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的汉英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渗透与互动的交际活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研究其特点,探索其规律,不仅有利于实现语言的准确理解、流畅表达、互动互会,也有  相似文献   

2.
内化语言和外化语言是生成语法理论体系中相当重要的概念,但长期以来存在争议。内外化语言是可以厘清的,而且对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意义重大。内外化语言可以对接,翻译就是很好的例证。如果内外化语言可以对接的设想成立,那么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就可以实现有效互动,同时可以加深对语言习得等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语言翻译是翻译语言还是传递意思 ,至今仍是个有关翻译目的争论不休和有待决择的问题。由词、短语、语法和句子所构成的语言虽具有一定的形式意义和字面意义 ,但这些意义不是翻译的全部 ,而仅仅是翻译的一部分。翻译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由语言所陈述的内容 ,即翻译是把语言转变成思维 ,将思维转变成言语的知识以表达出文献的真实意义 ,或说话者和作者的欲说之言。  相似文献   

4.
杨娜芝 《海外英语》2023,(23):118-120
出色的语言翻译技能是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础语言技能。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翻译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处理信息、表达信息的基本素养,是学生认知语言知识的基本技能。教师要基于教学要求开发多元化翻译互动模块,对翻译方法进行调整。传统的翻译教学从语义与词汇概念入手,翻译方式相对单一,学生无法理解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应用错误分析法展开翻译教学活动,可以深度掌握语言的不同表达结构,及时整合语言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翻译主要是对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恰如其分的处理。语言因素,即语言内部各成分-词、短语、句子、段落、章节等,仅仅是翻译活动入门的向导,因为翻译必须凭借这些外壳-语言表层结构来进行思考。非语言因素-语言环境,即语言因素的前后或上下文的密切联系,字词之间的隐蔽关系、远近距离关系、渊源关系以及与其它作品的关系等语言深层结构,是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正确的重要前提。翻译时,作词的词典定义,即概念意义和对概念意义具有一种补充和延伸价值的内涵意义有机结合起来,表达出其所产生的特定的联想意义,即根据两种事物间外部表象(形似)或内部本质(神似)的类似上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表现出来,从而弄清其来龙去脉,准确地把握其具体的内涵,达到理解与表达的完善与和谐。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一种互动活动,其中的语义在活动中的转换与信息之间的表达则是互动时候的中心,如何获取正确的信息与语义,语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想正确地表达出翻译中的信息,就应该在合适的语境中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充分看出语境在语言信息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语境分析与翻译中的信息传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赵朋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113-116,125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语言的社会性决定了异语交际离不开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规约。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互对立,其积淀会明显地显现出来。本文拟从三个层面探讨在异语文化的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并提出文本诠释的文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中,译者面对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很难完美地再现原作的内容和风格.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性造成了翻译之难,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可译,即可译性限度.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差异性,才有翻译的必要.差异性是翻译的缘起,差异性不可避免,与翻译共生;翻译中要保持差异性,翻译的价值在于体现差异性;尊重语言差异性有利于吸收外语的长处,给本国语增添新的质素,扩大本国语的"界域",提高本国语的表现力;尊重文化差异性有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补和融合,增强文化活力,发展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化活动,原语与目的语在矛盾碰撞中互补互动,具体表现为目的语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将以杨宪益和Hawks的两种关于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英译本为例,分析阐述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取向——使译文忠实于原文或者是使译文符合阅读者的欣赏力和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0.
翻译既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需要将原文表达的思想与译文真正对应。但由于使用不同语言的各民族所生活的环境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了语言文化间的差异。由于这种不同文化个性所带来的差异,则要求翻译时要兼顾两种语言的特点,对两种文化差异有深刻的了解和全面的掌握。  相似文献   

11.
翻译学中的语言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语言的模糊性必然会给翻译带来许多问题,包括翻译标准本身、理解源出词和用译入语表达。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在文章结尾,作者着重讲述了经贸翻译的模糊信息及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一项以译者为主体,并根据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理解能力完成的实践活动,因此,了解翻译活动中译者与读者、译者与作者的跨域时空的互动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傅雷先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为基础,对其生平、性格及翻译作品的选材、语言、美学观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其中的主体间性思想进行讨论,以期对自己今后的翻译学习与实践提供借鉴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以及英汉语言表达的差距势必造成英汉翻译上的困难。但语言传译贵在等值传神而不应该受制于原文语言表达方式。文章拟探讨英汉翻译实践中运用正反、虚实、顺逆、直曲、增减、揉合等模糊翻译手法以实现跨文化语言内容的等值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翻译教学研究近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翻译教学中不同文化的理解及文化障碍的克服是至关重要的,是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同语言翻译过程中存在着语言文化的不对等,对此应制定相应的对策,对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策略的利弊应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语言,其表达习惯亦不相同,本据此提出语言习惯与译忠实的问题,并就此开讨论,翻译是译意,是转表达原中的信息和意义,而非两种语言在形式上转换,译在忠实转达原的信息和意义的同时,其行特点和表达方式必须符合译语言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而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人类语言表现的不同层次上。因此探讨英汉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有利于跨越这种差异 ,有利于跨文化翻译的顺利进行。文章从三个层面上阐析了英汉思维差异在医学文体语言上的具体映现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小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155-156,167
过程教学和结果教学是翻译教学主要的教学方式。语言翻译和翻译的语言也一直是翻译课教学的焦点。但译文和原文由于各自根植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可能以总有对等物参照。翻译要适应文化的要求,适应该文化中不同群体的要求。文化意图及文化转向对翻译的影响和翻译处理在翻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传达出来的实践活动。为达到译文的“忠实”与“通顺” ,翻译中对词性、句子成份、结构、语态、喻体等进行“转换”常常十分必要。本文列举了翻译实践中常见的十种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在人类语言表现的不同层次上.因此探讨英汉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语言差异有利于跨越这种差异,有利于跨文化翻译的顺利进行.文章从三个层面上阐析了英汉思维差异在医学文体语言上的具体映现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