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 ,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 ,探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的课堂结构 ,其过程为初读课文整体自学——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整体自学 ,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的始终。一、初读课文整体自学初读课文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对课文有一个总体感受 ,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1)利用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弄清字音、字义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给课文划分段落 ;(3)划出课文中的疑难问题。如教学《古井》一文 ,拟定下列自学题 ,让学生初读课文 :1从题目中你可了解到什么 ?为什么要以古井为题…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从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探索出一种"以自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其过程为初读课文整体自学--细读课文分段自学--精读课文重点自学--熟读课文整体自学,学生的自学贯穿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围绕“激发自主精神 ,培养自学能力”的主题 ,进行了“三读批注式教学法”的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三读” ,是指初读感知、精读引思、品读感悟。它包蕴了多读的内涵 ,贯穿了以读引思、以思求读、以读感悟的全过程。所谓“批注” ,就是让学生用铅笔 ,以不同的符号在课文中勾出、圈住认为有疑难、有感悟的内容。学生在“三读”中 ,尝试运用批注的方法 ,自学自悟课文 ,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一、初读感知“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 ,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 ,它是局部学习的基础。初读…  相似文献   

4.
在山西省九·五复式子课题——复式“三自”课堂结构的改革中 ,我们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 ,探索了以自学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纵向上讲是尝试自学、指导自学、引深自学 ;横向上讲的是帮助学生构建自读、会读、会学的知识结构 ,其主要模式为 :一、利用“复习与思考”,尝试自学尝试自学是《复式小学课本》教学中首要环节。在尝试自学前 ,教师首先交待教学目标 ,有计划地出示自学提纲 ,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 ,自己阅读课本 ,自动操作 ,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复习 ,巩固有关旧知识做到“举一”,通过思考预习新内容做到“反三”。语文课起始让学生初读…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过程、教法设计根据课文所写的故事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而且课文兼有描写生动 ,感情丰富的特点 ,拟采用“情境教学法” ,课堂教学结构分六个层次两课时完成。1 预备层。布置学生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 ,懂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自己认为最生动感人的地方画记号 ,思考“课后练习” ,互相交流初读心得。2 感知层。通过看录像 ,观察插图 ,听老师范读 ,自己朗读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顺序 ,并分段 ,对全文内容及结构有初步了解。3 理解层。这是教学重点内容。教师提出一组阅读提示 ,使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吸收作者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第一场雪》这篇文章 ,是作家峻青于 1962年写的一篇有关“雪”的散文。其文语言优美、意境清新、诗意浓郁、情景交融。教学这篇课文时 ,如何紧扣语言文字的训练 ,渗透美育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作法。一、初读全文、感知“整体美”。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教师在开篇释题后 ,应及时设疑导读 ,通过读懂课文 ,让学生形成对“第一场雪”的整体印象 ,让学生感知“第一场雪”中的整体美———下雪前 ,天气骤然变冷 ;下雪中 ,雪花纷纷扬扬 ;下雪后 ,世界变得粉妆玉砌。学生通过初读全文 ,知道这是一篇结构完美的文章。有了整…  相似文献   

7.
改革复式班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复式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个基本着眼点。几年来,我们针对我县教学实际,在调查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础上,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自学探究式”教学结构。下面简析其结构模式。 在复式班课堂教学中,采用“静”以学生自学为主,“动”以教师引导、师生探究为主的教学结构,简称“自学探究式”。 “自学探究式”纵向教学结构分为四步: 第一步:尝试自学。教师将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我就“课内自读课”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坚持“自学”的原则,采用自学领悟——探疑研讨——释疑精讲——归纳小结——巩固练习的自学启导五步教学方法。自学启导五步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以听说读写为基本内容,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方法。自学领悟——初读课文,是自学的感知理解阶段。自学内容包括:审文题,掌握文学常识,读课文,辨别文章体裁,识生字,掌握其音、形、义;解新词,明确表达作用;理层次,简要标明段意;明中心,归纳中心思想;编提纲,理解作者思路;品写…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读写“欣”“惕”等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3.反复朗读、品味,感受小足球赛的精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在双休日会怎样放松自己?昨天放了学,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来到一块空地上,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小足球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师:听了课文,你觉得这场小足球赛举办得怎样?2.学生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生词。出示自学要求:(1)想办…  相似文献   

10.
洪岳 《现代语文》2006,(9):42-42
小学语文教学中“初读课文”,一般都是列在上课伊始,旨在疏通文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通课文,此为其一。其二,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有总体感觉——大致读懂课文。而实际教学中,上课伊始,学生刚刚从课外走入课堂,注意的转移并没有这么快,注意力没有全部转移到课堂之上,再加上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往往出现学生讨厌“初读课文”,不认真“初读课文”的现象,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往往打个折扣。  相似文献   

11.
"学导练"教学模式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教学成绩低、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局面,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压力变小了,教学成绩也节节上升。"学导练"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时间段,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重点,深入领悟;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相似文献   

12.
《群鸟学艺》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群鸟向凤凰学习搭窝的本领,只有小燕子虚心学习,才把本领学到手的故事。课文集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可读性很强。教学中,可以以群鸟学艺过程为线索,围绕群鸟学艺的不同表现,紧扣重点词句进行品评性阅读,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讲、读、练紧密结合,使学生切实地受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 一、初读,提取学艺主线,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一开始,可扣紧“学艺”主线,从分析题眼入手:“群鸟学艺”中的“群鸟”指哪些鸟?“学艺”是什么意思?“群鸟学艺”又是什么意思?从题目看,课文将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让学生揣摩一番后说一说,然后带着提出来的问题自学课文。  相似文献   

13.
按照整体性教学原则,我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变长期遵循的“识字解词,扫清拦路虎;分段讲读,归纳段落大意;重点复读,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进行重点练习”的教学结构而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分段细读,部分理解;系统归纳,整体深化”的教学结构。下面试以《一夜的工作》(五年制语文第十册第28课)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4.
整体感知,是初读课文阶段的举足轻重的一大教学任务,一般应主要关注如下几个层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梳理课文的脉络结构;形成对课文的初步感受。有效的整体感知,是学生初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在文本内容、文本情感、文本形式等方面获得的初步的、整体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学生继续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基点,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基于初读、钻研文本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评价体系上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孜孜以求、潜心探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一、评价标准层次化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怎样才是学得较好,怎样才是有待提高,应该有个度。这就需要给各项评价定出指标,否则评价就难以进行。以“朗读”为例,我与学生明确了教学的基本途径:“初读——品读——赏读”之后,再逐步评价。(1)评价“初读”。这是学生在借助字词典、工具书等,自己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这…  相似文献   

16.
小学阶段阅读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比较熟练地出默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结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能概括中心思想。"可见,读是阅读教学中的基本训练之一。我们可以设计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按照初读知内容→细读控中心→精读深体味,最后再让学生认真背诵文章的基本环节进行教学活动,过读边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地领悟内容,体领情感,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客。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审题与初读课文这两项活动。有些文章的…  相似文献   

17.
一、充分初读,整体感知 师: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课题前加了“*”,说明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师: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就是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复式班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复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几年来,针对我校教学实际,我们在调查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基础上,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自学探究式”教学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结构模式简析如下: 在复式班课堂教学中,采用“静”以学生自学为主,“动”以教师引导、师生探究为主的教学结构,简称“自学探究式”。 “自学探究式”纵向教学结构分为四步: 第一步:尝试自学。教师将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实行“定标”输出处理,分年级分轮次设计成自学习题(或提示),布置学生在静中尝试自…  相似文献   

19.
“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初读课文的整体感知,是承载着贯通“初读”到“精读”的衔接、铺垫、纵深的“支架”功能.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提出要注重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文章从三个方面走进文本,有效进行“整体感知”.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改变 ,阅读教学设计必须摆脱以逐段情节分析为主线 ,以烦琐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 ,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解读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建 ,提高语文素养。本文限于篇幅 ,仅以这样的设计理念策划《花潮》一文的深读探究如下。“深读探究”是在初读感知基础上进行的。初读感知的到位 ,方能为深读探究提供坚实的认知根底。初读阶段应当包括审题解题、识字学词、读通课文和初知大意等环节。特别是读通课文尤为重要 ,应当基本达到“五不”标准 :不读错、不读添、不读漏、不读倒、不读破 (破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