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晴 《新闻知识》2013,(2):29-31
1963年以来,学雷锋报道成为中国媒体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议程。本文通过对1963-2012年3月5日当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学雷锋报道进行分析,研究此项媒介议程的形成与发展,与政府议程和公众议程的关系,从而揭示出雷锋形象的构建和嬗变是如何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2007—2008年的经济热点,通货膨胀问题被置于风口浪尖,成为政府、专家、媒体以及公众的注意力焦点。本文聚焦于通货膨胀问题的舆论调控,以议程设置理论为研究框架,以《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为例,通过媒介议程、公众议程、政策议程三者的互动,解析社会转型期经济问题的舆论调控现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内忧"与"外患"的快速升级,"西北中国"在中国地缘政治快速凸显。精英媒介《大公报》通过媒介议程的建构重新发现了"西北中国"。《大公报》对"西北中国"的发现与当时政治议程中"西北中国"存在关联性。但是,《大公报》的"西北中国"媒介议程设置保持难得的独立性,有一定的自主空间。范长江是《大公报》"西北中国"议程的首席定义者,他的西北报道成就了《大公报》作为精英媒介在定义"西北中国"媒介议程的引领者地位。  相似文献   

4.
宁聪聪 《新闻前哨》2022,(23):45-47
庆祝建党百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我国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报纸,其建构的“建党百年”特刊不仅有力地发出了党的声音和力量,更为其他媒体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百年“建党特刊”作为研究对象,从媒介议程设置的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选取2021年1月19日-7月29日共计123期报道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人民日报》如何设置宏大议题的议程及这种议程的特点,以及对其他媒体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与国家宏观战略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在我国受"五年计划"的影响十分明显.本文以"十一五"规划期间的能源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人民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的相关报道,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呈现我国"十一五"规划进程中的能源报道的媒介议程特点与不足,进而分别考量这两份报纸在对国家能源政策宣传,促进行业内对政策实施,以及舆论引导等诸方面的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前后,关于美军"虐俘"丑闻的揭露报道成为今年美国新闻界一次典型的"媒介景观",同时也是美国政府经历的一次突出的危机公关事件。本文选取美国四家主流媒体,运用议程建构理论和框架分析法,对"虐俘"事件报道的新闻构架和议程流变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考察。研究发现:关于"虐俘"丑闻报道的媒介议程存在着议题分层与议程流变现象;议程设置的主体发生了由媒体向政府的转移;在媒体与政府冲突与协调的互动中完成了社会舆论与民众心理的整合。围绕"虐俘"丑闻,美国媒介生态和政治氛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美国新闻界自由与"揭丑"的传统理念得以承继和发扬,较好地体现出专业主义的报道规则;美国政府通过积极设置政策议题,引导舆论逐渐掌握了媒介议程的主导权,展示出高效运作的危机公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的交相辉映带来了社会信息生活的变革.国内数据新闻的制作也逐渐成熟,2015年两会期间,除央视外,新华网等多家媒体也制作了数据新闻进行两会报道,数据新闻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数据新闻的应用将会给媒介议程设置的规律和影响模式带来一些改进:媒介议程设置中话题可以不再依靠编辑、记者的主观经验判断,而是基于客观的数据产生;筛选出受众最关心和社会需要的话题,增加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的重合度;议题选择范围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补充媒介议程设置"和"媒介间的议程设置",从而增强媒体独立性和减少媒介内容的同质化,提高媒介议程的影响力,为公众更好地了解社会进行参政议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媒介以此精神为出发点,重点监督基层民主过程中的"出轨"行为,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以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人民日报》在调动农民参与热情、使其积极行使政治权利方面起到了"舆论先锋队"的作用;而地方报《南方周末》则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使一切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以达到舒解社会矛盾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已经成为关于传播影响力的最著名理论之一.该理论从假设开始,经过科学的验证,今天已经羽翼丰满.通过媒介的议程设置,媒介可以使意见相左的团体就某些议题达到一致,从而实现不同团体之间的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讲,"议程设置"起纠了更好的建构社会共识的作用,使得民主的思维深入人心.到今天为止,媒介"议程设置理论"经过了三个阶段:媒介议程决定公众议程阶段、议程构造阶段和框架建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汶川地震这个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议程设置真正实现了将政府的政策议程、公众的公共议程和媒体的媒介议程有效地统一起来,达到了政策议程、公众议程和媒体议程高度融合的"议程同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自1986年美国学者丹尼利恩和瑞斯对美国媒体对古柯碱的报道进行实证研究之后提出"媒介间议程设置"理论以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了议程在媒介之间流动的存在。在过去的研究中,通常认为,一些大的报纸会影响小报的议题设置(例如,议题会从《纽约时报》流向其他的报刊),或者在当时业已占据权威地位的媒介会影响新兴媒体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2.
解读电视媒介在"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信息中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多层次关系下的“媒介三农”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判断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来自政府的“政策三农”,来自“知识人”的“学者三农”,来自媒体的“媒介三农”,真实、客观存在的“事实三农”。在社会的元场域里,四个子场域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彼此互动的关系。随着媒体自立的进一步凸显,媒介对三农问题的社会唤醒作用不断强化,“媒介三农”向“事实三农”逼  相似文献   

13.
郭勇 《青年记者》2015,(6):32-33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是中国传媒系统内的首要议程设置者。《人民日报》刊发的重要文件、重要社论被全国性的广电媒体转播,也被地方性媒体(尤其是地方党报)转发。《人民日报》宣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向全国的党员和群众传达官方对一些国内外重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件的看法,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国政府的政策和决定。《人民日报》的重要性得到基层干部和民众认可,其报道内容与宣传走向  相似文献   

14.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三农"问题再次作为代表、委员们的一个重要议题,这也是"两会"议程中的一项重大内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已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家竞争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业,无论从何种角度、哪个层面来看,重视"三农"、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已是国家政策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伴随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与普及,幼师这一群体的社会声望遭遇挑战,这与媒体对幼师群体负面报道过多、报道层次不够丰富、报道维度存在不足有关,导致幼师形象扁平化和污名化。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从成立至今的所有幼师报道进行研究,探讨幼师媒介形象的现状,总结媒介对幼师形象建构的框架特征,以及媒介议程设置如何打造公众对幼师职业的认知。  相似文献   

16.
刘欢 《新闻世界》2013,(6):307-309
本文采取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劳教制度”这一议程的建构过程的展示和剖析,试图了解媒介是如何影响政策议程的?本文将媒介影响政策议程的过程分成了具有时间先后顺序的四个步骤,1、报道焦点事件,成功设置媒介议程;2、媒介议程塑造了民意;3、造成“民意景观”,形成了舆论压力;4、将舆论压力输入政治体系,触发政策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7.
"两会"既是我国的重要政治体制,也是我国民主建设进程的标志,一直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对于"两会"的报道,其本身也是民主建设步伐的体现,同样受到关注。本文以框架理论考察、分析1978年到2012年《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提出《人民日报》在民主建设中的媒体角色定位及公众对《人民日报》的媒体期盼。"两会"民主有理由对媒介作更全面的角色期待,《人民日报》有责任也有义务完成"两会"民主对其更全面的角色期待。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爆发后,媒介中的"口罩"被赋予了特殊的符号意义与社会功能.作为公众急需物资,"一罩难求"成为此次疫情爆发初期的真实写照.《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下称@人民日报)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口罩文本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这一平台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口罩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可以归纳出知识与情感两种话语轨道:媒体和专家主导着口罩的知识体...  相似文献   

19.
王舜 《青年记者》2013,(2):16-17
在网络环境下,议题属性显要性并不总是由媒介决定,议题属性议程设置成为一个非闭合的流程。本文尝试以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代表团"旗袍秀"事件为例,探析网络环境下议题属性显要性转移的路线,并以此观照个体、社群、媒介、公众、政策等之间的议题属性议程设置新特点。浙江代表团"旗袍秀"事件与议程设置1.第一阶段:议题的媒介显要性获得和转移及属性显要性设置2012年2月29日,浙江在线刊登了一篇题为《百年华装看旗袍丝博中国旗袍百年展3月晋京展出》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侯姗姗 《东南传播》2011,(1):129-131
媒介无处不在的现代社会,受众生活在一个众多媒体或精心或无意结构的景观社会里。《人民日报》作为中央级机关报,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以其主流媒介的姿态构建了政治社会景观。本文选取2008年3月15日至5月13日《人民日报》对拉萨"3.14"暴力事件的393篇新闻报道为样本,分析其媒介议程,从中可以窥见由民族问题与突发事件两大特点相结合的新闻报道结构的独特景观。从而也体现了一些重要的编辑思想。新闻报道结构的框架隐射事件归因。对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外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积极向国际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赢得了话语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