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孔子说自己的道是一以贯之的,却并没有明确说自己的这个"道"到底是什么,又是用什么贯串起来的。后人恰恰多就这两个问题各持己见,争论不已。关于孔子的"道",有三种较为普遍的看法,即"仁"、"礼"、"仁与礼";关于"一以贯之"的"一",有的认为是"忠恕"(这种说法较为普遍),有的认为是"中庸",也有的认为是"仁",还有的认为是"礼"。不管哪种说法,要搞清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的"一"是什么,如果从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的人生理想、孔子中庸思想的形成、孔子的人生实践来分析其思想观念,就会明白,"中庸"应该是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孔子生前宣扬儒学,多所厄难:先后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有陈蔡之隘.<庄子>借孔子之厄,塑造了作为悖道者、学道者和传道者的三种孔子形象.这些形象以原始庄学为出发点,以历史的孔子为逻辑依据,以虚构为基本手段,传达出庄子和庄子后学对孔子的批判、利用和尊重等多重意味.  相似文献   

3.
“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儒士追求的最高目标。孔子歿后,儒家分派。各家学派对孔子之道的理解也全然不同。本文以孔子的三位弟子曾参、有若、子贡对“道”的理解,将孔子之道分为“忠恕”说、“仁”说以及“文章、性与天道”说,并分析了孔子之“道”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丁晓宝  陈雄 《文教资料》2013,(20):79-81
“中庸”不是什么都不做,更不是“和稀泥”,而是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顺其恰到好处而为之。“中庸”作为“德”,可谓“其至矣乎”。它表现于外就是行礼乐,表现于内就是修仁义,是为政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中庸”的修养,最终可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实际上正是一种“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5.
在孔子眼里,理想的君臣之间是一种有原则的合作关系,而并非臣子一意愚忠君主。这挣脱等级禁锢的思想意义非凡,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先锋人物的埃兹拉·庞德,耗时近半个世纪,致力于创作史诗般的长诗巨著《诗章》。《诗章》长期以来被视为英美现代主义的集大成者而备受关注,但鲜有人从史诗方面分析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诗章》中对西方现代哲学、政治、宗教等的批判,来揭示作品所包含的易被忽视的"反抗"与"破坏"主题,从而更清晰地理解《诗章》作为现代西方没落文明的一部挽歌性史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姜冰 《华章》2012,(35)
作为《论语》中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孝道”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对子女应对父母尽到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义务提出了要求.纵观《论语》,其中提及孝道观点和思想的内容有十几条之多,较为系统、全面地对孔子孝道思想予以了阐释.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太史公史料取舍的原则和方法很大程度上直接传承于孔子,而孔子在史料处理上的做法经过太史公的继承与丰富,又成为此后两千多年中国著史者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史料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渊源和传承线索.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作为一切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的“礼”是广泛而又重要的。“礼”在孔子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代,孔子尚“礼”,以“礼”闻名。他对礼的态度集中反映在记载他言行的《论语》当中。《论语》多次提及“礼”,这种“礼”是自然的,是天理,而非人为的;是率直自由的,是人情的自然流露。孔子主张“礼”生于“情”,“情”为“礼”之本,两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因此,“礼”在孔子思想里具有非常深刻和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如何看待儒学、如何实现中国文化的重建,一直是困扰中国文化界的重要问题。一百多年以来,对于该问题的探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理论。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层次的内容与复杂的内在结构,无论是对“人生究竟”问题的追问、对传统社会规范的建构,还是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塑造、人文伦理的建构、民族心理的形成等等,儒学都作了独特的回答。因此,面对儒学内涵的多层次与多角度,我们应该避免那种对儒学以偏概全的简单评析,以及大而化之的笼统界定;而应该在理清儒学内在层次及逻辑架构的基础上,对儒学的现代价值问题做出细致分析,以期能够找出一条儒学与现代文明的衔接之路。  相似文献   

12.
儒学的生命观主要包括人我观、天人观和自我观,其核心观念在于“和谐”。就全球化时代的价值冲突来说,儒学生命观能够起到启示作用;而在中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儒学生命观具有积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儒家孝道的等级分层及其施政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孝道伦理的创建发展中,儒家学者为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设计了不同的孝道内容及行孝方式,儒孝伦理被具体化解为天子之孝、人臣之孝、庶人之孝等多序列等级分层.不同等级的孝道分层,各有不同的行孝内容及行孝标准,在儒家"孝治"施政的统治秩序中,体现着各不相同的社会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代理学家们所倡导的理想人格不仅仅是社会伦理的内涵,它包含着宋人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虽然山水画学中的“理”和理学的“理”含义不完全相同,但它无疑是理学这个时代强音中的一个音符。画家笔下的层峦叠嶂、烟柳渔浦、寒林远水表达的是创作主体对世界与人生的思考,以有形之象呈现内在之理,画家在“理趣”的玩味中得到性情的陶染和灵魂的提升。宋代山水精、妙、神、逸诸品众多当与其兼备理、气、趣有着直接关系。而理、气、趣又来自创作主体所受到的理学人格的薰陶。宋代山水画取得的辉煌成就,不能无视宋代理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忠恕之道"的"恕道"与"忠道"有联系亦有区别。"恕道"在现代社会的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宗教团体与宗教团体之间仍然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两汉音乐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汉初崇道,其音乐思想体现为崇尚自然;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因其过分地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产生了消极的历史影响;东汉谶纬迷信盛行,官方音乐思想低俗,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宝藏。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德育思想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内容的阐述来进一步说明儒家传统德育思想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儒家思想复兴的今天,解读《论语》、理解孔子儒家思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现世生存,也关心人的精神追求。通过把孔子儒家思想与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相联系,我们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以及精神旨趣能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篇章语言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认知科学的发展给篇章语言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介绍了认知科学及图式理论,并从认知角度对百科词典中的篇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大体说来,传统儒学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在野的民间形态,另一种是在朝的官方形态,这两种形态的儒学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共性是,重视人和人际关系,强调社会道德秩序;其差异性是,民间儒学主要存在于社会转型期,官方儒学存在于非转型期。弄清儒学的这两种不同形态,对于认识当下儒学的地位和作用,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