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表现截然不同,在幼儿园很能干也很乖巧,但是一回到家中就要父母代劳,有时甚至粗暴任性且蛮不讲理.其实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家园不一致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
从小培养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冷热程度主动增减衣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可通过学习自主选择和增减衣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我服务意识和自理能力,不仅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更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幼儿德育工作实践中,我深感要想成功地对幼儿实施德育,必须强调纺儿园与家庭共育中要达成德育的一致陛,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达成家园共育的一致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无行为责任能力、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幼儿,他们如同一张白纸,  相似文献   

4.
分享行为的培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可以为幼儿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家园合作逐渐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理念,家园合作强调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价值。因此,在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培养上,也应及时将家庭教育引入进来,为幼儿营造全面的分享行为养成环境。本文将围绕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梳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必要性,最终提出几点实操建议,希望可以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进餐情况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但幼儿家园进餐行为却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了解其中差异和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改善家园进餐行为,研究者针对小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家园进餐行为的案例,对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家园进餐行为的差异及原因,对幼儿在园进餐、在家进餐、和家园结合都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帮助教师、家长改善幼儿进餐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在班级里,经常会看到幼儿的一些极端私己的行为,如:有的幼儿看到教室中间有椅子倒了,他们会当作没看到,马上走开。当问及他为什么不去把椅子扶起来时,他的理由却是"这不是我的椅子";还有的孩子会悄悄地把玩具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里,让别的小朋友都找不到,这样他就可以一个人玩了。如果别人无意拿走了他的玩具,他要么是把玩具再抢过去,要么就不开心、发脾气。这些现象愈演愈烈,以至于现在的家长和老师一谈起自己孩子的私己行为时,可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从中也可以体会出父母的一些无奈和担忧。从人的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7.
8.
幼儿的问题行为不同于行为问题,它主要表现为:吮手指、咬指甲等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在幼儿中普遍存在,因为不影响幼儿的生活,所以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但幼儿的问题行为在学前教育期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甚至对今后的成长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田慧 《考试周刊》2013,(53):187-187,112
当前许多研究表明,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最大,但家庭和幼儿园存在脱节问题,二者矛盾重重,这一矛盾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形成影响很大。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必须合作,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在家园合作现状中,家园双方在幼小衔接中常常产生隐性对抗,造成教育不一致的负面效果。因此,家园双方要齐心协力,共同为幼儿的和谐发展往同,一个方向使力,争取幼小衔接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蔡翠红 《学周刊C版》2013,(1):198-199
幼儿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我们都知道"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播种一个品格,收获一个命运",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必须注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而幼儿年龄小,分辨事物对错的概念还很模糊,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我们幼儿教师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教育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一道共同努力,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去做等。  相似文献   

14.
徐静 《考试周刊》2014,(4):185-186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作者通过本次调查,希望找出家长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更深层次地认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找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鬼”,谁都想象它是狰狞而可怕的,但谁又都没见过它。我们都知道它是迷信的产物,但信“鬼”的人仍大有人在。我们应当排除对“鬼”的迷信。迷信中所说的,人死后都会变“鬼”,而“鬼”又能变人,这称为一个轮回。那些干了坏事的人,死后就会被打入地狱,永不复生。如果按这个逻辑推理,地球上的人应连年减少才对,可世界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大大增加了。这些人哪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21世纪,网络已经非常普及,连五六岁的孩子都会使用电脑。我们荣怀幼教中心每个教师都在优势网上开通了教育博客,班上大部分孩子也都开通了幼儿博客,经过4年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幼儿博客的开通,让我们对家园沟通的模式进行了新的审视,本文重在谈如何借助幼儿博客的优势,更好地实现家园互动,让幼儿园走进家庭,让家庭走进幼儿园,使家园联系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成为实现家园沟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应该如何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和尊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该如何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和尊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幼儿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和成年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比较低,可能有些话或某种做法对成人就像毛毛雨,但对幼儿却相当于山洪爆发。幼儿的心理承受力低,是和他们的生理心理未成熟有关系的,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识刚刚开始。有些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受到了老师的“恐吓”,回家又不敢说或者说不出来,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出现精神分裂的结果。孩子幼小,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有可能造成身体动作不协调,有时会惹一些“祸”,比如弄坏了玩具,吃饭时饭…  相似文献   

19.
朱晓玲 《考试周刊》2013,(56):188-188
<正>一家长将孩子送来幼儿园,除了希望他们能在学业上有所发展外,更希望他们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一颗善良、健康的心灵,拥有一个纯真、美好的童年。因此,家长们都特别积极地与老师沟通,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双方都特别注意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的行为一致性问题。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同一行为在家的"差表现"与在园的"优表现"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如下:(一)环境变化使行为准则成为突出认知而产生的行为差异。幼儿园作为一所教育机构,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中都有它自成的规则,这些规则是特有的。这些规  相似文献   

20.
庞静 《早期教育》2010,(1):28-29
“家园立交桥”栏目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广大老师和家长的热情参与,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永远是家园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协作更能够贴近实际,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策划一组系列文章,从对孩子比较典型的行为观察入手,家园携手从心理分析、教育指导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帮助孩子在集体中快乐成长!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和家长给我们投稿或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