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论语》在日本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畅销书的地位,出版社打出了这样的宣传语:"在混乱的时代,向《论语》学习做人之道。"而销售最好的是儿童论语读物,据悉以办儿童论语私塾著称的东京明治书院出版的《儿童论语》,以销量超过20万册荣膺超级畅销书称号。购书的父母们表示,"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孔子的教育"。让孩子在高声朗读《论语》中陶冶情  相似文献   

3.
"二治说"和"三世说"构成了康有为的《论语注》注解《论语》的基本思想结构。这一结构既蕴含着传统儒家思想,又掺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立宪思想,显示出康氏坚守保皇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进入新时期尤其新世纪以来,《论语》注本大量普及,而对于新时期《论语》注本的研究也开始慢慢兴起。本文主要论及的是新时期(1978)以来三十年的《论语》注本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启迪人类智慧的教科书。《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这里的读经,就是读《论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诵读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加语文涵养。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既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论语》历来有多家注解,并且经历朝历代至如今,各家注释见解也并非完全一致,难免发生分歧。此特提出"何有於我哉"及相关句式,在梳理各家岐解以及广搜材料的基础上,试从语言学及文学、教育学的角度对其辨疑解惑,以求全面地理解《论语》的原意,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作为儒家经典劝学名言流传千古,多少人将其作为勉励自己上进的格言警句。《论语》上是这样注解的:“通过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掌握更新、更深的知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8.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不只给后人以知识的滋养,而且在做人方面也给我们以无尽的启发教育。文章试图从《论语》的高频词去探求孔子的立人观并阐释这种立人观在现实生活中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让年轻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论语》,但《论语》的打开方式却是个问题,即使有兴趣的学生也有读不下去的情况。是什么原因让对《论语》产生了兴趣的学生读不下去呢?讨论起来,除了文字上的原因外,是《论语》的体式特征拉远了与学生的距离。《论语》整本书只是零乱的章句,章句之间大多没什么联系,虽有"篇",但篇名并不反映本篇整体的内容,篇的内部也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弘扬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五千多年来,华夏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语》中的"人本精神"是探究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从"礼"与"仁"来考察《论语》中人文思想的萌芽,进而分析其中蕴含的对人自身价值肯定的"人本精神",最后对《论语》给当代现实社会所带来的具有众多启示意义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反映出传统经典对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统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中《论语·十二章》的第一章内容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这一章也是《论语》的开篇第一章,被后世称为"孔门三乐"。一乐:学习之乐。教材将"时习"注解为"按时温习";将"时"注解为"按时"。这样的注解在学术界还存在一定争议。一些学者将"时"解释为"恰当的时机";将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资源。而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载体是《论语》。文章着重探讨《论语》中哪些思想精髓有利于当代学生的美德形成,通过对儒家经典《论语》思想精髓的探讨,来说明《论语》中哪些思想精髓有利于培养当代学生的美好品德。  相似文献   

14.
<正>《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源头性材料,也是历代儒生士人的必读之书。该著作在历代阅读者的阐释中逐步走向了经典化,从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到清代《论语》与《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完成了其经典化过程,也形成了儒家经典化体系。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容易入门又直指儒学宗旨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15.
高拱继承了宋代学者自由议论的风气,对儒家经典的权威性及宋儒的注解表示怀疑,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其中对《周礼》的考疑,对《尚书·洪范》及蔡注的质疑与批判,对《春秋》灾异谴告说的批判以及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解读,均有不少重要发挥,是后人研究高拱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高拱的经学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适应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厚实学生的国学积淀,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选择孙钦善《论语本解》为阅读版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通读《论语》,写《论语》读书报告。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国学经典,在高中开设《论语》的选修课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毋庸讳言,如今许多教师根本没有通读过《论语》,不懂《论语》是教不好《〈论语〉选读》的,最多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读《论语》,补上这一课,是教好这门选修课的最基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罗卫东 《大学生》2015,(5):58-59
经典作为一种生成过程,不仅是某种既定的重要思想观念自身的生成、表达和传播过程,也是与其所经历的每一个时代互动演化的过程。后来的人,并不是作为经典文本思想的单纯接受者和诠释者,而是参与了经典思想的创造过程。就中国而言,两千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对《论语》的注解,融入了各自对这部伟大作品的解释,其中一些人的注解堪称是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再创造。一些被历史淹没的伟大人物及其思想被发掘出来并恢复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也就是说后人成为前人的"伯乐"。或者情况正好相反,长期作为经典的作品被后人  相似文献   

19.
《论语》作为国学经典,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于丹〈论语〉心得》只是当代社会快餐式的心灵鸡汤,它在给大众启蒙的同时并没有全面深刻地传达出《论语》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髓,也使《论语》在当代陷于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20.
郑玄《论语注》对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汉代及后世的传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系统地注解《论语》,郑玄在注释中使用了约20个训诂术语,这些术语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术语系。全面分析这些训诂术语及其内涵对于正确解读《论语》原文及郑注都有重要的作用,并能为专书训诂术语体系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