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纵观汉语语法发展史,将《马氏文通》确立的词类划分标准与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相比照,结果发现马建忠提出的词类划分标准,即以意义和句法功能为标准,至今仍是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由此可见《马氏文通》确立的汉语词类体系及词类划分标准具有相当的科学性。《马氏文通》在汉语语法史上的重要影响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对汉语词类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词类研究是从《马氏文通》开始的。马建忠凭自己对语言的科学卓见为中国语法学引进了词类这一科学概念,确立了适合汉语特点的划分词类标准,首次为汉语的词分出了语法类别,建构出汉语词类系统,这一系统已为近百年来的语法研究所验证。马氏首创了结合句法来研究汉语词类的方法,对汉语各类词尤其虚词语法特点的揭示达到相当准确精细的程度,由此进一步揭示了实词虚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以词的语法功能和词的意义作为词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其中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划分词类包括句法标准、分布标准和语法意义标准三个方面.这本《现代汉语》教材的词类划分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把副词划入虚词一类,划分出状态词,把感叹词和拟声词归入特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微席叶的汉语词类。根据其语法著作《汉语初级读本:发音、书写、语法、句法》和中各词类归类,重点分析了其词类划分的标准。我们认为微席叶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早在二十年代,黎锦熙就对现代汉语的词作了分类。他是仿照西方传统语法,从意义上来划分的,提出了影响后世几十年的“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词类划分原则。后来的语法著作在词类划分上一直未走出黎锦熙的路子。但汉语的特点是词类跟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这种词类划分原则与方法同汉语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五十年代,我国语法学界关于词类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目的是找出适合于汉语词类划分的方法和标准。结果否定了词无定类说,指出了在方法上不能单凭意义,提出了结构关系是最重要的分类标准。八十年代,朱德熙进一步阐述了划分词类的方法和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否定了意义。 在教学语法方面,五十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词类划分标准有两个方面:意义和语法特点。八十年代重拟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词类划分的标准没变,但强调了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兼顾词汇意义。高校教学语法在理论上更新快,不断地吸收语法研究的新成果,词类划分以功能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理解的奠基之作,其词类理论是《文通》的重要内容。详细分析马氏在词类研究上的总体特点和具体特点,对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汉语词类问题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词类的分类以及划分词类的标准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它还影响到词的组成和短语、句子的类型及其结构的分析。现代汉语词类体系的构建始自《马氏文通》,一百年来,汉语词类体系问题主要涉及划分词类的标准、层级、数目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来划分的。划分词类有三个标准-句法、形态、意义。其中句法标准应是最重要的标准。汉语中的部分词类有形态上的标志,是次要标准。意义在词类划分中能起一定作用,可当划分词类的参考标准。划分出的同类的词必须有共同的语法特征,异类的词必须有互相区别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理论的奠基之作 ,其词类理论是《文通》的重要内容。详细分析马氏在词类研究上的总体特点和具体特点 ,对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汉语词类问题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词类划分是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现代汉语词类的相关特点,造成了词类划分难。目前语法界对于词类划分的标准,一直以来争议较大,大致可分为“多重标准派”和“单一标准派”。词类的划分应着重于词的语法功能,从语法功能入手,统一标准,提出具体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现代汉语基本上沿用了马氏体系,其词类划分的三个原则、为后人划分词类开辟了一条较科学的道路;其词的分类系统对现代汉语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词类的划分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的老大难问题。本文评述了汉语语法研究史上几种较有影响的划分标准,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希望对汉语词类的划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来划分的。划分词类有三个标准──句法、形态、意义。其中句法标准应是最重要的标准。汉语中的部分词类有形态上的标志,是次要标准。意义在词类划分中能起一定作用,可当作划分词类的参考标准。划分出的同类的词必须有共同的语法特征,异类的词必须有互相区别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林祥楣主编之《现代汉语》语法章在词类划分标准、句法分析、“三个平面”理论的运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长和特色,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词类和句法两个角度,对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进行述评,分析它的句本位语法观、六大成分、实体词七位、图解法、词类系统和词类划分标准,总结它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的贡献与局限,认为《新著国语文法》有套用、有继承,也有创新,为汉语语法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16.
词类划分是汉语语法的基础,而划分标准的原则确立与实际操作,又直接决定了调类系统和具体询性认定的科学性价值。本文在归总自此以前各种划分标准及理论认识的基础上主要是摆问题,涉及词类的分合、“名物化”和兼类,并有侧重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针对具体词语依据大量事实材料进行分析,试图说明问题的复杂性,有待于认识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汉语的特殊性,汉语词类划分一直存在很多争议。本文旨在基于"字本位"理论来探讨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及同形词、兼类词等问题,证明单纯移植印欧系语言语法规则很难对汉语语法特征作出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词的语法功能指词和词的组合能力,有人称之为广义形态。纵观汉语语法学史,各家对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深入,已臻成熟。功能标准源于词类的性质和词类划分的目的,明确管用,只是有循环论证之弊,这可以借助意义标准补救。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语法研究的四个历史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进行简要的归纳与介绍。语法研究的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是:《马氏通》问世前的萌芽期,《通》问世后的模仿期以及后来的革新期与大发展时期,四个历史时期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词类活用”说的理论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类活用”说是汉语词类划分中“以义分类”和“以位归类”双轨制的产物。在汉语语法尚未脱尽印欧语法羁绊的今天,“词类活用”说有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既避免了语法理论上的“词无定类”的错误,又增强了现行语法系统解说汉语历史语言现象的能力。但它毕竟是套用印欧语法的结果,不尽符合汉语语言实际。该文尝试提出依据纯粹的语法功能划分词类,尔后靠定位分析确定词品,最终取消“词类活用”说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