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所接触的留学生的短信进行记录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跨文化交际中,留学生在短信中常出差错,其中"了"的错误最多。本文即以汉语虚词"了"的用法为例,通过分析句法上的、语义上的问题,指出在跨文化交际及第二语言习得中,留学生使用汉语虚词"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构式语法及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高频搭配的虚词性组块被认为是小句生成以及语篇构建的框架式构件,更需要优先习得。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高频搭配的虚词性组块研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汉语虚词性高频搭配的特点,并进行分类。探讨了虚词性高频搭配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如可以降低学生汉语习得的门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能够提高学生汉语表达的流利度与准确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出了虚词性高频搭配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如应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侧重学生高频搭配意识的培养;要在教学中始终贯穿整体意识等。  相似文献   

3.
以往有关虚词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有些虚词的用法仍难以说明和解释,以致影响到汉语教学。本文立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以"还是"为例,在现代汉语大型语料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察"还是"的共时表现,探讨其各种语法意义及语义背景。"还是"从表时间范畴的延续义的基本功能到表选择义的连接功能,再到表择定义、添加义和表反预期的情态功能,其语法意义及语义背景都呈现出复杂的趋势,习得难度也随之增加。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材以及对外国学生学习"还是"的情况调查,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进入新时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越来越重。如何提高汉语的教学水平,成为汉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该文以语言类型的分析性眼光,分析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难点,主要有:韵律特点、隐性特点、虚词用法几种句式用法,还指出不要低估第二语言汉语习得的母语干扰,要理智地克服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5.
外国留学生在初级汉语习得中较难掌握的是虚词。虚词的偏误大致可分为四类:语序、缺失、赘余、误用。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习得虚词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分析学生习得过程以及教学的难点重点,揭示了此阶段虚词偏误的成因,并提出了降低偏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部分聋人具有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特点.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研究对聋人大学生汉语教学有较大启示.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关系、阅读和写作等方面,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理念、教学方法及其对聋人大学生汉语教学的启发.总结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杨华 《现代语文》2009,(8):117-119
外国留学生在汉语习得中较难掌握的是虚词.他们用虚词(主要是副词、介词、连词)造句时,偏误的发生率很高.本文主要分析留学生在习得虚词"在"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类型.  相似文献   

8.
虚词教学一直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初级阶段分散教学中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虚词的感性认识,之后在中高级阶段开设专门的虚词课是虚词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虚词专课不仅要对初级阶段所学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总结,还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虚词进行深入阐释,使学生加深对虚词用法的掌握,提高其运用虚词准确得体地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魏子桉 《现代语文》2013,(10):68-69
由于现行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知识,致使很多学生的汉语语法知识非常薄弱。相反,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却比汉语语法知识丰富多了。文言虚词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之"作为最活跃的虚词,细分起来有八个用法,"作代词用"是最常见的用法,也比较好理解。理解难度较大并且容易混淆的当属"充当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和"取消句子独立性"这三项。  相似文献   

10.
虚词在各种语言里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汉语中尤其显得重要。汉语就其语法来说是属于分析型的,它“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既没有俄、法、英诸语言里那种形态标志和屈折变化,也没有日、韩、蒙、土耳其诸语言里那种粘附形式。这样,汉语的虚词就要担负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虚词研究亦必然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整个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历程,站在历时语言学的角度,从早期的虚实概念说起,就虚词研究在汉语语法学的酝酿、草创、探索、描写以及创新时期等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予以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1.
虚词教学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难点.外国人学习汉语虚词的出错率最高,且偏误也多种多样.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虚词的教学原则、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十分重要.文章结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偏误,提出了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前言汉语属于孤立语,其特点是,不是依靠词性的曲折变化,而是依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句子的语法意义。因此,对汉语语序和虚词的本体研究,一直是汉语言文字学中,语法学、词汇学研究的重点。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杨伯峻先生主编的《古汉语虚词》,都是汉语虚词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语用习得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梳理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关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构成、汉语第二语言语用习得、二语语用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等三方面重要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的汉语作为二语的语用习得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4.
汉语虚词"的"具有极高的使用频率,它与英语"所有格"在语法与语用等方面都同异并存,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在汉语虚词"的"与英语所有格的种种对应特征的基础上,以例规、规例和讲练结合等方法,探讨了对外汉语中虚词"的"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匡昕 《现代语文》2015,(2):11-15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在中国已开展了20年,近年来对汉语发展过程的研究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对近20年来汉语语法发展过程研究的论文进行评述,并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项目、过程分析、原因阐释等方面探讨其研究现状与特点,以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韩国留学生在习得汉语体标记词"了"时常会产生偏误。本文基于HSK动态语料库讨论韩国留学生习得"了"所出现的偏误,分析了学生产生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导入、教学、运用阶段的作用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境习得研究的现状,得出语境习得有助于提高汉语习得效率的结论,希望对我们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学习汉语,虚词比实词更难掌握。在组词造句中如果漏用了虚词.或者虚词使用不当,就不能表达出准确的意思。维吾尔族学生因受其母语的影响,对汉语虚词掌握得不熟练。漏用、错用虚词的现象时有发生。作者仅对维吾尔族学生在使用汉语虚词时常出现的漏用和错用现象,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希望对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杨 《现代语文》2010,(2):130-132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不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也仅有二十来年的历史,词汇习得的研究开展得更晚一些。与语法、语音、汉字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相比,词汇习得研究做得少,但是词汇习得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所以语言教师、应用语言学家应该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本文综合了近二十年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研究状况,以期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为词汇习得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比"字句的教学一般出现在针时第二语言习得者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本文试从第二语言习得者语言习得和认知的角度探讨"比"字句否定式的教学策略,侧重于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的研究,更侧重于课堂教学内容顺序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