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30年代,随着开发西北热潮的兴起,中国地质学者逐步在西北地区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本文重点分析较早在西北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的成就,以及这次考察对于中外学术交流和中国地质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谷光瑞考察团与中国西北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详实的资料,对日本大谷光瑞考察团三次赴中国西北考察、探险的背景、过程及其对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劫夺,进行了比较系统地阐述,并对日本考察团是否为"间谍探险",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航空继续工程教育协会西北西南工作委员会第四次年会,于4月18~21日在洛阳航空航天部第六一三所举行.出席会议的有30个单位的36位同志.国防科技工业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秘书长凌云出席祝贺,并作了赴美考察  相似文献   

4.
斯文·赫定(1865-195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人,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探险家和旅行家。在他五十多年探险生涯中,六次深入我国新疆、西藏、甘肃、内蒙,搜集了大量有关地质、气象、古生物、古代文物等资料,写了《中亚考察报告》、《亚洲腹地保险八年》、《中瑞联合考察团赴中国西北各省考察报告》(35卷)等著作。在地理学者中享有盛誉①,但由于中国当时正处于国力最衰败的情期末年和民国初期,所以,他在我国大多数的探险、考察活动,很少有人过问,他为所欲为地破坏和掠夺我国的古文物,是一个典型的劫掠者,说他的活动在客观上适应了帝…  相似文献   

5.
大谷探险队携归回鹘文买卖借贷契约[日]山田信夫著朱悦梅译前言由大谷光瑞组织的探险队曾于1902-1914年三次赴中亚探险,它们分别是第一次,1902-1904年;第二次,1908-1909年;第三次,1910-1914年。这是日本赴中亚探险的唯一的组...  相似文献   

6.
韩国藏大谷光瑞中亚文物收集品的种类及变迁王平先大谷收集品(即大将光瑞中亚探险队所获中亚文物之简称)是本世纪前后世界各国中亚探险活动中数量最大且最重要的七大收集品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整个大谷收集品早已四分五裂,至今在日本、韩国、中国均有收藏。因此在...  相似文献   

7.
中亚文化语境中的东干口歌口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干口歌口溜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考察了中亚文化语境中东干口歌口溜的特殊作用及其意义,探讨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及民族特点,同时,对东干口歌口溜与中国西北谚谣的传承关系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中叶的俄国和英国,是当时的两个殖民帝国。当沙俄向中亚的浩罕、布哈拉和希凡三汗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英国殖民者已征服印度,并以印度为殖民地继续向北扩张。浩罕阿古柏侵入新疆之后,又将英俄两国在中亚的对峙局势引入我国西北边疆,使我国西北边疆危机加剧,蒙上了一层英俄争霸的阴影。当时的新疆伊犁,又是中外通商的巨埠,沙俄早已垂涎三尺,虎视耽耽欲攫取之,妄图鲸吞北疆,进而囊括南疆。面对西北边疆岌岌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凭借他称雄北徼的威势和本人的雄材大略,在十六世纪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曾经两度征讨西北部的卫拉特;同时,在俺答汗控制之下的鄂尔多斯部也曾两度远征卫拉特。先后四次用兵西北的结果,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北部和中亚地区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2世纪,中国古代民族大月氏西迁中亚建立了一个领土广大的帝国———贵霜王国,该国同中国在历史上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虽然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外学者就已开始重视并研究这段历史,但由于史料的匮乏与差异,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从族源、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对贵霜王国与古代中国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三峡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协办的"'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四届代表会"于2007年6月23日至25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新疆师范大学党委提出的国际化方略之"中亚研究战略",新疆师范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6月,2011年11月成为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中亚政治经济研究和中国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关于德国第二次新疆吐鲁番考察活动的报告。本文中勒寇克首先简要回顾了在此之前其他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考察活动,然后他对德国第二次吐鲁番考察队的缘起、行程、考察活动以及考察结果做了详尽地叙述。特别是他对于在这次考察活动中发现的古代中亚艺术品及古代中亚文字,利用当时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做了较为系统地对比研究,并对它们做了分类。  相似文献   

14.
《教师》2013,(21):F0004-F0004
福建省建瓯市房道中心小学位于建瓯市西北部,这里有一片常绿阔叶林,它就是被中外专家誉为“中亚热带森林博物馆”“东南奇秀”“绿色宝库”的神奇万木林。房道中心小学就位于这座雄浑常绿、苍郁秀翠的神奇万木林。  相似文献   

15.
谭蓉蓉 《考试周刊》2012,(33):15-16
翻译活动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在阐释翻译活动与文化交融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历史上四次大规模翻译活动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至今日,翻译对推进中国文化现代性进程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从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中吸取经验,充分认识翻译的跨文化意义,以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翻译活动为媒介,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和中国文化的外译,在交流对话中弘扬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16.
马仲英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活跃于西北四省的一个重要军事人物,他对于西北政局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1933年第二次进疆与盛世才争夺新疆,失败后被迫进入苏联。马仲英赴苏一方面是当时苏联在新疆利益和中亚战略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当时国内形势所迫,更与他自身以及其与三十六师的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赵文超 《考试周刊》2007,(1):148-149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重压,在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中,中国译者在中外互译中应采取何种策略,从而有利于繁荣和弘扬汉语文化,提升其与西方语言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力?本文作者以韦努提提出的"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为出发点,就此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重压,在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中,中国译者在中外互译中应采取何种策略,从而有利于繁荣和弘扬汉语文化,提升其与西方语言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力?本文作者以韦努提提出的"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为出发点,就此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加以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四次专题研讨会暨中南、西南、西北"三大区"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7月14日至16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中南、西南、西北"三大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和出版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两大议题——区域经济与西部大开发及中亚区域经济展开学术讨论,日本岛根大学·宁夏大学国际共同研究中心的井口隆史教授也与会进行了交流。本次会议共收录论文30余篇,专家们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1908年8月,张伯苓作为直隶省代表,赴美国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会后顺路到欧洲考察教育。当时,正值英国伦敦举行第四届奥运会。张伯苓在考察间歇前往赛场,亲眼目睹了大会的盛况。由此,他不仅成为亲临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而且坚定了在自己的祖国推进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