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词意象入手,撷取了宋词别离主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亭”意象,从它的文化渊源,因袭关系,意象功能和审美意义等方面结合文本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阐释了“亭”在宋词离别意义中的生发功能。  相似文献   

2.
宋词“凭栏”意象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词中"凭栏"意象被广泛运用,其内涵有表现闺怨相思、怀人思乡、言志怀古等。其产生原因则是对前代词中该意象的继承以及宋代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洁清雅的"荷"是中国历代词人喜于吟咏的对象。在姜夔笔下也不乏红莲、秋荷等"荷"意象,数量虽不及其咏梅词,但姜夔笔下的"荷"意象自有其清雅而衰颓的独特风韵,表现了词人身世飘零之感、人生迟暮之悲、离愁怀人之苦,饱含了词人丰富的人生体味,具有独特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4.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篆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造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侯晶晶 《巢湖师专学报》2000,2(2):87-91,104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唐宋词的语言特点以及意象在唐宋词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并归纳出中英文意象的四种对应关系并阐述了每种关系的意象宜用何种翻译方法,最后指出了这两者间的规律性应该与源于意象复杂性和诗词译文较高诗性的灵活性相结合,才能在唐宋词意象翻译中既减少意象的意义损失又保证语境的完整,统一和顺畅。  相似文献   

6.
"燕子"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有着多重的文化涵义。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其词意象丰富,其中,"燕子"意象是她最常用的意象之一。徐灿以其善感的心灵、敏感的才思赋予"燕子"这一常见意象不同的精神内涵,"燕子"成为含蓄地表达她内心思绪、情感意趣的借用之物。  相似文献   

7.
蒋捷词中的飞鸟意象种类丰富,但各有不同意蕴,其中沉淀着作者深深的故国之思、身世之悲,也有表现其隐居后的悠然之情.飞鸟是蒋捷词中意象的重要表现部分,在使用技巧上,遣词巧妙,用语别致,情深意切,新奇不俗.这不仅体现作者钟爱于自然景物,以此寄托情感,也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9.
植物和雨都是自然界的外在表征.唐宋词中有丰富的"植物+雨"意象,它就是一个把自然界浓缩在文字中的生动图谱.当这些自然物因为作家主观情志的复杂经验,上升为意象后,便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意味,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它承载着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0.
两宋社会多姿多彩的民俗节日促成了节序词的繁荣,其中重阳词就是最重要的节序词之一。重阳词里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菊花意象,这些菊花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一瓣菊香,向我们展示着两宋社会丰富的民俗心理、民俗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11.
“阑干”是唐宋词中常用意象,词人巧妙地运用这一意象构筑出种种优美动人的意境。阑干与不同词语组合可呈现出不同的词境,如香艳之境与忧思之境。除了能够创造出多种词境外,“阑干”意象在词中还具有多种功能。如道具功能、依倚功能、屏障掩映功能。唐宋词人频频选择“阑干”意象表达情思的原因有三作为必不可少的装饰性场景;“词为艳科”的特质;作为人们心态变化的见证与记录者而存在。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词中,"凭栏"意象出现次数较多,主要用于表达闺怨、家仇国恨、羁旅之情。本文主要是浅析各词中表现的不同意象以及产生的大体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严陵钓台”意象的意义是多重的。除了严光的高 洁外,还有光武中兴、君臣合道。本文通过对作家生平与词作 内容的比对,勾勒出宋代咏史怀古词使用这一意象的情况。词 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对“严陵钓台”意象的意义或任取其一,或 兼而有之,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中的楼意象及其营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宋词中的楼意象美不胜收。当词人们把目光投向楼意象时,不仅凭借不同的组合形式将蕴藏于心中的复杂情感巧妙地渲泄出来,而且也将楼在园林艺术中的作用移入词中,作为词情与词巧妙的结合点来营构词。这些词典型地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种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金陵为题材的咏史怀古词,形成了词学史上的独特风景——"金陵意象"。"金陵意象"的确立,始于唐诗,然后沿着诗学和词学两个方向传承。词学中的"金陵意象"完成于宋代,宋以后仍吟咏不绝,不断累积叠加,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唐宋诗文中常见之吟咏意象的嫦娥,唐宋文人由最初对其窃药奔月、得仙不死的本事之咏,扩展为对其拥有仙方、掌管仙策的仙品之咏,进而又通过凡俗化、人情化的改遣和重塑,使嫦娥呈现出热烈而多情的女仙面貌,完成了对嫦娥的形象之咏。嫦娥意象在唐宋文人笔端由仙而凡的展演轨迹,正可视作世俗生活中文人多彩的内心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鉴于词与音乐、建筑的特殊关系,从时空互证的角度出发,以"心物交感"说作为指导,为建筑入词探寻学理依据,并在其支撑下,以婉约之词与士林之词为例,分析了唐宋词中建筑意象之变化,即由婉约词中建筑意象的阴柔倾向,向士林之词中建筑意象多样化走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是芭蕉意象形成的关键与固化时期,出现了"雨打芭蕉""展蕉""败蕉"等特殊意象,其中"雨打芭蕉"多用于抒发流寓之人或女性的思念之情,成为客居他乡者常常借此怀念中原繁华的载体,这也是数百年来文学写作中最主要的芭蕉意象。芭蕉意象体现了古代人们基于植物的世界观,也明显地呈现为阴性和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秉承了先前诗歌中嫦娥形象的抒写,并进一步发展为嫦娥意象群落,赋予它以独特而丰富的多重意蕴。在其笔下,嫦娥既是幽寂高洁的月宫仙子,又是哀怨多情的道家女冠,更寄寓着诗人孑然兀立而不甘从俗的高怀远志。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词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其内容、题材更多姿多彩。本文从闺情相思、伤春伤别的题材表象,揭示唐宋"闲愁词"中忧生伤世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