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基本停留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三层楼”的描述上。它远难完备反映极其复杂的社会有机体,未能全面体现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结构的丰富思想。必须作进一步的探讨,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揭示社会结构的“生活”要素系列;确立社会结构的能动作用;探索社会立体网络体系;注重社会结构的主体结构的开放机制;加强社会主义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3.
论人的社会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以一定的角色与他人和社会发生关系,人的多重的、变动的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其变化的基础.文章在讨论作为个人先在规定性的社会性的基础上,着重讨论现代人的社会角色的结构及其复杂性、社会角色的价值意蕴,强调承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对于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是必要和重要的,而且一般地说,承当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越有助于人的幸福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论转型时期中产阶级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中产阶级发展还处于起步期,表现在中产阶级队伍人数少、分布不合理、行业面窄等方面;我国中产阶级不发达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市化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紧密相联的;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使社会结构合理化,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城市化步伐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步伐、调节高收入和保障低收入,为中产阶级的崛起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系统的变迁及其协调,是社会良性运行,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变迁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其协调,揭示社会结构变迁的动因,对促进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深化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实践结构可以被理解为是由实践主体间的物质和精神纽带的凝结与扩展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开放的价值系统。"利"与"义"、"得"与"德"、"善"与"恶"、"应当"与"不当"都是这个价值系统的概念要素。传统实践结构蕴涵着三方面的道德哲学意义,即"善"与"恶"人性论的道德哲学的价值预设、"德"与"得"相通的道德哲学原理设计和"德"与"不德"的道德哲学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现阶段其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与石乡二元结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多样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及其对立统一运动,成为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代先哲们创造并积累的、丰富系统且与唯物史观的科学观念相通相近的思想资源,已构成“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在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相关思考主要涉及人类起源问题,社会经济生活决定道德面貌的观点,家庭、国家起源和演变问题,义利关系问题等;在唯物史观的社会动力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比较深刻的有关历史变通演进的观点,并在对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认识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体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则主要在两个方面有着深刻的创见:一是民本或重民思想,包括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二是关于时势造英雄的观点.作为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之客观存在与不断生长,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唯物史观被率先接受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学习社会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政治形态社会,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模式和社会理想。学习社会的最大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要学习,都有终身教育的愿望;二是社会要能充分满足和实现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愿望,让社会的每个人从幼儿时期起,就能受到有组织的教育,就业后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和场所,退休后仍然能“老有所学”、“老有所为”。通过不断的终身教育,使整个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和创新激情,成为富有朝气、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作为独立于个人与经济并对其有制约作用的整体外部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会呈现出滞后社会发展的特征.这就要求社会结构在社会转型期不段地调整自身,与社会整体的文化价值取向相匹配.最终,通过文化对其进行结构性地重建,使其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丁玲前期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和<在医院中>为标本,阐释了小说的"回应结构模式"、"反应结构模式"和"回应--反应结构模式",揭示了其形成的原因及对文学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劳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是通过培养和组织吸纳劳动力而发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发达,劳动素质高,劳动结构合理,社会经济发展就快,反之,社会经济发展就慢。因此,要协调好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秦汉时期,“公”说称谓经历了由废除到复兴的历史变迁。“公”说称谓的社会内涵是由秦汉时期政治思想化背景决定的,而社会的变革又直接影响看“公”说称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体制和观念的转变,是社会制度的部分质变,是中国从传统的农业型、城乡二元分割型和封闭半封闭型社会向现代的工业型。城乡一体型和开放型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历史进程、社会结构、政治特点三个方面,对中西方伦理观各自所依托的社会历史环境作了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对中西方伦理思想的产生及其发展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论社会转型中的“边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社会转型”的寓意,因社会进化选择“一场革命”的方式而异常厚重,以致社会系统在发生局部性结构变迁中,产生出与国家现代化同一性和主流社会发展非协调的边缘化现象及趋势。这类现象与趋势,深刻地突显在转型社会的区位结构和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关系的各个层级和层面。“边缘化”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对社会系统局部性结构变迁与分化,在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效应及趋势的整体性描述与理论表达;因而,以其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和一种研究视角,是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在理论界域上的一种拓展和尝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利益结构的失衡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活力。因此,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利益结构就成为进一步激发我国社会活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相对于前资本主义社会而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使人成为本来意义上的社会存在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社会结构具有不合理性的一面,即物化成为渗透于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的特有现象,它破坏了社会的总体性,带来了社会与人的畸形化发展。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是片面化、非人性的。因此,必须有一个能从总体上认识社会的阶级来打破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结构,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历史的必然选择与无产阶级的阶级优势决定了无产阶级能够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论教学交往的社会心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教学交往问题是一个新的尝试。师生教学交往的心理结构是一个由多因素、多水平构成的心理结构功能系统。这个功能结构系统主要由主体认知、信息交流、人际关系等因素及个体、集体、学校和社会四种水平构成,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交往心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