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郭沫若抗战史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兼具传统与现代两重属性,这表现在他对正面女性形象的重审与再造,也表现在他对反面女性形象的再思考。因此,他的创造既暗合于当代的创作趋势,在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上,又高于同时代的许多作家。  相似文献   

2.
明初教化剧盛行,其中的女性形象值得关注。明初教化剧中的女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良家妇女,另一类是风尘女子,她们在剧中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教化受众。这些女性形象传达了当时的男权意识。这种现象与明初的文化政策息息相关,又与中国文学内部的传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徐俊俊 《海外英语》2012,(3):219-220
莎士比亚作品注重神话用典,他的许多女性人物都可以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原型。其中威尼斯商人的女主人公鲍西亚曾被认为是莎剧中最能反映文艺复兴时代女性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文中从神话原型的角度解读鲍西亚,赞扬了女性的英雄行为和智慧。  相似文献   

4.
电视连续剧不仅能反映社会价值取向和道德行为规范,也可以影响观众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进入21世纪,随着韩国女性社会活动的增加,女性的权利得到延伸,社会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种现象折射在韩国电视连续剧中。通过考察21世纪韩剧中出现的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探究剧中女性所肩负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珊·格拉斯佩尔的短篇小说《同命人审案》(A Jury of Her Peers)体现了一位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被认为是美国第二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同命人"为标题将作品中几位女性置于"姐妹情谊"的关系模式之中。"姐妹情谊"的抒写既体现了苏珊·格拉斯佩尔鲜明的女性意识,也传达出她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及对女性如何摆脱困境道路的找寻。  相似文献   

6.
作为莎士比亚的经典巨作之一,《哈姆莱特》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及讨论的对象。其跌宕起伏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为读者呈现出了精彩绝伦的画面。然而剧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多为男性,大多数学者关注的焦点多是以哈姆莱特为中心的男性人物。在这个剧本中,女性人物出场不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形出现?为数不多的女性出场在这个剧本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以女性人物为中心,将剧中出现的两个主要的女性人物:王后和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亚,结合剧中情节、时代背景及作者个人经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影视剧中女性形象嬗变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变迁,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女性形象的分析,揭示了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从顺从走向独立的历史进程以及男女平权意识的强化。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不仅反映了社会观念和女性地位的变化,也丰富了影视创作的内容和形式,为社会性别平等的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女性,是大多数中外剧作家笔下的主角。我国戏剧从元杂剧到近现代话剧,也大都以女性为主角。这些以女性为主角的戏剧所反映的女权思想、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总是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对社会,特别是反对男权社会的种种价值观念。在我国古代戏曲《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三剧中窦娥、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形象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反腐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以《人民的名义》剧中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在借鉴了女性主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剧中女性进行了正面与负面、依附型与独立型的区分,并认为该剧所塑造的一些负面女性形象,因为充满了现代与传统、欲望与正义之间的矛盾而比正面女性形象更丰富、饱满、鲜活,充满了吸引观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花枝和星星两个女性角色,在剧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她们在灾难前的生存选择,折射出女性在灾难面前爆发的巨大生命力,也反映出电影独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经常作为弱者身份进入被说状态,在当今许多影视剧中也不例外。在当红电视剧《闯关东》中叙说的女人也是作为弱者与第二性存在着,其生存困境有着必然产生的因子,那就是男权思想的作祟。而电视剧要改变这一叙事模式,编导们必须还原历史的真相,从创作意识上着眼于纠正对女性的偏见,打破在影视中男性独持一极的格局,为构建两性和谐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绿色手术刀(GoodDoctor)》是文彩元首次挑战“医学”这类的专业剧,在剧中,她也有许多手术的场面,最近,她特意向医师请教了生活情况和医学用语等说明,还在剧中的医院参观了医生的手术过程,体验了手术情况。彩元说:“实际感受手术场面,对我来说是一个需要费心的部份。比起想像中更严重的手术情况,我的心情需要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13.
《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第一部成熟的悲剧。《榆》剧是一部充斥着各种欲望的家庭伦理悲剧,剧中人物有现实与古希腊神话悲剧的原型。奥尼尔在剧中刻画了三位女性,表达出对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怜悯与同情,同时也对具有反叛精神的爱碧形象进行了颂扬。  相似文献   

14.
契诃夫将俄国各个阶级的矛盾压缩到《樱桃园》中,剧中每个人物的发展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展现世纪之交的暗涌。《樱桃园》中的女性角色在剧本中展现与世纪之交背景相符合的人物特质,与樱桃园一起见证旧的时代的谢幕,新的时代的到来。从剧中的女性形象入手,分析她们与《樱桃园》的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形象塑造背后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韩剧给中国观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韩国文化,女性文化在韩剧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透过韩剧的镜头,我们可以管窥韩国女性的社会风貌,并由此引发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奥菲利娅作为《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虽出场不多,却起着联接剧中主要人物的作用,她的命运变化既与剧中其他人物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解读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因素对于恰切理解剧中人物性格特征、深刻把握作品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付潇 《教育教学论坛》2014,(31):169-170
近些年来,大量的抗日题材影视剧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然而,剧中本应以日语为母语的日本人在说日语方面却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许多优秀电视剧的一大败笔。本文从男性女性用语、军队用语、中国式日语等几个方面入手,具体探讨了其中的盲点或误区,希望能在以后抗日剧的日语编排问题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春家庭剧中的都市女性类型多样,大致有“他者型女性”、“自我型女性”、“依附型女性”三类,每一类女性形象背后都潜藏着“父权制”隐秘而强大的宰制力量。对“他者型女性”的规训体现了父权对女性社会价值的界定权力;对“自我型女性”的惩诫体现了父权话语对女性行动意义的言说权力;对“依附型女性”的矛盾心态体现了父权制既压迫女性也束缚男性的特点。现代女性在电视剧中鲜少被描绘为果敢、独立、专业、自由、智慧的女性形象,这与现实生活中广大女性对社会的承担背道而驰。这一方面显现了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价值低定位的强大意识形态影响;另一方面也显现了当代媒介文化对女性主体性价值缺乏认同与倡导。  相似文献   

19.
元代戏曲剧中的女性形象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辉,这些女性形象身上表现出了平民化的道德观和审美情趣,表现出了对中国女性获得尊严的真正关注,代表了更为广大的社会呼声,是文学史上真正关注女性人权问题的始祖。  相似文献   

20.
著名戏剧家田汉的剧作《丽人行》以三条线索分头讲述了女工刘金妹的遭遇,革命女性李新群在逆境中的奋进和摩登女性梁若英的动摇与醒悟。该作在1949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导演陈鲤庭以丰富的话剧创作经验,握住了原剧中的戏剧性因素,又做了许多电影化的处理,如多镜头的运用、生活细节的表现等,使该片的电影性和戏剧性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人物塑造将扁平人物圆形化,在结构上实现了单一结构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