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加强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与人类传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冲突,从而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精神上的各种疾病应运而生。这更使得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职校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矫正职校学生的不良心理,从而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2.
不确定性既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本真状态,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认知体验。不确定性既影响着职业指导研究,同时也对职业指导实践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只有不断变革与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帮助职校学生妥善处理好人与职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不确定性既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本真状态,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认知体验。不确定性既影响着职业指导研究,同时也对职业指导实践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只有不断变革与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帮助职校学生妥善处理好人与职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变革不断深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其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困扰与心理问题的挑战也日益突出.文章简述高职大学生职业性格测评与访谈结果,探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困惑问题及原因,并从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打造具备就业心理指导能力的师资队伍、提升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创...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难免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每一个人类个体离开了他人,离开了社会、群体,是不可能独立存在于世的。人们为了生存,就必然要与别人建立联系,与别人交流信息,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产生不同的行为,从而建立各种人际关系。例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工作中的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市场上的买卖关系,等等。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类健康发展的心理需要。如果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就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适应不良,出现孤独症状,处在心理疾病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高职教育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尤其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影响了高职教育的人才观、高职教育发展观和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带来教育教学的变革,目前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跃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变革的要求。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网络时代主体的人才;高职教育的发展应走在网络时代的前列;随着学校的全部校舍可以简化成一部电脑,一根电话线和一个“猫”,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不是独一无二的“传播站”,教师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传授“意会”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当前,随着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烈,对物欲过分地追求使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心理亦越来越失衡。要净化社会风气,改善现实,要提高高职生的人素质,就必须进行人素质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由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古典学教学,培养学生人素质教育的时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面对激励的就业竞争,表现出就业意识不强、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等现象,产生一系列就业心理问题,形成许多就业心理困扰。而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变革、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自身对就业的期望以及高职学生个体所表现的能力与素质三个因素的影响。要从打造良好的就业心理环境、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等方面入手,做好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都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文章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并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以便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职校生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更好地回报和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网络游戏,而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从而引发厌学、游戏狂、孤独抑郁、色情癖、网恋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因此,研究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危害、心理原因及对策,对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试点建设本科专业是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切性变革,是对现代科技革命的主动性反馈,是高职教育自身健康发展的内源性追求,是对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人本性回应。高职院校建设本科专业,国际已有经验借鉴,国内也有改革探索,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的实施则为其提供了坚实基础。在高职院校本科专业试点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其定位、发展、建设与招生过程中的四对关系问题,以保障改革试点工作的科学开展及预期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在心理上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能很好地分辨事物本质,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易出现消极、困惑、焦虑、迷茫、奋斗精神不足等不良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调适,很容易影响其学业,甚至演化成社会矛盾。在此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学生在求学期间不同阶段主要的心理特征,提出了高职学生心理调适的内容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转型期间,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很容易出现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这样将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教育的心理问题。若是不加以处理,那么学生将会逐渐出现厌学、孤僻和自卑等心理障碍,从而引发心理疾病。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体育锻炼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是国家社会未来主要建设者之一,但他们中的部分人道德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弱。在他们步入社会前最后的求学阶段,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构建高职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唤起并强化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高职学生的道德需要等手段,可以帮助他们提升道德意识水平,使其自觉运用道德意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育适应学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上,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学生服从教育、学生适应教育、教育服从学生三种关系。但在制度化教育中,延续至今的主要是学生适应教育。我国教育改革中提出教育适应学生,就是对这种关系的调整,这是对当代社会知识观变革、社会需要变革、人们对人的发展认识变革的反映。所谓教育适应学生,是就教育的个体发展职能而言的,主要是指教育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多种需要和多种可能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促进其有效的发展。其实质是打破以往教育的统一性特征和模式化,实现教育本身的多样化和创新化。当前在教育适应学生上既应在思想观念上要有明确认识,更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更新教师素质,加强教育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的发展变革,当前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加上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因适应能力较差,而出现心理不适或心理疾病.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受社会传统观念和高职院校的学习特点等影响,出现的心理问题的成因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高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变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正确处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解惑学生的心理困扰,形成其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对高职大学生实属有益.  相似文献   

18.
高职生心理特点呈现出新的特点与问题。高职院校应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从教育理念、学习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多元评价制度、心理和谐环境等方面进行变革,以促进高职生心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生心理危机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本文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通过对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概念分析,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从而有效的总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针对这些心理危机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有效的解决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生涯适应力量表对2934名高职新生进行调查,探究高职新生生涯适应力特点及心理资本在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与生涯适应力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高职新生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生涯适应力显著高于女生,理工类专业学生生涯适应力显著高于人文类专业学生,城市生源学生在生涯控制和生涯自信维度上显著高于农村生源学生;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资本与生涯适应力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在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高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是通过心理资本产生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心理资本为抓手,全方位培育高职新生的希望、乐观、自信和韧性特质,从而促进其生涯适应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