背景因素,也有趣味的不同。但我不解的是:他们对子女教育的判断有些是违背常识的,和我当年对他们的教育不一样。这就是说,我当年教学的价值是有限的。他们直言:老师教我们时,社会对教育基本是听学校的;现在家长QQ群里的危言耸听,让我们只能"从众",听老师的则是冒险了;老师说"最重要的是阅读的趣味和习惯",可是孩子一次测验少考几分,从任课教师到班主任,都会给孩子施加压力,而少读两本课外书,对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