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仇晓鹏 《江苏教育》2022,(31):22-23
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及联盟校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主题活动型德育体系,形成了诸多具有校本特色的主题活动型德育亮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生活德育、坚持多元融合、坚持动态管理、坚持团队建设、坚持多元评价。主题活动型德育实践实现了中学德育的转向与超越,实现了全方位育人和全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2.
生态德育有别于传统的人际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实践活动。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我国高校生态德育的目标、范畴、模式、内容和方法,从德育范式、内容、方法和目标等维度,探讨高校生态德育的发展新思路,以期促进德育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培养现代人的生态伦理意识为前提。学校应把生态德育融入到传统德育体系中。通过对河南省6所高校2000名学生生态意识现状的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生态德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是我党一贯的办学方针。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与人的价值实现有什么关系。分析研究这一问题,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生态德育作为一种新德育理念,对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全面梳理我国高校生态德育学术定位、研究内容、方法探讨和研究价值等研究现状,超越和拓展本原意义上的自然环境道德教育,将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圆融于社会生态德育(即人际生态德育),实现从传统生态德育向自然生态德育和人文生态德育的延伸。  相似文献   

6.
德育民主是一种新的育人方式和育人理念,高校德育民主的实施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高校德育民主的实现途径是丰富多样的。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德育效益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在高等学校的德育过程中 ,教育者是否具有自觉的效益意识 ,所设定的德育目标是否科学 ,能否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实现机制 ,将直接关乎高校德育效益的实现。因此 ,高校德育要取得理想的效益 ,首先在于这几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生态德育是一种新德育观,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立足于我国的生态现实,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开展高校生态德育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及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生态德育观与德育生态观之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教育学、伦理学的相互交融碰撞产生了新的德育工作观。早在20世纪就开始盛行的生态德育观与当前提出的德育生态观是两种不同的德育工作理念。本文主要对二者的形成背景、内在涵义和具体内容加以比较,阐明二者的概念之别。  相似文献   

10.
滕飞  蒋悦 《江苏高教》2024,(3):98-102
当前,中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困境阻滞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源自人们生态道德观念的缺失及其教育的缺场。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人才的重任,应从课程资源、实践教学、绿色文化、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开展以生态自然观、生态劳动观、生态消费观、生态法治观为内容的新时代生态德育,这既是破解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生态人格的养成、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绿色大学的创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德育规律,开辟德育新途径,提高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德育立体化实现途径从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家庭、校园、社会教育相结合,全程德育与定点德育相结合四个方面入手,以期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生态德育观与德育生态观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教育学、伦理学的相互交融碰撞产生了新的德育工作观.早在20世纪就开始盛行的生态德育观与当前提出的德育生态观是两种不同的德育工作理念.本文主要对二者的形成背景、内在涵义和具体内容加以比较.阐明二者的概念之别.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视野下的高校生态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中丰富而系统的生态哲学思想蕴涵,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其是高校的生态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高校生态德育的内容架构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人际关爱教育。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形态发展的一个阶段,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下,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校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种情况之下,将生态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下高校的生态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老子生态伦理视野下的高校生态德育的内容架构是:天人相通的生态世界观教育;知足寡欲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和谐社会的关爱教育。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初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通过实施德育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需要从学校层面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精神实质,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文章以庆阳市第五中学为样本,讨论得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要积极采用主题式、系列化、活动型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丁心镜 《天中学刊》2009,24(5):83-84
在高校实施生态德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高校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文章分析了高校生态德育的特性,讨论了高校生态德育的方法论,介绍了高校生态德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培植人的道德主体性,塑造人的主体人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心.然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强大惯性、教师考核评价体制的偏差、高校教学条件的限制是高校德育主体性实现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20.
德育课程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引入到德育领域的研究范畴。随着德育课程研究的深入,关于德育课程的内涵及其外延,关于德育课程的功能及其实现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整理和研究,不仅是德育理论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逻辑需要,而且是德育新课程进一步改革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