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曦  杨锐 《英语广场》2023,(20):55-59
外国留学生对很多汉语词义的理解存在着不准确的问题。本文以语义角色为出发点,借助语料库、网络词典等工具,对汉语动词“考”的宾语类型与英语做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认为该词在进行动宾搭配时其宾语承担了不同的语义角色——对象宾语、内容宾语、目标宾语、方式宾语和结果宾语。该研究的目的是为汉语动词一词多义以及英汉对比的研究与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汉语学界在旁格宾语的细化、语法后果及实现机制上做了很多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英汉中旁格宾语的语义内涵区别。根据旁格宾语的"事例"和"现象"的区分,英汉旁格宾语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英语中的旁格宾语是"事例",语义内涵没有发生变化,而汉语中的旁格宾语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形成规约化构式,是"现象",表示抽象的语义含义,并产生跨文化附加含义。英汉旁格宾语是否具有跨文化附加含义反映了英汉思维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三宾语"现象的提出,挑战了汉语动词至多能带两个"宾语"的普遍规则。仅见于甲骨卜辞的这种语言现象,引起我们对汉语宾语的性质和数量问题的思考。从语义和句法的角度重新界定"宾语"的性质,确定并非所有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都要分析为宾语,并根据"观念距离相似形"原理,否认了"三宾语"句法现象存在的合理性,把"三宾语"中的"原因宾语"分析为"原因补语"。此外还讨论了汉语宾语和补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特点是重意合、轻形态,以语义为主,非受事宾语就是具体体现。格语法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研究句法结构是从深层语义关系揭示表层句法结构关系,也是以语义为主。可见,汉语和格语法都重语义。故用格语法理论解释汉语非受事宾语与动词间的关系,具有说服力。汉语教学中,格语法适用于非受事宾语。  相似文献   

5.
李伟 《高教论坛》2011,(12):126-129
汉语动宾结构句的误译不仅有自他动词的使用问题,与汉语宾语的识别率也有很大关系,即带有哪些宾语的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的动宾结构相对应。汉语属于孤立语,在动宾结构上没有表示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的形式标准;日语属于黏着语,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用宾格助词「を」表示。通过把汉语的无形态标识与日语的有形态标识结合起来,找出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宾格助词「を」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汉语动宾结构句翻译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万伟业 《海外英语》2012,(13):254-255
同源宾语是英语和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先从类型方面分析汉英同源宾语语言现象的一些特征,其次研究其结构和语义特点,得出有些汉语的同源宾语形式上与英语的同源宾语结构相同,但实际上他们不同于英语同源宾语结构,他们是汉语中的重叠谓语,是汉语特有的谓语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配价理论和论元理论出发,对汉英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进行探讨。我们发现正是"准二元Vi"本身的特殊性,即由不及物动词向及物动词方向飘移,引起了宾语构式的变化。通过比较,本文发现汉语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和英语运动类"准二元Vi"及其宾语构式在句法结构和语义表达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两者都是通过介词隐现改变宾语构式和突显语义焦点,汉语的句法结构比较复杂,但介词隐省前后的语义变化不大;而英语运动类"准二元Vi"在介词省去前后的语义变化相对明显,句法结构变化却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8.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普遍使用的句式,同时它也是十分特殊的句式。一直以来,都有学者和大师们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把"字句,在句法研究、语义研究、语用研究和教学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试图对"把"字句有定宾语与无定宾语的研究状况做一概述和评说。  相似文献   

9.
按其与动词的语义关系的不同,现代汉语宾语可分为受事宾语、对象宾语、结果宾语、工具宾语、材料宾语、方式宾语、处所宾语、时间宾语、目的宾语、原因宾语、表称宾语、主体宾语、存在宾语、致使宾语、数量宾语、予夺宾语、虚指宾语,这是一个穷尽了所有宾语个体的分类.受事、对象、工具、材料、方式、处所、时间、原因、指使和予夺等宾语的所指事物、事态均被预设存在;结果、目的、主体和存在等宾语虽然不含有个体事物存在预设,但含有类事物存在预设;表称宾语或者含有名称存在预设,或者含有名称所指事物存在预设;数量宾语预设数量词语所指的数量存在;虚指宾语不含存在预设.现代汉语的“宾语”其实是一个原型范畴,非原型宾语是原型宾语通过转喻、隐喻不断扩展的结果.现代汉语宾语成分的预设分析,应从语义、语用、句法等多个维度进行,而从句法成分语义关系的维度进行分析是关键.对宾语预设情况进行穷尽式描写,有助于弄清汉语动-宾结构体的生成机制,有助于找到各类动词与句子预设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谓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很复杂,根据动词所带的不同语义类型宾语出现的频率,我们将其分为常规宾语和非常规宾语,本文尝试解释"吃食堂""吃大碗""吃大锅饭""王冕死了父亲"等几个非常规述宾结构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考察唐五代时期的双及物结构,以刘坚、蒋绍愚主编的《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为主要语料来源,以其中的双宾语句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带双宾语的动词分为"给予""取得""等同""其他"四大类,并对宾语构成成分以及动词和宾语的语义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汉语“吃+宾语”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吃是一个常用的高频动词,文章考察的是与吃相关的动宾短语,试从吃的历史演变、吃+宾语中宾语的意义类型以及吃的语义特征三个方面来考察吃+宾语,从而对吃+宾语的结构和语义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角度解释主宾语可互换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存在一种有趣的主宾语可互换句式。此句式的特点是,不增删或改变任何词语,主语与宾语直接易位,虽然变化前后的话题或者表述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变换式与原式都成立并且基本语义关系不变。就这种句式的存在原因从认知的“图形-背景”关系和汉语动词动作行为方向的不确定性特点角度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4.
一个语言结构的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选择的,它们需要在语义上保持一致性.本文采用动态的观点.对"V出+宾语"进行系统性考察,归纳出宾语的八大语义类型和动词的六大语义类型,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规律性的匹配关系,体现了汉语句法语义双向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宾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把字句”是个很有特色的句子结构形式,黎锦熙、吕叔湘、王力、朱德熙等汉语学家对它感兴趣,并在各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对于“把”的宾语的研究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本文试图对“把字句”宾语的语义特征、指称性、句法性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和评说。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的述宾结构中,受述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影响,宾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意义类型。本文对宾语表示各类意义的述宾结构进行了较详细的汉蒙对比分析,从而揭示了述宾结构体现出的汉蒙差异——是汉蒙语之间结构关系有别,其中又有不同情形,二是汉蒙语之间的语序不同。进而试图从教学角度引导汉语学习者正确有效地学习、理解、使用汉语。  相似文献   

17.
"问"的双宾语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分析。第一步,表问询对象的名称性成分逐渐取得了"问"的宾语位置,"问 于 NP1"变为"问 NP1"。这样,"问"就拥有了两种语义类型的宾语——对象宾语和内容宾语。第二步,"问 NP2 NP1"和"问 NP1 NP2"的竞争,汉语历史地选择了后者作为它的双宾语结构,"问"从一个二价动词变为三价动词。  相似文献   

18.
比较而言,汉语动词"吃"的宾语语义类型十分丰富,英语动词"eat"的宾语语义类型则稍微简单一些. "eat"舍有破损义,因而能带结果宾语.汉语在句法上重意合的特质使它与重形合的英语相比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性,这是"吃食堂" "吃大碗"类动宾结构生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带宾语是及物动词最重要的特征.但在真实话语中,及物动词并非总带宾语,除了少数黏着性及物动词必带宾语外,多数及物动词都可以根据一定的语用和语义条件,可以隐含或省略.通过观察汉韩及物动词在真实话语和语篇中及物动词的宾语隐现情况,发现汉韩及物动词的宾语隐现情况很相似.汉韩及物动词中都有必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和可带可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只是它们在各自语言中所占的比例不同.韩国语中必带宾语的及物动词的比重多于汉语中,反之,汉语中可带可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的比重多于韩国语中.  相似文献   

20.
张伟丽 《双语学习》2007,(8M):154-154,156
“问”的双宾语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分析。第一步,表问询对象的名称性成分逐渐取得了“问”的宾语位置,“问+于+NP1”变为“问+NP1”。这样,“问”就拥有了两种语义类型的宾语一对象宾语和内容宾语。第二步,“问+NP2+NP1”和“问+NP1+NP2”的竞争,汉语历史地选择了后者作为它的双宾语结构,“问”从一个二价动词变为三价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