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增长的分配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测算公式,并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对中国的测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增长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平均贡献率达到22%。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递减趋势,分析了出现这种递减趋势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韩二伟  雷亚萍 《内江科技》2006,27(9):108-108
本文通过构建生产函数,就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处理的结果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发展中仍然起着基础性作用,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巍  周龙 《中国软科学》2007,(4):68-74,83
传统的认识是我国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资拉动。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做出深入考证,利用最近9年各省经济发展的数据,使用比前人更加严格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虽然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确有重大影响,但是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才是根本因素,初始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地区吸引流向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这种间接作用,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在考虑了人力资本这一作用后,固定资本投资的作用不再明显。这一发现证明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已有很大提高,在走向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模式,即以人力资本为根本动力的增长,固定资本投资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与科技园经济增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研究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以后,提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人力资本是否也在科技园的经济增长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具体的贡献份额是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估算人力资本在科技园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说明,人力资本对科技园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著的,在科技园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是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以人力资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教育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理,并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对该机理中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教育投资在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以人力资本作为“中介”间接地影响经济增长,这种“中介效应”统计显著,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静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38-139
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要素和重要源泉,新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纳入其经济增长模型中,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通过选用初中、高中和大学入学率作为人力资本指标,使用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了人力资本要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中在基于VAR模型下,将技术进步进一步分解为人力资本、RD支出以及技术市场成交额3个因素,探讨技术进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有别于一般选取技术进步的单一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说明与经济增长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得出技术进步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机制。脉冲结果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短期内会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但长期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有提升作用;RD支出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不太显著,但经济增长对RD的影响却是长期正向显著的;技术市场成交额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但经济增长能够有效地促进技术市场的活跃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贡献度,其中,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分层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进 《软科学》2008,22(2):43-48
在有效劳动模型的框架内,基于人力资本内生增长的研究视角,对人力资本的身体素质、脑力素质及其二者共同形成的综合人力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综合人力资本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各省区物质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最强,但人力资本的身体素质、脑力素质、综合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都较为明显,而且三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有相似的趋势,但身体素质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它对综合人力资本有"稀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俊荣  龙蓉蓉 《科研管理》2017,38(12):116-121
在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1996-2014年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异质型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东部经济增长。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与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中部地区产出增长。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双重作用,一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基础型人力资本也通过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10年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对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大于物质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1998-2008年人力资本及其结构进行了度量分析。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期间人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明显;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投资能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改善,但改善力度不大;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当期作用不明显,存在滞后效应;在人力资本构成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效率改善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受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人力资本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遵循"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C-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以1990—2014年东莞市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为3.87%、人才资本贡献率为68.30%,进而对其人才集聚与人才资本贡献率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合综合竞争力和人才集聚度指标,选取5个城市与东莞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东莞市人才集聚对经济增长存在杠杆效应,即以相对较低的人才集聚水平产生了较高的人才资本贡献率。对此从产业结构和人才效能视角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是知识技术吸收和扩散的必要条件,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本文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人力资本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长期动态影响效果。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增加能长期且显著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与短期促进效果相比,中长期效果更高。这一促进效果在第6期左右达到峰值。据此说明,人力资本重点投入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本投资的优先原则应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贺勇  廖诺  张紫君 《科研管理》2019,40(11):247-256
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T-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计算1990-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和人才资本水平;然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采用聚类算法构建“人才集聚度-人才资本贡献率”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区域的人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其平均集聚度达到22.31%,青海省人才集聚度最低,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仅为0.51%;人才集聚水平不同,其区域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等九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超过35%,宁夏等八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10%;总体而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贺勇  廖诺  张紫君 《科研管理》2006,40(11):247-256
构建“人才集聚-人才资本-经济增长”(T-C-E)的人才经济价值转化链,测算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首先计算1990-2014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才集聚度和人才资本水平;然后基于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计算各地区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采用聚类算法构建“人才集聚度-人才资本贡献率”矩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区域的人才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市人才集聚水平最高,其平均集聚度达到22.31%,青海省人才集聚度最低,其平均人才集聚度仅为0.51%;人才集聚水平不同,其区域的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京等九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超过35%,宁夏等八个区域的人才资本贡献率低于10%;总体而言,人才集聚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高,但两者之间并不具有严格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区域人力资本存量,更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内部结构的协调。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和一般人力资本。文章提出了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同组合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向“双高型”人力资本结构模式转化的途径。文章认为,扩大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是经济增长的优先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根据包括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的生产函数,运用我国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两类人力资本对我国的经济总量增长和人均经济增长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且健康人力资本投资的弹性更为显著。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考察以及分位数回归分析显示,健康与教育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于不同区域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省份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传递函数模型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年我国的收入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但经济增长对收入差距具有反向的滞后效应,所以抑制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前提是必须加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