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凭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谁都知道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然而,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如何使用并且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尤其是如何用新理念驾驭教材,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就成了我们教师不可回避的,应该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历经改革,但直至今日,高耗低效依然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依然呈弱势。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如何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用好这套教材,是摆在我们这些走在课改前沿的教师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这让我想起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通过认真、深入地学习教材,我认为要想用好这些教材,就必须立足于教材,用活教材,让教材成为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凭借与依托.  相似文献   

4.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笔者试以苏教版二下《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作为学习语文的范例,谈点认识和做法。一、教材是学习语言表达的"例子"1.教材是学生积累词语的例子。课文后面练习第3题中,出示了一些描写色彩的词语,教材这样安排,对于学生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提供了范例。我在引导学习"色彩斑斓"一词时,问学生:"课文中还有两个  相似文献   

5.
赖晓春 《成才之路》2009,(30):I0018-I0018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在我看来,语文教材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本身所蕴涵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对教学而言是又经济又实效的办法。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为例.谈谈我是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来激活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6.
商新斌  陈芬尧 《文教资料》2013,(2):54-55,58
二十多余年来,作文教学历经重主题,而重篇章,而重语言表达。作文注重语言表达,以为作文无需反映生活,无视内容,只求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的优美,则只取阴柔一路,而将壮美排除在外。这样,不但出现作文死记硬背、东拼西凑的情况,而且形成纤弱柔美的"缺钙"之风。这不但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茅盾散文的"行文每不忘社会"、"文章和现实生活发生关系"的"实用",正好能弥补当下中学生作文柔弱文风的不足,起到"补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蒯威 《辽宁教育》2014,(6):71-73
比喻是学生阅读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恰当的比喻,能让所表达的内容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方法,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比喻教学中,有的教师出于应试,以"考"代教,以"练"代学,脱离了阅读教学;有的教师偏重比喻知识的教学,强调分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比喻句,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比喻的特点与作用,让他们读懂比喻,欣赏比喻,并慢慢学会运用比喻.  相似文献   

8.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都听说过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但对这句话能做出全面、合理解释的恐怕并不是很多。"例子"的作用是多向度的,应该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切入口设计实施教学,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品需要经过慎重修改方能成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本改动是语文教材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成功的文本修改推动教材经典的塑造。选文修改受政治、社会与时代因素,语言规范化,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影响,应遵从叶圣陶所述作者文笔,各有风裁,我人加工,宜适应其风裁,不宜出之以己之风裁,以求文质兼美等意见。  相似文献   

10.
余丽敏 《生活教育》2014,(20):30-30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手法,运用模仿、想象、感悟和改写手段,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写作技巧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语文老师要善于引导初一新生理解课文,学以致用。让学生由运用课文词、句,仿课文写法而有话可写,不惧写作,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2.
"读写结合"是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丁有宽先生的创举,也是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原则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凭借,选找结合点,巧妙模仿,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能力、连句成段的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深入领会叶圣陶先生的"例子"观,向经典课文学习好词佳句,吸纳表达方式,领悟写作技法。适时练笔,加强写作实践,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语文",是检验语文教学改革有效与否的试金石。课堂上传统的"教课文"只是关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意的理解,并没有体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技巧和语文素养的培训。把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教语文"的学堂不能仅仅只是教师对课文的阐释,需要在教学中抓住教学关键点,利用课文"相似性"特点,探寻独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钟瑛 《学语文》2007,(2):38-38
语文教学有句俗语:“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是说要把课本当作学习中的例子,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但很多人却误解其原意,认为课本既然只是一个例子,就可用可不用,从而忽视甚至舍弃课本,削减了课本这个特例的权威性,在作文方面(尤其是进入高三以后),更是早早地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这实在是一个舍近求远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分析课文当视为这种模式的核心。每篇课文无不要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性和伟大意义。因而,对课文挖掘的深入与否成为衡量一个语文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事实上,学生对语文课最反感的恰恰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课文分析。语文课能不能不分析课文?有的老师说,如果不分析课文那我就不知道语文课怎么上了。那么,课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相似文献   

16.
17.
按照课时安排,精读课文教授两个课时,略读课文教授一个课时。中高年级的教材选文不少篇章的含义比较深,篇幅也比较长(其实这也是在悄然地与中学语文教材接轨)。在有限的一课时或两课时内,你想穷尽教材的所有。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都说教学的艺术功在课前,那么,在备课中该如何把握教材,较为准确地捕捉住教材中的“七寸”,  相似文献   

18.
语言表达是人最重要的生活技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怎样利用好、挖掘好课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精妙之处,最终实现灵活地生动地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思想,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最应该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教材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什么是一堂好课,是大家探讨最多的话题,有人说,一堂好课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好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有人说,好课是追求学生收获的,如同农民没有收获的耕耘是徒劳的一样,学生没有收获的课是失败的,收获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有人说,一堂好课不仅是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课,教师不但能答疑,而且还能启疑,能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还有人说,一堂好课,学生应当觉得轻松,感到兴奋,感到自信,好课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满足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相似文献   

20.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7,(4B):16-17
面对同一版本教材,同一篇课,同样陌生的学生,两位语言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教师上出了两堂风格迥异的英语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