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统计归纳法,对两种《楚辞韵读》用韵进行统计,发现两种《楚辞韵读》用韵同中有异。相同表现为对某些韵例入韵及无韵处理相同,对大部分韵脚字的韵部归部相同,对韵例有否合韵现象理解相同。相异表现为韵部多寡存在差异,个别韵脚字的归部、对个别字是否入韵以及异文处理等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2.
徐昂发作为清初“江左十五子”的重要成员,是清代康熙年间江南地区较为著名的诗人。徐昂发曾经批点杜诗,但未见历代书目记载。湖南省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藏有徐昂发杜诗批点的过录本两种,是清代稀见的杜诗手批本。徐昂发批点杜诗具有鲜明的批评特征:或辨析杜诗的渊源流变,或剖释杜诗的律法之妙,或重视对杜诗的审字析句。作为清代以“评”为主的杜诗手批本之一,徐昂发的杜诗批点具有杜诗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3.
修辞建构主要从语音、语义和形式三方面来分类描述。英汉押韵作为一种语音修辞手段正是为了从语音上来造就一种和谐自然、悦耳动听的语言音乐氛围。根据这一点 ,作者将分析和比较一下英汉押韵韵式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音乐美是中外古典格律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具有同构性。本文具体分析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的组织功能、音乐调式和诗歌韵部的色彩、音乐的转调和诗歌的转韵、调式和韵式对节奏的影响、汉诗"衬韵"与西洋"ab"韵等同构关系,从中外传统诗歌韵式中为新诗韵建设提供借鉴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5.
五言诗发始于先秦诗经时代,在民歌的土壤中滋生,经过两汉、魏晋、齐梁文人的研讨和实践,形成了五言古体和五言近体两大体式,二者争辉相映,各领风骚,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宝贵财富。五言近体诗是形式主义诗歌的代表体式,它有严格的形式要求,如句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这些形式要求是随着汉语音韵学的发生,经过文人不断的探索,在齐梁时期定型的,它包括了五言近体诗的体式、五言近体诗的韵式、五言近体诗的韵调等三个方面的律定过程。  相似文献   

6.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沈德鸿(茅盾)先生对于楚辞研究也颇有造诣和贡献。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专门为中学生编注了楚辞选本.先后题名《楚辞》和《楚辞选读》。该书的《绪言》从楚辞与神话之关系的角度多所发明,提出了楚辞源于神话等新颖独到的见解.对楚辞的评价即高且新,皆为前人之所未及,于后世楚辞神话学的研究有深刻启迪和影响。该书正文选取《离骚》等8篇26首楚辞作品,分别加以注释,也很有特点和一些独到见解。其注释虽有失当和不足之处,但毕竟瑕不掩瑜。  相似文献   

7.
周秉高教授<楚辞解析>一书,给我们提供了楚辞文本研究的有价值的范本.作者思考的是如何把作品的思想内容正确地、系统地表达出来,并加以分析、评论、升华,使学习者容易接受并得到启发,所以,该书的重心在于梳理清楚楚辞作品的脉络,即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层次.即使把这本书放在楚辞学研究历史的长度考量,这本书也是有独特内容的著作.  相似文献   

8.
汪瑗的《楚辞集解》为明代楚辞学重要著作。从汪瑗的楚辞学存世文献入手,对汪瑗的楚辞学研究方法、楚辞学术史观念和楚辞学研究的语言特色等进行探析。汪瑗广收众说、推陈出新、以史证诗、众学相参,注重楚辞学史的构建和著述语言的通俗化。  相似文献   

9.
陈直先生的楚辞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其《楚辞拾遗》一鸣惊人,成为研究楚辞的必读之书。读书篇幅虽短,但多属补充、引申和独到发现,创获颇多,其价值当在一般注本之上。他成功运用二重证据的新方法,重视物和考古资料,形成别具一格的治学特色,在现代楚辞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新方法、开拓新途径的意义,对当前以至今后的治骚更是不无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经》以后,楚辞崛起,自西汉始,楚辞学研究就进入百家争鸣状态,刘安、司马迁、扬雄、班固等各抒己见,此为楚辞研究的初始阶段。自西汉至20世纪的二千余年间,楚辞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西汉至北宋是开创发展期,重在章句训释,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可为代表。第二阶段:南宋至清末是繁荣期,重在义理探求,朱熹《楚辞集注》可为代表。第三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承上启下的转型期,梁启超、刘师培、王国维等为新楚辞学奠定了基础。1919年“五四”以后楚辞研究至现了新时代特色,游国恩《楚辞概论》为新楚辞学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为第四个阶段的开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楚辞研究跃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楚辞研究达到世纪高峰,研究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研究方法之新,学术成果之丰,发展速度之快,是二千多年来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是学术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中青年专家学者,与老一辈学者共创辉煌。  相似文献   

11.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是由汉至宋<楚辞>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在<楚辞>学和训诂学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贡献我们总结为六个方面:解说旧注、补释语意、驳正旧注、阐发新意、载录遗说、考订异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的两大源头之一,《楚辞》对中国文学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内容丰富,包罗万泉,呈现出多方面的文化特色。巫条文化是《楚辞》区别干其他文学作品最独特的文化特色,植物文化涵盖了透过植物这一物质载体反映出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风民俗与文化心态等等,饮食文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风采卓异的先秦楚地文化,而大量关于服饰的记载,对于考证楚地服饰风貌,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水平和人们的精神追求,具有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建忠作为楚辞学领域的“当代楚辞研究”名评论家,坚持“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的前后并进和相互推动。其“本体研究”往往选择某些历史疑案予以考核,显示出慎审翔实的功力和独具的眼光。其“史学研究”的特点为:“当代性”研究重点的确立;“当代楚辞学研究”总体格局的形成;在“学研究”上注重研究“个性”、“方法特点”的把握;重视“信息”,并力求从“史”的发展上驾驭“动态”。  相似文献   

14.
明代前期国力逐渐昌盛后,文坛上出现了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台阁体,学者们亦多从教化、治世的角度接受前代儒者的思想。何乔新身处明代前期国力鼎盛之时,他以官方儒者的身份,倡导世人以“推洁廉之志而弼成治化,以环丽之词而歌咏太平”的态度来接受《楚辞》。他的这种主张亦是明代前期官方舆论风向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16.
伍丹 《语文知识》2010,(1):8-11
初唐诗文虽在理论上批判南朝骈俪和绮靡文风,但实践中却继承了南朝文学的藻饰、声韵和典故等形式美特点。"初唐四杰"在题材和风格上有较大的突破,其中卢照邻一方面继承了南朝骈俪和绮丽的文风,另一方面接受了楚辞的艳藻和句式,抒发屈原式的"骚怨"情绪。可以说,卢照邻是初唐受楚辞影响最明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7.
18.
论宋代楚辞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楚辞研究呈双线并进的发展新趋势。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在文学研究上进一步深入,逐步涉及到对楚辞的艺术手法、楚辞的文体特征以及楚辞的审美标准等诸多内容的探讨;另一方面,宋代楚辞学又呈现出强烈的理学化发展特征,对楚辞比兴手法的内涵、楚辞批评以及编选的审美标准等注入了浓郁的理学价值规范。文学与理学思想在宋代楚辞研究中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宋代楚辞批评的新风格。这种楚辞批评新风格是宋代文学观与理学思潮的巨大发展,也是时代政治需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屈原:《楚辞》一书的惟一主题--兼论汉代的楚辞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辞》一书编纂问题扑朔迷离,纷纭复杂,但只要抓住“屈原是《楚辞》一书的惟一主题”这一核心,其他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另《楚辞》的编纂也反映了汉人的楚辞观,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楚辞观,才将楚辞创作引向了衰微之路。  相似文献   

20.
游国恩的楚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国恩是海内外名的楚辞研究大家,本着重评述其在楚辞研究方面的成就及治学方法与特点,指出,他在历史眼光与考据功力,宏观探索与微观考证,广搜博采与扎实献学功夫三个方面的结合,体现了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